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251008901000011)

作品数:9 被引量:97H指数:5
相关作者:卫洪波魏波方佳峰郑宗珩黄江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肿瘤
  • 4篇直肠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4篇肠肿瘤
  • 3篇肠癌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系膜
  • 2篇直肠系膜切除...
  • 2篇直肠肿瘤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手术
  • 2篇全直肠系膜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卫洪波
  • 7篇魏波
  • 6篇方佳峰
  • 5篇黄江龙
  • 5篇郑宗珩
  • 4篇张实
  • 2篇陈羽青
  • 2篇黄勇
  • 2篇温机智
  • 2篇陈图锋
  • 2篇韩晓燕
  • 1篇黄利军
  • 1篇刘健培

传媒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组织中GINS复合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GINS复合物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标本中GINS复合物4个基因PSF1、PS砣、PSF3和SLD5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SF1、PSF2、PSF3和SLD5mRNA的相对表达量(0.001853±0.000651、0.007757±0.004260、0.000967±0.000481、0.003248±0.001721)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0.000352±0.000169、0.002951±0.001216、0.000472±0.000271和0.001675±0.001156)(均P〈0.01)。PSF1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有关;PSF2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P〈O.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PSF3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SLD5mRNA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PSFl、PSF2和SLD5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54.3%和54.3%,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的77.1%、80.O%和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PSFlmRNA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0.05)。结论GINS复合物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其中PSFlmRNA表达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卫洪波温机智魏波韩晓燕张实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实时荧光定量PCR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对男性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8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是否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对男性患者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前瞻性纳入的88例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化法进行随机入组: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观察组)41例;不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对照组)47例。术中使用神经电刺激仪辨认盆腔自主神经并检测膀胱收缩压变化;采用尿流动力学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对患者排尿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IIEF)和射精功能分级来评价性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实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在神经电刺激双侧盆丛神经后,膀胱水柱均有增加。观察组刺激Denonvilliers筋膜,与对照组刺激前列腺及精囊腺表面相比,膀胱水柱升高更加明显(P=0.002)。术后1周,两组膀胱收缩力状态均有所下降,IPSS评分较术前上升,而术后4周逐渐改善。术后IIEF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观察组术后3个月IIEF评分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术后12个月观察组90.2%(3/41)的患者射精功能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仍高达42.6%(20/4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能够在保证肿瘤根治前提下更好地保护盆腔自主神经,减少男性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
卫洪波黄江龙郑宗珩魏波方佳峰黄勇陈图锋刘健培
关键词:直肠肿瘤排尿功能
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性胃肠道多原发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性胃肠道多原发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性胃肠道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通过门诊或住院复诊、电话及信件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或患者死亡.结果 19例患者手术顺利,其中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直肠前切除术3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胃体胃肠道间质瘤楔形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直肠前切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直肠前切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切除+直肠切除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28 min(145~ 380 min),辅助切口平均长度为5cm(4~7 cm),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6mL(10~250 mL),无中转开腹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39枚(21~58枚),平均阳性淋巴结数目为3枚(0~6枚).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时间为3d(2~6d),术后恢复进食平均时间为4d(2~7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 d(7~21d).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3 ~48个月),1例失访,12例无瘤生存,4例带瘤生存,2例因肿瘤相关原因死亡.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性胃肠道多原发癌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方佳峰魏波雷普润陈图锋郑宗珩黄江龙黄利军卫洪波
关键词:胃肠肿瘤多原发癌腹腔镜检查
盆腔自主神经活体尸体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 研究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特点. 方法 对来自遗体捐赠的5具成人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同时收集2012年1月至6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的10例中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时的术中录像资料.结合尸体解剖过程,手术录像中重点观察直肠后方、前方、侧方游离过程中所涉及的盆腔自主神经,比较尸体和活体关键解剖结构的异同.结果 尸体解剖观察发现,在腹主动脉表面可见腹主动脉丛,左干与右干在腹主动脉分叉处汇合形成上腹下丛;紧贴骶骨切开骶骨筋膜,来自S2~ S4骶神经前支的一些细小神经纤维构成盆内脏神经;骶交感干的节后纤维组成骶内脏神经,其细小的神经纤维走向前外侧与盆内脏神经汇合后,形成左右侧的下腹下丛.活体腹腔镜下观察发现,腹主动脉丛、上腹下丛多数情况下显示不清楚,靠近骶髂关节水平,疏松网状结缔组织下方可见上腹下丛发出的左右腹下神经,于大约第3骶椎水平转向外侧;左侧腹下神经紧贴直肠系膜后方;Denonvilliers筋膜表现为一层菲薄反光筋膜结构,由于其前方非常疏松,容易连同直肠系膜一并切除.结论 根部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是安全的,但避免过度清扫其根部周围腹主动脉表面组织;后方游离直肠时应紧贴直肠系膜,避免损伤上腹下丛、腹下神经;侧方切断直肠侧韧带时应紧贴直肠系膜,避免损伤下腹下丛.游离下段直肠前方时,保证Denonvilliers筋膜的完整性,可保护下腹下丛泌尿生殖器官的传出支.
