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5056)

作品数:8 被引量:223H指数:6
相关作者:杨莲梅史玉光孙照渤张庆云霍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降水
  • 3篇评分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T213模式
  • 3篇TS评分
  • 2篇气候特征
  • 2篇夏季
  • 2篇降水预报
  • 2篇降水预报产品
  • 2篇T213
  • 2篇波传播
  • 1篇雨量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输送
  • 1篇能量转换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气候变化特征
  • 1篇热带

机构

  • 7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新疆气象局

作者

  • 4篇杨莲梅
  • 3篇张庆云
  • 3篇孙照渤
  • 3篇史玉光
  • 3篇霍文
  • 1篇杨青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疆T213数值预报降水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2006年新疆107个测站的实况降水资料和T213模式的降水预报值,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中客观降水检验方法,对T213数值降水预报产品的24 h预报能力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1)T213对新疆地区暴雨和大暴雨基本无预报能力。(2)T213在新疆区域对于小量和中量降水的整体预报能力北疆要明显好于南疆。(3)T213的预报能力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对弱降水过程预报能力较差。(4)从小量到大量降水,T213的空报率和漏报率都很高,整体预报效果不好。
霍文霍文杨莲梅
关键词:T213模式降水TS评分
T213降水预报产品在新疆区域的检验分析——晴雨检验
利用2006年新疆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资料和T213模式的降水预报值,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中客观降水检验方法,对T213降水预报产品的24小时晴雨预报能力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T213降水的晴雨...
秦贺霍文
关键词:T213模式降水TS评分
文献传递
新疆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被引量:36
2008年
利用1960—2003年NCEP/NCAR再分析和新疆75个气象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与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关系,新疆夏季降水与西亚急流的南北位置和准静止波活动密切联系。通过波作用量的动力学诊断分析,研究了新疆降水异常年准静止波活动特征,新疆降水异常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东传播的中高纬静止波传播方式的不同,从而影响沿副热带西亚西风急流传播的静止波活动,进而影响新疆夏季降水,并存在沿60°E自南极高纬低层经向上传至低纬对流层顶部,并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转为经向下传至北半球中纬地区的波列,该波列活动与西亚急流变化联系。
杨莲梅张庆云
夏季沿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异常的波源和能量传播及转换特征被引量:6
2008年
用1958—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涡度源方程、Eliassen-Palm通量(EP通量)和非绝热效应的波能方程,分析了夏季沿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WAJRA)异常的波源、能量传播和转换特征,从大气动力学内部机制上进一步认识WAJRA异常的成因,提高对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机理的理解。研究表明,对流层高层位于地中海和北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负涡度源区和EP通量强辐散区为夏季WAJRA异常的波源区。当波源区位置和强度出现异常时,波源所激发东传的Rossby波活动也出现异常,从而导致WAJRA强弱变化。WAJRA强(弱)年冰岛—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以东)EP通量强辐散区激发Rossby波并沿2条路径向东传播,一支向东传播在乌拉尔山附近转向东南并在里海、咸海—新疆上空进入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传播增强(减弱),另一支直接向东南方向传播在地中海东部—黑海附近进入亚洲西风急流增强(减弱),此外,地中海上空EP通量辐散也增强(减弱),它们共同作用使得WAJRA增强(减弱)。沿西亚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简称西亚急流,指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的15°—60°E部分)非绝热加热产生扰动有效位能远大于基本气流动能向扰动动能的转换和基本气流有效位能向扰动有效位能的转换。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强年(弱年)伊朗高原及其北侧的西亚地区非绝热加热产生的有效位能增强(减弱)显著,是WAJRA增强(减弱)的能量源。
杨莲梅张庆云
关键词:能量转换非绝热加热
夏季新疆降水异常与印度降水的关系被引量:15
2009年
利用1960—2003年6~8月新疆75个气象站降水量、印度地区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量与印度降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印度降水变化与新疆降水异常联系的可能的物理机制。研究表明,印度降水与新疆夏季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39。夏季印度降水变化与其西北侧的西亚—中亚地区对流层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从而与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中心东西振荡和高压西部强弱,西亚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西亚急流)强度和南北位置振荡,500 hPa伊朗高压南北和东西振荡密切联系,夏季印度降水变化通过与这些影响新疆降水的系统联系而与新疆夏季降水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Eliassen-Palm通量(EP通量)的动力学诊断分析进一步表明,印度季风偏强(偏弱)导致南亚高压西侧由南向北进入亚洲西风急流入口处的波作用通量偏强(偏弱),使得西亚急流偏强(偏弱)、偏北(偏南)。
杨莲梅肖开提.多莱特张庆云
新疆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被引量:57
2008年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分析了新疆地区不同季节大气可降水量(APW)的气候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夏季APW小于季风区界限25mm,从该角度表明新疆为非季风区。APW空间分布呈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为高值区,海拔高的阿勒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为低值区。APW夏季最大,但小于同纬度东部季风区,春、秋次之,冬季最少,春、秋和冬季APW与同纬度东部季风接近。APW的地理分布与实际降水量分布相反,其最大(最小)区域却为降水量最小(最大)区,受西风带影响,新疆APW模态主要表现全疆一致变化,分布稳定,与降水模态分布差异性大有显著不同,且近40a来无显著变化趋势,表明决定新疆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水汽的多少,而是由降水产生的动力条件、水汽辐合和其他因素差异决定的。
史玉光孙照渤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气候特征气候变化
T213降水预报产品在新疆区域的检验分析——晴雨检验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2006年新疆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资料和T213模式的降水预报值,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中客观降水检验方法,对T213降水预报产品的24h晴雨预报能力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T213降水的晴雨TS评分和空、漏报率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东部和西部沿天山地区TS值较高,而地形条件复杂的区域和降水少的沙漠腹地TS值较低;晴雨TS评分空间分布情况在少雨的春季与多雨的夏季大体一致,这与新疆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形有关;晴雨TS评分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与季节雨量多寡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秦贺霍文
关键词:T213模式降水TS评分
新疆区域面雨量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被引量:67
2008年
将自然正交分解(EOF)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相结合,利用新疆区域144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1961—2005年降水量资料,计算得到新疆区域面雨量年、季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区域年平均面雨量约为2724.6×108t,年平均降水量为165.5mm。从空间分布来看,天山山区面雨量最大,约占全疆面雨量的40.4%,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为409.1mm;北疆地区次之占34.3%,年降水量为277.3mm;南疆地区最少约为25.3%,年平均降水量仅有66.2mm。从季节分布来看:夏季面雨量最大,约占全年面雨量的54.4%;春季次之为23.6%;秋季为16.5%;冬季最少,约为5.5%。新疆区域面雨量年际变化呈现出增多的趋势,1987年存在突变,在此之后降水量明显增多。
史玉光孙照渤杨青
关键词:面雨量气候变化
新疆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被引量:64
2008年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分析了新疆地区对流层不同层次空中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地面~300 hPa每年平均有26114.8×10^8t水汽流入新疆,25647.7×10^8t水汽流出新疆,净水汽收入量为467.1×10^8t。由于三面环山的地形,新疆地区四季和年对流层中层水汽输送量最大,低层和高层接近。夏季水汽输送量最大,约占全年的38%,春、秋季相当,约占全年的23%~25%,冬季最少。近40年新疆年平均、春、夏和秋季空中水汽总流入量、总流出量为减少趋势,变化率很接近,且1976年后无明显变化趋势,使得净收支量无显著变化趋势。
史玉光孙照渤
关键词:水汽输送气候变化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