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5007)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雷恒池侯团结胡朝霞孙海燕许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人工影响天气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粉
  • 2篇纳米粉体
  • 2篇粉体
  • 2篇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1篇降水
  • 1篇降水机制
  • 1篇复合粉
  • 1篇复合粉体
  • 1篇播种
  • 1篇层状云
  • 1篇催化剂结构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省人工影...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江忠浩
  • 2篇金德镇
  • 2篇张景红
  • 1篇刘先黎
  • 1篇胡朝霞
  • 1篇侯团结
  • 1篇许乐
  • 1篇孙海燕
  • 1篇雷恒池

传媒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3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工影响天气纳米碘化银铜复合粉体催化剂结构特征研究
采用液相共沉积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碘化银铜固溶体粉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观察了该纳米粉体的晶体结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纳米碘化银铜粉体的晶体结构为β-相,无明显团聚;随铜掺入量的增...
张景红金德镇江忠浩许乐刘先黎
关键词:纳米粉体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
文献传递
人工影响天气纳米碘化银铜复合粉体催化剂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液相共沉积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碘化银铜固溶体粉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观察了该纳米粉体的晶体结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纳米碘化银铜粉体的晶体结构为β-相,无明显团聚;随铜掺入量的增加,粉体粒径尺寸减少,晶格参数逐渐接近冰晶的晶格参数。
张景红金德镇江忠浩许乐孙海燕刘先黎
关键词:纳米粉体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
吉林一次降水层状云的结构和物理过程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利用机载粒子测量系统的探测结果,配合雷达及地面降水资料,结合一维层状云模式,通过对吉林2004年7月1日的一例降水性层状云系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和降水机制的定量化分析,对顾震潮三层模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观测资料表明,该降水过程为典型的层状云降水,地面降水存在不均匀性,云系结构符合顾震潮三层概念模型,其中第1层为尺度很小的冰晶;第2层为混合层,以高层云和层积云为主体,其物理过程包括冰雪晶的凝华增长、结凇、聚并以及过冷水的直接冻结等;第3层为暖层,该层存在明显的0℃层回波亮带。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数值模拟表明,模拟云发展成熟时存在3层结构,第1层(7.8—10.0 km)为少量的冰雪晶,以凝华增长为主。第2层(3.8—7.8 km)的冰雪晶在该层初始时增长方式主要为贝吉龙过程,而后以结凇增长为主。第2层的雪和霰降落到第3层后的融化及进一步的碰并云水则促进了雨水的形成及降落。第3层内雨水形成后,其质量增长的50%—60%来自于有冰相粒子参与的微物理过程。总体而言,云体发展成熟时,各层之间存在播种-供应关系,其中第1层对降水的贡献0.2%—0.4%,第2层为接近75%,而第3层约25%。模拟还表明,第1层冰晶浓度减少时,可导致第2层上部雪的浓度变化约40%—90%,其影响在云体的初始阶段较大,并随云体的发展及高度的降低而减弱,可导致平均降水强度减少2%—8%,因而其重要影响不可忽视。
侯团结胡朝霞雷恒池
关键词:层状云降水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