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3087E0310)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吴仲岿杨军李少英唐红肖叶立刚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 两亲性聚对苯乙撑的合成及其LB膜研究
- 2011年
- 本文通过wittig反应合成出了具有两亲性的聚对苯乙撑(PPV)类衍生物,通过核磁和红外对其进行了相关鉴定,并将其铺展上水面上,制得了稳定的单分子膜,并通过计算其单分子面积,研究了其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取向排列。在对多层LB膜的紫外光谱研究中发现,紫外吸光强度和层数成正比,说明该聚合物的单分子膜在转移过程中膜内分子的取向、构象及堆积方式没有随层数的增加而改变。
- 梅鸿飞吴仲岿刘远朋杨军
- 关键词:两亲性LB膜
- 紫外光对聚合物表面微区域修饰诱导银选择性沉积制备微米级金属图案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波长为172nm的真空紫外光刻蚀技术(VUV)对清洗后的PET基片表面性质直接进行微加工,并在其表面上进行选择性无电解镀银处理。通过对紫外光照处理前后的PET基片进行水接触角测试、XPS测试,表征了PET基片在处理前后所具有的不同表面状态。将在真空条件下通过紫外光选择性刻蚀的的PET基片放在化学镀银液中,被还原出来的金属银颗粒就会沉积在PET基片上的被辐射区域。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场发射SEM观察镀银后PET基片表面的微银图案。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可使PET基片表面改性,利用真空紫外光刻蚀技术(VUV)对PET基片表面进行区域选择性改性,就可以实现无电解电镀银在PET基片上的选择性沉积,一次性制备出保真性较好的微米级镀银图案。
- 唐红肖吴仲岿杨军李少英
- 关键词:图案化选择性
- 聚合物表面可控修饰构筑蛋白质检测芯片
- 2020年
- 概述了基于聚合物表面可控修饰构筑蛋白质检测芯片的相关技术。对于探针分子筛选技术,探针分子的筛选对蛋白质芯片的灵敏度十分重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技术(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和SELEX技术)以及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PFSC技术)的特点。聚合物表面蛋白质微图案构筑技术,可分为使用模具的模板法和基于聚合物自组装的非模板法。模板法介绍了软光刻技术和粒子束刻印技术,其特点是微图案的构筑重复精确。非模板法介绍了聚合物薄膜去湿法和呼吸图法,其特点是不依赖于刻蚀技术,表面图案形状尺寸可动态调控。对已经发表的一些该技术制备的蛋白质检测芯片及其应用方向进行了相关介绍。最后总结了该技术仍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此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关注点。
- 王梦婷吴仲岿代思雨
- 关键词:探针分子
- 选择性无电解镀铜在PET膜表面上构筑微铜图案
- 2011年
- 采用波长为172nm的紫外光使PET膜表面官能化,然后自组装APTES单分子膜(SAMs),再在真空条件下通过紫外光刻蚀对PET膜表面的SAMs进行微加工,最后进行选择性无电解镀铜处理。通过测量水接触角和XPS分析,表征了PET膜经各步处理后的表面状态,并观察了镀铜后的微铜图案。结果表明:紫外光照使PET基材表面改性,通过紫外光刻蚀技术,对SAMs的微加工可以控制铜在PET表面选择性沉积,从而一次性制备出保真性较好的微米级镀铜图案。
- 杨军吴仲岿李少英唐红肖叶立刚
- 关键词:PET膜图案化S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