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30740)

作品数:20 被引量:194H指数:6
相关作者:郝芳华欧阳威张璇杜国明薛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国土资源部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遥感
  • 4篇土壤
  • 3篇三江平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农区
  • 3篇灌区
  • 2篇点源
  • 2篇点源污染
  • 2篇冻融
  • 2篇冻融作用
  • 2篇农田
  • 2篇农业
  • 2篇污染
  • 2篇垦区
  • 2篇河套
  • 2篇河套灌区
  • 2篇黑龙江省垦区
  • 2篇非点源
  • 2篇非点源污染
  • 2篇大尺度

机构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作者

  • 7篇郝芳华
  • 5篇欧阳威
  • 4篇杨胜天
  • 4篇薛剑
  • 4篇杜国明
  • 4篇张璇
  • 3篇郧文聚
  • 2篇杜蕾
  • 2篇周圆
  • 2篇陈奕汀
  • 2篇林春野
  • 2篇程红光
  • 2篇董国涛
  • 2篇王云慧
  • 2篇王洪波
  • 2篇朗杨
  • 2篇黄浩波
  • 2篇蒲晓
  • 2篇孙铭泽
  • 2篇郭波波

传媒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发展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Journa...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2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的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差异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该文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区,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为数据源,基于GIS平台和景观指数法分析国营农场辖区即现代农业区和地方政府辖区即传统农业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差异,旨在为土地整治项目布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林带、道路、渠沟构成了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框架,直接影响着各种地类的规模和形状。国营农场辖区即现代农业区内林带、道路、渠沟等农业基础设施纵横交错、体系健全、井然有序,林网密度为传统业农区的1.72倍,路网密度为传统农业区的1/2,渠网密度为传统农业区2.3倍。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土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散布于研究区内。耕地作为区域景观的基质,遍布整个研究区,但现代农业区与传统农业区内耕地类型存在明显差别,前者水田比例明显高于后者。土地经营管理制度不同,是导致国营农场辖区与地方政府辖区土地利用格局差异的重要原因。该项研究为科学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提供参考。
薛剑郧文聚杜国明张凤荣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业遥感土地整治
渭河流域大尺度非点源COD污染负荷估算被引量:3
2012年
大尺度非点源污染空间模拟对于渭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原大尺度非点源污染模型,耦合MUSLE方程和遥感驱动的时变增益模型(RS-DTVGM)计算土壤侵蚀量,充分耦合和应用遥感公共平台数据获取模型参数,构建了遥感驱动的大尺度非点源污染模型,基于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并模拟了2005年-2010年渭河流域非点源化学需氧量(COD)污染负荷。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防治对于渭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不可忽视,6年间渭河流域非点源COD污染负荷呈总体下降趋势,从7.9万t(2005)下降到5.9万t(2010),主要因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对土壤侵蚀的控制,使得吸附态非点源COD污染负荷明显下降,而溶解态非点源COD污染负荷呈增长趋势,农村居民点成为主要污染源。
宋文龙杨胜天朗杨赵为民
关键词:渭河流域非点源污染COD遥感
黑龙江省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第二土地调查数据和GIS方法对比分析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特征,以富锦市为例反映黑龙江省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特征的异同,从而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依据。结果显示,①垦区与农区的居民点体系的空间分布模式均属于集聚分布,但垦区居民点在空间上更为密集;②垦区与农区的居民点体系均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但都不完全符合中心地理论提出的中心地分布模式,且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等级秩序;③垦区居民点平均规模小于农区,但大小居民点间的规模差异更为显著;④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存在微型居民点所占比例偏高、空间网络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今后应加快居民点体系重构,优化居民点的网络体系和交通网络布局,加强垦区与农区间居民点体系间的联系。
杜国明杜蕾薛剑周圆
关键词:垦区农区新农村建设
中国中北部农区树种结构变化及其生态影响初探
2014年
针对中国中北部农区松柏增多、榆树类树木减少这一现象,该文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从生态角度阐述了这一现象在淡水资源浪费、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的深远影响,并提出了遏制这一现象的政策建议。
王洪波赵玉领程锋郧文聚
关键词: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生态影响
