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3034)
-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刘贻尧冯娟白英男更多>>
-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一种近红外荧光蛋白PAiRFP1及其突变体V276G的光活化效率研究
- 2017年
- PAiRFP1是一种以根癌农杆菌中细菌光敏色素Agp2为基础,经过蛋白工程手段改造后获得的近红外荧光蛋白。与其他近红外荧光蛋白不同,PAiRFP1具有光活化行为。这一特性可以有效改善近红外荧光蛋白在体内的成像信噪比。然而,关于光活化行为的影响因素却研究甚少。主要采用荧光光谱学手段研究了PAiRFP1蛋白浓度、pH、金属离子、氧化还原环境对于PAiRFP1光活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PAiRFP1的最大光活化效率与该近红外荧光蛋白的浓度不呈线性关系;(2)随着pH从6.5升高至7.8和9.0,PAiRFP1的最大光活化效率从36.8%提高至52.0%和60.8%;(3)金属离子K^+,Na^+,Ca^(2+)的加入对于PAiRFP1的最大光活化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类似现象在H_2O_2和DTT的处理的情况下也被观察到。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还发现当PAiRFP1中276位的缬氨酸被突变为甘氨酸产生V276G突变体后,蛋白的最大光活化效率从~50.0%下降至19.4%。DTT处理后导致V276G突变体最大光活化效率从19.4%提高到了27.1%。此外,比较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光活化速率的影响。以上结果为今后更好地将此类光激活的近红外蛋白应用于活体成像中提供了更好地理论指导和优化解决方案。
- 白英男冯娟胡奇洲吴清勤周雨刘贻尧
- 关键词:细菌光敏色素突变体
- 运用偏振荧光手段研究黑暗对小麦叶绿体荧光的影响
- 本文采集抽穗期小麦旗叶,通过黑暗处理24 h后提取叶绿体,然后运用偏振荧光手段检测了叶绿体的荧光发射谱,发现无论激发Chla或Chlb分子,当入射与出射偏振方向均为垂直时P荧光发射强度最大。通过计算偏振度及粘度,发现黑暗...
- 陈锐白英男符榆冯娟任正隆
- 关键词:叶绿体
- 文献传递
- Trx-Gcthionin融合蛋白酸切割过程的内源荧光研究
- 本文采用稳态荧光光谱学手段研究了硫氧还蛋白融合的Gcthionin在酸切割过程中内源荧光的变化,发现在pH~6.8中性缓冲体系中,当激发波长为260或280 nm时,融合蛋白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荧光均有贡献。当向体系中加入...
- 杨树维陈锐周俊峰冯娟任正隆
- 关键词:融合蛋白内源荧光
- 文献传递
- 氧化胁迫对小麦叶绿体偏振荧光的影响
- 本文采用偏振荧光手段研究了HO、干旱处理后小麦叶绿体荧光的变化,发现当激发波长选择在436 nm时,伴随着1 mM HO处理24 h或干旱处理24 h,PSⅡ及PSⅠ在680和720 nm对应的偏振度下降,微环境的粘度降...
- 冯丹丹白英男林军岳冯娟任正隆
- 关键词:氧化胁迫叶绿体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