黄江龙郑宗珩卫洪波方佳峰张实陈羽青
关键词:盆腔尸体解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PSF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检测PSF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NA干扰沉默PSF1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间经病理确诊的40例结肠癌标本.采用Westerllblot检测标本中PSF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脂质体法将靶向PSF1的短发夹RNA(shRNA)干扰质粒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HT.29和HCT116,Westernblot法检测PSF1蛋白表达变化.分别应用MTY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PSF1shRNA干扰质粒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锚定非依赖性生长能力及PSF2、PSF3和SLD5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结肠癌组织中PSF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85±0.113,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的0.056±0.014(P〈0.01)。转染PSF1sbRNA干扰质粒后,LOVO、HT-29和HCT116细胞中PSF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组及正常生长组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SF1shRNA干扰质粒后.LOVO、HT-29和HCT116细胞中PSF2、PSF3和SLD5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PSF1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利用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中PSF1表达。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PSF1基因有望成为结肠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温机智韩晓燕魏波张实卫洪波
关键词:结肠肿瘤RNA干扰细胞增殖
直肠系膜结构解剖和腔镜下观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和手术录像对比研究直肠系膜、Denonvilliers筋膜、直肠侧韧带、直肠系膜周围间隙等结构的解剖特点,进一步了解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解剖根据。【方法】对5具成人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复习我科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的10例中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手术录像资料。进行尸体和腔镜下直肠系膜结构的对比研究。【结果】盆脏筋膜包绕直肠周围脂肪结缔组织、淋巴组织、供应直肠血管回流血管和神经等形成直肠系膜。而盆脏筋膜与盆壁筋膜之间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在直肠后方明显。直肠侧方盆腔自主神经分支形成致密类筋膜结构——侧韧带,而直肠前方位于Denonvilliers筋膜的后方,呈环周状包绕直肠的固有筋膜。【结论】大多数情况下,除了侧方的侧韧带,行TME正确的层面是无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层。游离过程应紧贴直肠系膜,保证系膜完整性,减少盆腔自主神经损伤。
黄江龙郑宗珩卫洪波方佳峰张实陈羽青
关键词:直肠系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对比观察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手术和肿瘤学安全性,并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术式分为LPD组和OPD组,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发热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病理分期、术后发热天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情况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PD组相比OPD组,术中出血量[(168.2±87.4) ml比(353.5±140.1) ml,P=0.000]及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量[(157.7±69.7) ml比(289.1±197.0) ml,P=0.039]减少,术后排气时间[(4.1±0.9) d比(6.6±3.4) d,P=0.024]、恢复流质饮食时间[(5.8±1.3) d比(8.2±3.5) d,P=0.040]、下床活动时间[(3.6±1.4) d比(6.2±1.5) d,P=0.000]和术后住院天数[(17.0±2.2) d比(25.7±13.8) d, P=0.047)明显缩短。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LPD能够保证肿瘤根治性切除和手术安全的同时,在减少术中出血和促进术后恢复过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卫洪波魏波郑宗珩黄勇黄江龙方佳峰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安全性
开放胃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与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近年来,胃癌全胃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增多,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始终是胃肠外科领域备受关注和最富争议的话题。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术式繁多,文献报道多达70余种。不同术式的优劣性,众说纷纭,但迄今仍无一种真正理想而广为接受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如何在保证肿瘤学和手术学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成为争议的核心;而其中的焦点问题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1)维持十二指肠生理性通道是否必要?(2)是否需要构建代胃袋?(3)哪种代胃袋最为理想?这些争议的解决,仍将有赖于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所提供的循证医学证据。
卫洪波魏波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
微创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系统评价微创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 以laparoscopic、laparoscopy、robotic、da Vinci、minimally invasive、pancreaticoduodenectomy、微创、腹腔镜、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微创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非随机对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纳入文献的患者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并将微创手术组进一步分为腹腔镜组和机器人组.提取数据后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微创与开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95% CI表示.采用I2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分析.采用漏斗图分析可能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敏感性分析检测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10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共计690例患者,其中微创手术组235例(腹腔镜组128例,机器人组107例),开腹手术组4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围手术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胰瘘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胆瘘发生率、再次手术率、病死率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5,1.01,0.98,1.50,0.94,0.56,1.06,WMD=2.29,95% CI:0.40 ~ 1.41,0.67 ~ 1.53,0.55 ~ 1.77,0.76~2.94,0.37 ~2.38,0.26~ 1.20,0.48 ~2.32,-0.55~5.13,P>0.05).虽然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手术组,但是微创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R0切除率显著提高(WMD=99.57,-355.70,-3.30,OR=0.49,95% CI:36.99~162.15,-608.38 ~-103.01,-6.58~0.03,0.26~0.92,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手术组(WMD =93.17,95% C1:55.98 ~ 130.37,P<0.05).机器�
雷普润方佳峰魏波卫洪波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检查机器人手术系统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