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2D084)
-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浩进樊欣曲振涛杨海宁唐晓玲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中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演化趋势与提升路径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性收入也开始逐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总量与名义GDP增长率、农户储蓄增长率等重要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联动性很强。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路径的最主要动力,并非城镇化规模的扩张等城镇化外生动力,而是制度变迁推动劳动力转移、市场倒逼机制促进的劳动力素质提升等城镇化内生动力。就中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提升路径而言,应该推进农村金融资本市场发展,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向产业链高端转移,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可循环性,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回报率。
- 杨海宁曲振涛
- 关键词:农民财产性收入内生动力金融市场产业链
- 论列宁关于党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被引量:1
- 2014年
- 列宁把党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党内民主的根本制度。党代表大会制度为坚持党内民主,确保党的高度团结统一提供了最根本的制度保障。党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对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进行领导的重要组织保证。列宁对于党代表大会的地位、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及如何发扬党内民主召开党代表大会进行了阐释、规划和实践。
- 樊欣孙浩进
- 关键词:列宁党内民主
- 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模式构建与政策支持被引量:1
- 2013年
- 我国中西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宏观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提高还有较大的潜在促进作用。从实际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应通过主导产业更替机制、结构升级促进机制、福利效应发挥机制来构建转型升级的结构高度化模式,以在主导产业转出后保持区域福利水平不下滑;中西部地区应通过梯度转移机制、静态极化机制和动态扩散机制来构建梯度承接的点域扩展型模式,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和放大区域福利正效应。在国家政策支持上,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二五"规划,统筹全局、重点突出,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中布局,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促进环境福利改善。
- 孙浩进樊欣
- 关键词:产业转移梯度转移
- 列宁党内民主理论产生的世情、国情和党情被引量:1
- 2014年
- 列宁党内民主理论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以俄国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焦点为历史背景,以列宁对俄国国情、世情和党情的清醒认识为依据。
- 孙浩进樊欣
- 关键词:列宁党内民主世情党情
- 中国近代财富分配思想论析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近代主要思想家提出了新的财富分配思想,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他们的见解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与特点并不相符。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考察,近代主要思想家对于相对过剩人口予以关切、对于生产关系变革给予重视、对于上层建筑博弈严重忽视。基于此,应将其财富公平分配思想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去掉其旧时代的局限性,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
- 孙浩进
- 关键词:福利分配民生主义政治经济学
- 我国社会隐性收入治理的法理学思考被引量:2
- 2013年
- 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社会隐性收入的治理,需从打破隐性收入形成中的各利益方博弈均衡入手,这必须要依靠法自身所具有的强制性、规范性、权威性,才能破解固化的利益博弈格局。法理学是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上层建筑,从法理学的角度思考隐性收入问题,对从法律角度入手治理社会隐性收入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孙浩进
- 关键词:收入分配博弈均衡法理学法制法治
- 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价值论范式及实践维度
- 2015年
- 通货膨胀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焦点问题之一。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从货币的角度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以此形成了通货膨胀研究的货币论范式。长期以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者绝大多数都从货币流通的视角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通货膨胀,但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角度研究通货膨胀则并未形成体系和范式。通过理论分析可知,由价值结构到价格结构的分析是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价值论范式的基本脉络。价值结构——价格结构的分析主线和逻辑脉络无疑将会丰富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的关于通货膨胀相关理论范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孙浩进
-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价格结构
- 东亚国际产业转移中的区域福利效应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国际产业转移是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动态过程。从亚洲的发展来看,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东亚地区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在产业转移带动东亚各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生了显著的区域福利效应。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东亚新兴经济体积极承接发达国家转出的纺织、服装等轻纺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耗能、污染的重化工业,因此获得来自外部的资本要素、发展动力的契机,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政府服务等福利水平有了层次上的提高,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中国内地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后,已经成为所谓的"世界工厂",这保证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福利持续改善,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负外部性却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福利负效应。这些对于目前我国国内的产业转移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警示作用。
- 孙浩进
- 关键词:加工贸易
- 中国企业民主管理初探被引量:1
- 2014年
- 民主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可以使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具责任心;企业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会不断的创新发展,更具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 周桐旭薛巨泉
- 关键词:企业民主管理凝聚力竞争力
- 中国古代及近代收入分配思想评析——兼论对当代分配改革的启示被引量:4
- 2014年
-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思想家都提出过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观点,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古代的思想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思考收入分配问题的,并没有从改变民众地位,赋予民众权力的角度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近代的思想家仅从西方的思想和经验来寻求问题的解决的。他们的见解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与特点并不相符。但在这些思想家的观点中,"仁政"、"不与民争利"、"恤民"、"减少分利者"、"取之于民、还之于民"、"节制资本"等在收入分配上重视民生、关照弱势群体的思想精华,都值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借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理念,应将历史上的收入公平分配思想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去掉其旧时代的局限性,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来促进当代中国分配领域的公平。
- 孙浩进
-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思想收入分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