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05L022)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姜志良杨继武李建新王林赵松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沭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纳入食管床重建后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 观察食管中段癌切除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重建胃的运动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食管胃压力测定,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检查分别对20例术后6个月食管中段癌病人(研究组)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客观检查.结果 (1)术后6个月时胃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1).但研究组术后胃、吻合口、残余食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近期研究组在各时间段胃排空百分数均较正常对照组为低(P<0.01).结论 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重建胃呈一共同腔,吻合口处不存在高压带,胃排空延迟.
- 杨继武黎瑞周业庭姜志良
- 经食管床吻合术后对残余食管的压力测定和酸碱度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食管、胃功能改变及胃食管反流的情况。方法对20例食管中段癌术后3-6个月患者(研究组)及1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食管胃压力测定及24h食管酸碱度(pH)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组各项pH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胃静息压、残余食管静息压及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残余食管收缩压、食管原发蠕动幅度及食管湿蠕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食管上括约肌关闭压高于对照组(P〈0.01);胃、吻合口及残余食管静息压三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08,P〉0.05)。结论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后,残余食管蠕动功能差,廓酸能力降低;吻合口处不存在高压带,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
- 姜志良杨继武王林李建新
- 关键词:食管床胃食管反流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
- 经食管床吻合术后上消化道功能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近年来发现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食管胃吻合(以下简称食管床吻合)术式,在临床治疗过程及文献报道中其可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GER)的并发症,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优于胃纳入胸腔的食管胃重建,主张应推广此术式的应用。本研究旨在从客观学指标方面对此术式进行评价,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杨继武姜志良
- 关键词:经食管床吻合术胃食管反流
- 经食管床胃食管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客观评价食管中段癌切除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胃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将40例食管中段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食管床吻合组(n=20):采用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胃食管吻合术;左胸腔内吻合组(n=20):采用经左侧胸腔主动脉弓前胃食管吻合术;另选10名无消化系统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术后3个月进行24h食管pH监测,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检查,观察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漏和狭窄。术后3个月左胸腔内吻合组和食管床吻合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流,DeMeester总评分、24h酸反流次数、>5min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4.00的总时间和pH<4.00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食管床吻合组DeMeester总评分、24h酸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4.00的总时间、pH<4.00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均低于左胸腔内吻合组(P<0.01)。术后近期各时间段左胸腔内吻合组和食管床吻合组胃排空百分数(GE)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食管床吻合组GE于实验餐进入胃后30、60、90、120、180和240min均高于左胸腔内吻合组(P<0.01)。结论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客观存在,但较传统手术方式有所减轻,其机制可能是机械因素所致。
- 姜志良杨继武王林李建新陈建赵松李建生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PH监测胃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