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28) 作品数:21 被引量:544 H指数:14 相关作者: 管卫华 李在军 赵媛 吴连霞 王玉娟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盐城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历史地理 社会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2016—205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预测 被引量:66 2018年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城镇化已经列人到2020年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化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经济、人口、社会服务等关键因素,并运用1998—2015年的数据进行历史检验和灵敏度分析,证实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复制能力和强壮性。通过对不同情景模式的仿真,可以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DP增长率,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小。不管何种情况下,在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1%~73%之间,2050年将达到76%~79%之间,即2035年中国将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平缓阶段。城镇化规模中,内生人口与迁入人口的比重在2035年稳定在1:1左右,2050年保持在l~1.24之间。 乔文怡 李玏 管卫华 王馨 王晓歌关键词:城镇化 系统动力学 江苏省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6 2016年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00~2012年江苏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方法、GIS软件等对江苏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入境旅游流及外汇收入稳步上升,2005年后江苏入境旅游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在2000~2005年期间,港澳游客占据江苏的主要入境客流市场,2005年后外国游客成为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角;入境旅游流流质不断提高,各市入境旅游流流质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江苏入境旅游流流量受民航客运量及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而交通线路长度及星级酒店对旅游流质量影响较大。 姚云霞 管卫华 李在军关键词:入境旅游流 影响因素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33 2013年 以江苏省1995、2000、2005及2010年各县、市产业结构系数为研究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异函数、克里格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江苏省县、市的产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总体空间格局分异显著,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整体上呈现出南—北差异性;由冷热点区演化来看,江苏省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空间集聚趋势明显,苏南地区尤其是与上海毗邻地区为高水平集聚区,而广大苏北地区及多数苏中地区多为低水平集聚区;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连续性与自组织性逐渐增强,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分异越来越显著,空间关联效应的作用范围增大,各方向产业水平的空间不均衡有扩大的趋势。最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4个年份的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李在军 管卫华 臧磊 吕旭江关键词:空间格局演变 人口结构与经济重心空间耦合演化及机制探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5 2017年 伴随快速城镇化、经济社会转型、人口流动频繁以及人口结构转变成为中国及江苏省的挑战,人口结构与经济的耦合发展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利用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建立人口结构与经济的耦合模型,采取标准差椭圆模型与重心模型、空间重叠性和变动一致性等方法,对江苏省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与其形成机制进行探析。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1990-2010年,江苏省人口结构与经济的耦合度下降,从较高关联为主转向中等关联为主。耦合类型由低水平型为主转变为拮抗型向磨合型过渡的阶段。经济发展阶段提高,将促进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类型不断升级。(2)耦合度标准差椭圆居于江苏省苏中地区的中部,空间上趋向集聚,在西北-东南方向上呈极化趋势。耦合度重心大致位于江都市东部与泰兴市西北部。耦合度重心先向东南转移,后向西北转移,其中南北偏移量最大。(3)经济对耦合度重心空间格局的影响一直最大,人口产业结构仅次于经济发展,二者均是对耦合度最重要的内生驱动力。江苏省各驱动力因子南北差异较大而产生的区域发展势能差,推动各指标重心向均衡点不断移动与跃迁,这是导致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空间差异的本质原因。 吴连霞 赵媛 吴开亚 管卫华关键词:人口结构 基于县域尺度的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格局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从县域尺度对2010年长三角75个县市(市区)进行城市竞争力格局分析,研究表明:影响长三角城市竞争力主要有县域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因子,以及发展结构、农业和环境、土地规模、教育水平因子.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呈现为以沪宁杭市区为核心,苏锡常甬市区为次核心,江苏省总体高于浙江省的格局.从城市各因子竞争力来看,城市发展规模因子呈现江苏高于浙江,杭州湾沿岸高于浙江省其他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竞争力格局呈现出沪宁、沪杭和杭甬沿线县市等级较高;城市发展结构竞争力呈现通泰扬、杭嘉湖和台州地区较高;城市农业与环境竞争力格局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城市土地规模竞争力呈现为南高北低的格局;城市教育水平竞争力呈现出北高南低的格局. 管卫华 彭鑫 张惠 吴巍关键词:城市竞争力 长三角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南京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75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展,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南京市1999—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变化的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法对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突变点进行分析,应用灰色关联模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子系统方面分析不同阶段人均生态足迹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1999—2009年间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减小趋势,单位万元GDP生态足迹和生态多样性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较好,但生态压力较大。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分为1999—2002年的低位增长阶段和2003—2009年高位波动阶段。通过影响南京市生态足迹变化因素分析发现,2003—2009年与1999—2002年相比,经济子系统依然处于主要地位,但影响因素由农业向以三产为主转变,同时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各因素的影响力提升。据此,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加大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污物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南京可持续发展对策。 周静 管卫华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中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45 2018年 基于中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省域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速度、社会经济影响、空间差异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处于初级老龄化阶段且不断加深,区域差异缩小,东部地区低速增长,中西部地区老龄化与养老负担快速增加。老年人口密度属较低密度区,从东向西呈梯度降低。(2)中国省域人口老龄化程度及空间布局是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经济水平等因素相互调节与空间分异的综合结果。(3)各机制系数空间异质性的综合作用促使老龄化大致由南北向分异转变为东西向分异的空间格局。省际人口迁移从根本上制约如今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 吴连霞 赵媛 吴开亚 郝丽莎 王玉娟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空间演化特征研究——以江苏省县域尺度为例 被引量:21 2018年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标准差、锡尔指数及变异系数、全局Moran’sⅠ指数、Getis Ord G*i指数等方法,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定量研究1990-2010年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的区域差异及空间集散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耦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苏北地区耦合度普遍高于苏中与苏南地区;耦合度空间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与空间集聚程度均先增后减,热点地区-次热地区-次冷地区-冷点地区从由北向南转变为由西北、东南分别向中部梯度分布,中部呈低水平"俱乐部趋同";耦合度最高值与最低值比较分析可见,耦合度需在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协调的合理范围内才能达到协调型耦合。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调控两者耦合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制定差异性策略。 吴连霞 赵媛 吴开亚关键词:人口结构 江苏省县域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 被引量:3 2016年 选取了1978年-2012年的中国城市化率和人均GDP指标,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on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函数等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一致结论: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城市化指标每增加1%,经济增长指标增加7.35%;城市化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对于城市化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不能构成其主要原因. 彭鑫 管卫华关键词:城市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基于空间句法的长沙市空间多中心性演化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构建长沙市2000年和2016年两个时期的城区道路轴线图,对其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了形成这种空间形态的经济差异驱动因素。结果如下:①十几年间,城市中心一直集中于主城区,集成核的主干线依然延续历史发展脉络;②集成核内部轴线功能发生转移,在星沙和岳麓地区出现了局部集成核心,新的集成核代表了城市中心功能空间新的发展方向,表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主次多核的空间模式;③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政府经济实力和投资水平成为星沙区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引擎,消费水平在岳麓区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持续走高,使其表现出强大的空间集聚能力。 乔文怡 管卫华 王晓歌 王馨 顾朝林关键词:空间句法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