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JY010)

作品数:13 被引量:138H指数:5
相关作者:李陈华杨振纪宝成陈甬军周玉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商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外资
  • 4篇流通产业
  • 4篇产业安全
  • 3篇中国流通产业
  • 2篇制造业
  • 2篇外资商业
  • 2篇民族商业
  • 1篇调整方法
  • 1篇序数
  • 1篇议价
  • 1篇政府干预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中国流通业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势力
  • 1篇通道费
  • 1篇内生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农产品交易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8篇湖南商学院
  • 1篇广州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10篇李陈华
  • 3篇杨振
  • 2篇纪宝成
  • 1篇史言信
  • 1篇周玉翠
  • 1篇傅元海
  • 1篇陈甬军
  • 1篇朱涛

传媒

  • 2篇财经论丛
  • 2篇财贸经济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财贸研究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经济学家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农村经济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励扭曲视角下的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及其治理研究被引量:79
2013年
产能过剩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外在表现,探讨产能过剩的成因对于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和规范产业组织内企业竞争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回顾并评述了现有文献关于产能过剩成因的几类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式产能过剩"成因的一个理论架构。本文指出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市场进入和退出决策的激励扭曲可能是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成因,解释了为什么产能过剩会在一些特定产业反复出现以及为什么处于产业周期早期的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最后,本文针对完善市场机制灵活性和产业政策有效性提出了治理产能过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杨振
关键词:产能过剩政府干预产业政策
中国流通产业的“序数安全度”测算——基于结构及趋势调整方法被引量:3
2014年
有关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的现有经验文献测算出一个具体的安全度数值,可称之为"基数安全度"方法,但在指标归类、赋权及判别标准上存在主观偏差问题。本文在指标选取中遵循可加性原则,避免了此类偏差,并基于外资商业地理布局非均衡性对指标值进行结构调整,基于外资商业历史发展轨迹对指标值进行趋势调整,测算出反映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相对变化的"序数安全度"。结果显示,中国流通产业安全在2006-2011年间持续加速恶化,其中原因在于中国流通产业政策规制缺失,外资商业进入速度加快、地理分布越来越不均衡、整体实力增强,以及中国流通产业自下而上的"逆向型"开放路径。
李陈华
关键词:流通产业
外资来源、内生组织形式与生产率溢出——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1998~2007)被引量:5
2013年
外资来源的异质性问题在以"量"为主的外资政策语境下,长期以来被研究者忽略。而外资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内生性,使得以外资份额为解释变量的相关研究面临严重的估计偏误问题。本文运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外资来源的异质性和组织形式的差异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生产率外溢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份额和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选择具有内生性;西方外资的进入提升了国有企业生产率、抑制了私营企业生产率提高,而港、澳、台资的进入对国有和私营企业生产率均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以合资形式进入的外资对国有企业生产率影响最大,而合作形式的外资对私营企业生产率影响最大,独资形式的外资对两类企业都有显著的正向生产率外溢效应。本文的结果对外资分类管制、外资企业组织形式的限定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杨振李陈华
关键词:制造业外资来源
对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的几点认识被引量:12
2012年
中国加入WTO已经10年,外资商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持续加快,大大压缩了中国民族商业的发展空间,对中国流通产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然而,在一些传统的以及当前流行的观点中,这种潜在威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中国流通产业安全提出几点新的认识,为未来的经验分析和对策研究提供启示。
纪宝成李陈华
关键词:外资商业民族商业产业安全
外资进入、市场选择与劳动要素配置——基于微观数据对制造业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运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计算了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出水平和劳动要素误置的程度,评估了外资的市场选择行为引致的劳动要素配置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会影响劳动要素的配置,但影响方向和程度因外资企业的市场选择行为而异。市场导向型外资企业的劳动要素边际产出高于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与要素最优配置水平下的产出相比,市场导向型外资企业劳动要素的产出缺口更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福利角度来看,若矫正劳动要素投入存在的错配,福利改善空间更大。本文研究为外资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以及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直接证据。
杨振陈甬军
关键词:制造业
东部经济地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外资在我国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地带,尤其是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辽宁、浙江、北京、天津等。东部经济地带外资来源地及产业投向均有较大的差异,利用外资越多的省份,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越显著,各省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经济指标的相关程度有别。文章提出东部经济地带今后引进外资应该注意与产业升级相促进,尤其要避免政府行为的恶性引资竞争。
周玉翠李陈华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的概念争论、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被引量:1
2012年
当前西方主流学界很少关注产业安全,中国国内学术界对此讨论较多,但针对流通产业安全的争论较大,因此在经验度量之前必须详细阐明其中概念逻辑。中国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宏观背景已经发生变化,整体上看"资金瓶颈"已转向"流动性过剩";流通业安全往往是指一种潜在威胁,而非实际状态;外资商业在中国国内地理布局呈典型的非均衡性。为了在经验评价中反映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的这些理论逻辑,可基于比较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和可持续(动态监控)原则设计一套指标体系,并对相应的指标数据进行结构调整和趋势调整,最终得出中国流通产业安全度的测算方法。
李陈华
关键词:指标体系
我国流通产业安全:现实背景、概念辨析与政策思路被引量:10
2012年
在我国摆脱资金瓶颈的新时期,外资商业的进入步伐却持续加快,对民族商业的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从而提出了有关我国流通产业安全方面的争论。从理论逻辑上看,流通业的竞争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政府规制;一些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值得反思;流通产业安全往往是指一种潜在威胁,而不是现实存在。从经验方法上看,流通产业安全的度量指标不能只局限于外资商业在华的总体市场份额,而要充分考虑各类指标的科学含义、外资商业在华分布的地域非均衡性以及外资商业的母国结构等其他微观层面的因素。根据这种逻辑,再结合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保障我国流通产业安全的政策思路。
纪宝成李陈华
关键词:流通产业外资商业民族商业产业安全
产业安全研究:理论、经验与政策被引量:7
2012年
在西方学术界,产业安全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包括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发展经济学等,但当前专门针对产业安全的研究很少。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内学术界对产业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方法也越来越科学,已形成了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涉及理论辨析、经验评价和政策讨论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对产业安全在西方学术界的理论渊源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回顾和述评。
李陈华
关键词:产业安全
中国流通业的“逆向型”开放——基于历史文档的考察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流通业从1992年试点开放到2004年全面开放,至今已有22年,其间经历波折起伏,形成了一条特殊的历史路径。通过详细的历史文档考察,结果发现,在试点开放以前,就有少数外资商业开始尝试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在试点开放以后,地方政府在流通领域的招商引资热情高涨,导致外资商业蜂拥而入。于是,中央开始全面清理和整顿违规审批的外资商业项目,但遭到地方政府的敷衍和抵制,充分展示了在流通开放问题上的中央—地方博弈过程。这场博弈最终的解在于加入WTO,中国流通业从此进入全面开放时代。中国流通开放是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的"逆向型"开放,地方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出一条"N"型路径:从无到有并急剧上升→持续下降→触底反弹后再次飙升。
李陈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