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5AA304803)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宾公邹萍邵诗颖王红祥赵湜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祖细胞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祖细胞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受体
  • 1篇受体表达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大鼠
  • 1篇糖尿病血管
  • 1篇糖尿病血管病
  • 1篇糖尿病血管病...
  • 1篇注射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2篇王红祥
  • 2篇邵诗颖
  • 2篇邹萍
  • 2篇李宾公
  • 1篇占平云
  • 1篇毛红
  • 1篇曾秋棠
  • 1篇赵湜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局部注射内皮祖细胞改善糖尿病大鼠后肢血管病变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同种异体内皮祖细胞(EPCs)对糖尿病大鼠后肢血管病变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佐星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然后将其两后肢股动脉结扎,制成血管病变模型。将模型分为两组,移植组大鼠左后肢为实验侧,自结扎部位以下每0.5cm注射分离白糖尿病大鼠外周血的以荧光染料标记的EPCs悬液0.5ml(含EPCs2.5×10^5个),右后肢为对照侧,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溶液。注射EPCs后1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后肢局部肌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注射EPOs后28d,切取局部肌肉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中荧光染料的染色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on Willebrand因子(vWF)表达情况,并计算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注射EPCs后1周,移植组实验侧组织中VEGF含量高于对照侧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对照组和对照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EPCs后28d,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注射部位组织中蓝染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注射EPCs的左后肢局部毛细血管密度高于未注射的对照侧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EPCs注射至糖尿病大鼠缺血后肢能分化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改善局部供血,局部VEGF分泌增加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王红祥赵湜邵诗颖李宾公毛红邹萍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来源内皮祖细胞CXCR4受体表达及功能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tior cells,EPCs)CXCR4受体表达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AMI患者15例,对照组非AMI患者15例,抽取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对贴壁的细胞进行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应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测定EPCs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EPCs的CXCR4的表达,RT-PCR法测CXCR4的mRNA表达。结果AMI患者外周血EPCs数目增多,对SDF-1的迁移能力增强,其表达CXCR4上调,CXCR4的mRNA合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外周血来源EPCs的CXCR4受体表达上调,功能增强。
李宾公曾秋棠王红祥邵诗颖占平云邹萍
关键词:心肌梗死内皮祖细胞CXCR4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