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4Z213)
- 作品数:51 被引量:330H指数:11
- 相关作者:朱熀秋孙晓东杨泽斌张涛成秋良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淮阴工学院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轴向磁轴承参数设计与性能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介绍了无轴承电机轴向单自由度主动磁轴承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了其悬浮力产生原理,导出了轴向悬浮力方程,对轴向主动磁轴承进行了参数设计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对轴向悬浮力非线性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仿真图;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建立了试验样机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试验样机的结构和磁路进行了仿真分析,并进行三维有限元参数化分析得到了轴向力/电流关系曲线。理论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轴向悬浮力具有较好的线性和对称性,有利于控制器及功放电路的简化与设计;轴向磁轴承结构和参数设计合理,所设计的样机能够满足性能要求。
- 蔡敏朱熀秋
- 关键词:无轴承电机参数设计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一种三相交流混合磁轴承数学模型与性能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相交流二自由度径向混合磁轴承,由嵌入式永磁体提供静态偏置磁通,三相通电线圈产生控制磁通。采用等效磁路法导出了偏置磁通的计算公式,推导了径向悬浮力的数学模型。针对实验样机的性能要求,设计了磁轴承参数,在设计交流磁轴承控制系统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构建了仿真系统,对磁轴承的起浮性能、抗干扰等特性进行了仿真。最后用ANSYS8.0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磁轴承实验样机的磁路和转子受力性能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证明了该设计的正确性。
- 朱熀秋吴熙陆静张明陈怀项
- 关键词:混合磁轴承等效磁路有限元分析
- 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建模被引量:3
- 2013年
- 针对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控制时的因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建立不准确而导致的控制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的精确数学模型建立方法。介绍了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气隙磁场进行了分析,采用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推导了其径向悬浮力的精确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推导的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并对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径向悬浮力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建立的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误差小、精度髙。
- 朱熀秋魏杰
- 关键词:无轴承电机有限元分析径向悬浮力
- 磁悬浮轴承转子位移检测技术(续完)被引量:1
- 2009年
- 在综述电涡流式、电感式、电容式、光电式等几种主要位移转感器原理、性能及其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使用位移传感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论述了磁悬浮轴承无传感器技术的基本思想,并比较了几种磁悬浮轴承无传感器检测方法的优点。最后,对磁悬浮轴承位移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阐述。
- 邹海丹朱熀秋
- 关键词:磁悬浮轴承传感器
- 模糊免疫PID算法在并联机器人中的应用
- 2009年
- 针对伺服电机作为驱动装置的并联机器人,借鉴生物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反馈原理,结合模糊控制器可以逼近非线性函数的特点,提出了将模糊免疫PID控制算法应用到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超调量小,调整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强等优点,控制效果优于常规的PID控制方法。
- 庄景灿高国琴薛剑锋邬清海
-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交流伺服模糊控制模糊免疫PID控制
-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参数优化设计被引量:1
- 2011年
-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与永磁体厚度和气隙长度有关,研究径向悬浮力与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电机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介绍径向悬浮力产生机理的基础上,针对转矩绕组极对数PM=1,悬浮力绕组极对数PB=2的样机,从理论上分析了径向悬浮力与永磁体厚度和气隙长度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有限元方法(FEM)对此关系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对于电机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 于晶朱熀秋
- 关键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径向悬浮力有限元分析
- 基于涡流损耗分析的永磁型无轴承电机优化被引量:7
- 2012年
- 针对永磁型无轴承电机在高速运行时,转子涡流损耗导致永磁体发热严重,导致永磁体存在不可逆退磁的难题。在分析永磁型无轴承电机转矩和径向力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径向力、转矩绕组磁场和悬浮绕组磁场的相对运动关系,给出了永磁型无轴承电机单一方向稳定可控径向力的产生条件,采用2D耦合电路瞬态有限元法,计算了转子空载涡流损耗,比较了永磁型无轴承电机极对数为PB=PM+1和PB=PM-1时的转子涡流损耗。研究结果表明,永磁型无轴承电机转子涡流损耗主要是由悬浮绕组磁场产生,采用PB=PM+1结构时,转子涡流损耗最小,PM=1,PB=2结构最适合高速运行。
- 张涛朱熀秋孙晓东杨泽斌
- 关键词:高速电机永磁电机无轴承电机涡流损耗
- 基于磁链耦合分析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通用数学模型被引量:6
- 2015年
- 由于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内部有两套极对数不等的定子绕组(即转矩绕组与悬浮力绕组),所以电机气隙内存在着转矩绕组气隙磁场与悬浮力绕组气隙磁场两种极对数不等的磁场。对转矩绕组与悬浮力绕组之间的磁链耦合情况的分析,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基础。通过应用机械/电气坐标系变换方法详细分析了不同极对数下转矩绕组与悬浮力绕组之间的磁链交链情况,并证明了当转矩绕组极对数PM=1,悬浮力绕组极对数PB=2(或PM=2,PB=1)时转矩绕组磁链ψM与悬浮力绕组磁链ψB之间相互耦合。当转矩绕组极对数PM与悬浮力绕组极对数PB均大于等于2且满足PB=PM±1时,转矩绕组磁链ψM与悬浮力绕组磁链ψB之间没有相互交链,该证明方法概念清晰、简单直观、便于理解。同时基于该证明结论建立了当转矩绕组极对数PM与悬浮力绕组极对数PB均大于等于2且满足PB=PM±1时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通用数学模型。所提出的通用数学模型为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仿真与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朱熀秋秦英鞠金涛李发宇
- 关键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数学建模
- 基于逆系统理论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解耦控制被引量:4
- 2009年
-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这种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应用逆系统方法,将永磁同步电机解耦成二阶线性转速子系统和一阶线性磁链子系统;在此基础上,采用鲁棒伺服控制器对伪线性子系统进行线性闭环控制设计。仿真试验表明,这种控制策略能够实现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和定子磁链之间的动态解耦控制,并且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 孙晓东朱熀秋
- 关键词:逆系统永磁同步电动机解耦控制伺服控制
- 基于电感矩阵的无轴承电机径向悬浮力模型被引量:13
- 2009年
- 介绍了无轴承电机工作原理,以附加二极悬浮力绕组的四极无轴承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适用于圆柱型和凸极型转子的无轴承电机的通用电感矩阵模型,进而推导出径向悬浮力通用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以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和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得出径向悬浮力公式和径向悬浮力计算值,并分别与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的径向悬浮力数值进行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ANSYS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该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得到验证.
- 朱熀秋王成波张伟霞
- 关键词:无轴承电机电感矩阵悬浮力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