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666)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沈勤殷冬梅杜青青贾辛陆璐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田纳西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调控网络
  • 2篇性状
  • 2篇数量性状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细胞
  • 2篇LRRK2基...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凋亡
  • 1篇性状基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分光光度...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细胞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糖蛋白

机构

  • 5篇南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田纳西大学

作者

  • 5篇沈勤
  • 3篇殷冬梅
  • 2篇杜青青
  • 2篇贾辛
  • 1篇吴娟娟
  • 1篇王晓冬
  • 1篇朱蕙霞
  • 1篇杨博
  • 1篇许玲莉
  • 1篇汪旭升
  • 1篇陈颖
  • 1篇祝佳
  • 1篇陆璐
  • 1篇田辰
  • 1篇蒋荣
  • 1篇杨学超

传媒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定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近年来,随着人类和一系列模式生物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阐明基因互作、调控网络及代谢途径的生物学功能,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及热点。最近将数量性状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基因表达分析联合运用,产生了遗传基因组学或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定位(expression QTL;eQTL)。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基因表达遗传变异的本质及eQTL分析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前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eQTL分析方法在候选基因挖掘和基因调控网络构建中的运用,并结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等问题,讨论eQTL在实际研究分析中面临的困难,并探讨该领域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陈颖汪旭升许玲莉沈勤王晓冬陆璐
关键词: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调控网络
PD相关基因LRRK2表达调控的初探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以C57BL/6J(B6)和DBA/2(D2)小鼠为实验动物,初步探究帕金森病(PD)相关基因LRRK2的表达调控机制,构建LRRK2的表达调控网络。方法: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分析技术分析LRRK2基因在各品系小鼠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遗传学相关分析和区间连锁分析;半定量PCR技术和Real-time PCR检测LRRK2基因在PD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中的表达量。结果:与NS对照组相比,B6、D2小鼠PD模型组的中脑及前脑中LRRK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都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P<0.01)。eQTL分析发现在Affymetrix MOE430芯片中,LRRK2基因共有2个探针位置用于分析其在前脑、中脑的mRNA表达水平。选取探针位置1431394_a_at_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RRK2基因在亲本B6、D2及41个BXD RI小鼠前脑、中脑的表达在各品系间的表达量多少不一。遗传学相关分析结果揭示,LRRK2基因与100个基因高度相关,初步构建LRRK2基因的调控网络,该网络包括了Kif21a等21个与LRRK2基因高度相关的基因。区间连锁分析检测引起探针位置1431394_a_at_A表达水平差异的染色体区域,结果显示在15号染色体和4号染色体各存在一个LRS≥20的QTL峰。结论:LRRK2基因既存在顺式调控机制又存在反式调控机制。
杜青青杨学超吴娟娟殷冬梅蒋荣田辰沈勤
关键词:帕金森病LRRK2基因调控网络数量性状基因座
LRRK2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病被引量:2
2010年
杜青青沈勤
关键词:帕金森病LRRK2基因基因突变
新型寡核苷酸对乳腺癌细胞葡萄糖神经酰胺合酶与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新型反义寡核苷酸MBO-asGCS对乳腺癌细胞中葡萄糖神经酰胺合酶(GCS)与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实时PCR检测MBO-asGCS处理的耐药型乳腺癌细胞MCF-7-AdrR,蛋白质印迹分析MCF-7-AdrR及其转化细胞中GCS与P-gp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MBO-asGCS处理的MCF-7-AdrR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耐药株和GCS过表达的MCF-7-AdrR/GCS中GCS和P-糖蛋白表达特征性上升,而在asGCS转化细胞MCF-7-AdrR/asGCS中GCS和P-糖蛋白表达明显下降;MBO-asGCS处理的MCF-7-AdrR中GCS基因表达下调63.6%,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机制中可能存在GCS和P-糖蛋白的某种关联,升高的GCS可促进神经酰胺的代谢并增强P-糖蛋白的表达,产生耐药现象,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GCS表达,下调P-糖蛋白并促进凋亡。
殷冬梅贾辛朱蕙霞沈勤
关键词:P-糖蛋白反义寡核苷酸凋亡
新型荧光薄层层析-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GCS酶活性
2011年
目的: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荧光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精确而直接测定细胞内葡萄糖神经酰胺合酶GCS的活性,以评价其对耐药性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加入不同剂量的含荧光的NBD-C6-Ceramide,运用荧光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反应时间下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R中,葡萄糖神经酰胺(glucosylxeramide,GlcCer)和神经酰胺(ceramide,Cer)含量,计算两者的比值大小反映GCS酶活性情况,放射性酶学测定作为对照。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分析MCF-7-AdrR及其转化细胞(MCF-7-adrR/GCS及MCF-7-adrR/asGCS)中GCS与P-糖蛋白(P-gp)的蛋白表达关系。结果:研究表明5μmol/L NBD-Cer是细胞内神经酰胺糖基化作用的最佳浓度,糖基化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此方法精确测定MCF-7-AdrR各细胞及其它耐药型细胞中的GCS酶活性,MCF-7-adrR与MCF-7-adrR/GCS较药物敏感组MCF-7的糖基化作用(GC/Cer)明显增强(P均<0.01),而在MCF-7-adrR/asGCS中糖基化作用急剧下降(P<0.01)。放射性酶学测定结果与之相符。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显示GCS表达与耐药标志物P-gp表达在MCF-7-AdrR各细胞中呈明显相关。结论:不同于传统的同位素酶学测定,这种新型荧光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细胞内神经酰胺糖基化作用的一种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应用于耐药性肿瘤的体内实验奠定基础。
殷冬梅贾辛杨博祝佳沈勤
关键词:薄层层析荧光分光光度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