河套灌区土壤水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水平衡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为探究田间土壤水及地下水在不同作物种植区、不同灌期等情况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水平衡特征,以春小麦、玉米、向日葵为典型作物,在河套灌区选取4块2亩的试验田,于2009年4—11月采集田间土壤及地下水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地块间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差别主要集中在5—9月的作物生长期.夏灌灌水量不足,土壤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田间土壤水分变化属于"蒸腾蒸发消耗型";秋浇期内水量充足,各地块各土层含水率均明显增加,田间土壤水分呈"入渗补给型".各地块地下水埋深月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于优先流的存在,地下水对灌溉降水响应快.本文定量研究了区域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灌区水平衡要素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可为灌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郝芳华孙铭泽张璇欧阳威郭波波黄浩波
关键词:河套灌区土壤水地下水水平衡
北方典型灌区不同灌期农田系统中氮素迁移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杭锦后旗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区,分析2009年夏灌和秋浇前后土壤中、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渗滤液中的硝态氮、总氮的分布特征,研究不同灌期农田系统中氮素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灌对氮素的稀释作用明显,反硝化作用也会降低地下水中硝态氮的浓度,此外玉米地块的氮流失在夏灌时相对明显;秋浇是农田氮素淋失的主要阶段,一方面是硝态氮(NO3-N)在灌水作用下向下淋失,另一方面是土壤中的NO3-N在反硝化作用下转变成N2O、N2和O2释放;夏灌与秋浇两次灌水前后地下水中总氮(TN)的峰值滞后于NO3-N,表明氮素的流失除以NO3-N的形式发生之外,部分氨氮以及有机氮等其他形式的氮素在灌溉驱动下也发生一定程度的纵向流失.
欧阳威郭波波张璇郝芳华孙铭泽黄浩波
关键词:灌区秋浇氮素
丹江口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优选被引量:22
2013年
研究运用SWAT模型模拟了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在丹江口水库流域的减排效果.在综合考虑了各项措施的成本、占用耕地程度、控制效果等因素后,在不同等级坡度区域下运用基于信息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对措施进行综合评价优选.根据优选结果,提出建议:在〈5°的区域优先采用残茬覆盖耕作措施、等高耕作、免耕等低成本措施;在坡度5°~15°的区域优先采用以梯田措施为主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15°~25°的区域采用以植物篱措施为主,辅以残茬覆盖耕作的措施;在〉25°区域以退耕还林措施为主.研究为丹江口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明确实际的决策支持.
王晓郝芳华张璇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多属性决策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三江平原日蒸散量估算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FAO Penman-Monteith(P-M)模型,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实现空间尺度上的扩展,对三江平原生长季(5—9月)不同气象条件和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日实际蒸散量进行了估算,并利用波文比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观测站日实际蒸散发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R2达到0.824,RMSE为0.493,研究所采用的基于遥感驱动的PM模型适用于三江平原日蒸散发的估算。(2)生长季内,三江平原的月蒸散发量呈单峰性分布,7月达到峰值;蒸散发量的空间分布与植被盖度和水分供给状况密切相关。(3)净辐射和气温是影响三江平原实际蒸散发的两个主要因子,其次为比湿和风速,此外,降水可以明显增加实际蒸散量,是影响区域蒸散发的关键因素。
白娟杨胜天董国涛郝芳华王鸣程
关键词:蒸散发遥感FAOPENMAN-MONTEITH三江平原
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天然林与人工橡胶林土壤特性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调查取样,对比分析了海南岛中部山区天然林地及林地转变为橡胶林后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对砂、粉粒和黏土粒度分布的影响显著,天然林地0~30cm、30~60cm和60~120cm三个深度的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含量均高于人工林地。(2)天然林地和人工橡胶林三层的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天然林地0~30cm和30~60cm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大于人工橡胶林。(3)两种林地的上、中、下三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均有很大差异。天然林地土壤上层(0~30cm)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人工橡胶林。(4)人工橡胶林的土壤C:N和C:P比均大于天然林地。
董国涛杨胜天白娟高云飞郑东海朗杨
关键词:土地利用天然林土壤特性
基于大尺度低密度样点的东北土壤全氮空间插值方法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东北地区土壤数据,以ArcGIS和GS+软件为支撑,对比分析了反距离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RBF)、普通克里金(OK)和回归克里金(RK)4种地统计空间插值方法在7个不同样本容量下土壤全氮含量(STNC)的空间插值效果。结果表明,由普查数据得到的东北地区STNC在0.08~21.48g/kg之间,数据变异性较大;STNC空间结构表现出中强度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范围大于同区域的小尺度采样研究;样本容量〈171时,STNC空间变异性发生变化,空间结构特征和精度检验水平难以确信。4种空间插值方法对STNC空间趋势表达均呈现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规律,空间趋势预测效果为:RK〉OK〉RBF〉IDW。RK方法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添加了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年均温(MAT)、土层厚度(d)和pH值等辅助信息,比IDW,RBF和OK方法的插值精度分别提高了19.40%,18.50%和16.15%;在不同样本容量下RK方法的插值精度较为稳定且对无样点区STNC的空间趋势预测也体现出了更多细节信息,因此对于大尺度低密度采样的土壤属性空间插值可重点考虑RK方法。
陈昌华陈锡云徐英
关键词:空间插值土壤制图地统计土壤全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