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28)

作品数:21 被引量:525H指数:14
相关作者:管卫华李在军赵媛吴连霞王玉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盐城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人口
  • 4篇灰色关联
  • 3篇旅游
  • 3篇城市
  • 2篇地理加权回归
  • 2篇地理加权回归...
  • 2篇中国城
  • 2篇人口结构
  • 2篇人口老龄化
  • 2篇经济发展
  • 2篇经济重心
  • 2篇经济耦合
  • 2篇老龄化
  • 2篇灰色关联法
  • 2篇灰色关联分析
  • 2篇长三角
  • 1篇动机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机制分析
  • 1篇多尺度

机构

  • 21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盐城工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辽宁省基础教...

作者

  • 17篇管卫华
  • 7篇赵媛
  • 7篇李在军
  • 4篇吴连霞
  • 2篇吴开亚
  • 2篇张惠
  • 2篇臧磊
  • 2篇彭鑫
  • 2篇柯文前
  • 2篇王玉娟
  • 1篇蒲英霞
  • 1篇马颖忆
  • 1篇吴巍
  • 1篇马定国
  • 1篇姚云霞
  • 1篇郝丽莎
  • 1篇杜志鹏
  • 1篇顾朝林
  • 1篇孙涛
  • 1篇吕旭江

传媒

  • 4篇经济地理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旅游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205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预测被引量:63
2018年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城镇化已经列人到2020年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化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经济、人口、社会服务等关键因素,并运用1998—2015年的数据进行历史检验和灵敏度分析,证实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复制能力和强壮性。通过对不同情景模式的仿真,可以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DP增长率,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小。不管何种情况下,在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1%~73%之间,2050年将达到76%~79%之间,即2035年中国将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平缓阶段。城镇化规模中,内生人口与迁入人口的比重在2035年稳定在1:1左右,2050年保持在l~1.24之间。
乔文怡李玏管卫华王馨王晓歌
关键词:城镇化系统动力学
基于县域尺度的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格局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从县域尺度对2010年长三角75个县市(市区)进行城市竞争力格局分析,研究表明:影响长三角城市竞争力主要有县域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因子,以及发展结构、农业和环境、土地规模、教育水平因子.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呈现为以沪宁杭市区为核心,苏锡常甬市区为次核心,江苏省总体高于浙江省的格局.从城市各因子竞争力来看,城市发展规模因子呈现江苏高于浙江,杭州湾沿岸高于浙江省其他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竞争力格局呈现出沪宁、沪杭和杭甬沿线县市等级较高;城市发展结构竞争力呈现通泰扬、杭嘉湖和台州地区较高;城市农业与环境竞争力格局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城市土地规模竞争力呈现为南高北低的格局;城市教育水平竞争力呈现出北高南低的格局.
管卫华彭鑫张惠吴巍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长三角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南京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74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展,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南京市1999—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变化的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法对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突变点进行分析,应用灰色关联模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子系统方面分析不同阶段人均生态足迹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1999—2009年间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减小趋势,单位万元GDP生态足迹和生态多样性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较好,但生态压力较大。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分为1999—2002年的低位增长阶段和2003—2009年高位波动阶段。通过影响南京市生态足迹变化因素分析发现,2003—2009年与1999—2002年相比,经济子系统依然处于主要地位,但影响因素由农业向以三产为主转变,同时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各因素的影响力提升。据此,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加大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污物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南京可持续发展对策。
周静管卫华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生态赤字
中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及驱动机制研究被引量:42
2018年
基于中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省域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速度、社会经济影响、空间差异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处于初级老龄化阶段且不断加深,区域差异缩小,东部地区低速增长,中西部地区老龄化与养老负担快速增加。老年人口密度属较低密度区,从东向西呈梯度降低。(2)中国省域人口老龄化程度及空间布局是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经济水平等因素相互调节与空间分异的综合结果。(3)各机制系数空间异质性的综合作用促使老龄化大致由南北向分异转变为东西向分异的空间格局。省际人口迁移从根本上制约如今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
吴连霞赵媛吴开亚郝丽莎王玉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空间演化特征研究——以江苏省县域尺度为例被引量:20
2018年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标准差、锡尔指数及变异系数、全局Moran’sⅠ指数、Getis Ord G*i指数等方法,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定量研究1990-2010年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的区域差异及空间集散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耦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苏北地区耦合度普遍高于苏中与苏南地区;耦合度空间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与空间集聚程度均先增后减,热点地区-次热地区-次冷地区-冷点地区从由北向南转变为由西北、东南分别向中部梯度分布,中部呈低水平"俱乐部趋同";耦合度最高值与最低值比较分析可见,耦合度需在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协调的合理范围内才能达到协调型耦合。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调控两者耦合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制定差异性策略。
吴连霞赵媛吴开亚
关键词:人口结构江苏省县域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被引量:3
2016年
选取了1978年-2012年的中国城市化率和人均GDP指标,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on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函数等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一致结论: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城市化指标每增加1%,经济增长指标增加7.35%;城市化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对于城市化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不能构成其主要原因.
彭鑫管卫华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增长VAR模型
基于空间句法的长沙市空间多中心性演化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构建长沙市2000年和2016年两个时期的城区道路轴线图,对其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了形成这种空间形态的经济差异驱动因素。结果如下:①十几年间,城市中心一直集中于主城区,集成核的主干线依然延续历史发展脉络;②集成核内部轴线功能发生转移,在星沙和岳麓地区出现了局部集成核心,新的集成核代表了城市中心功能空间新的发展方向,表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主次多核的空间模式;③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政府经济实力和投资水平成为星沙区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引擎,消费水平在岳麓区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持续走高,使其表现出强大的空间集聚能力。
乔文怡管卫华王晓歌王馨顾朝林
关键词:空间句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化被引量:16
2020年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5、2010、2016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的耦合协调度及两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耦合度的时空格局差异明显,空间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特征,时间上呈接近于"S"型的演变态势;(2)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的耦合协调度与其耦合度的空间格局具有一定关联性,整体上呈较为显著的"中东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上其演变态势接近于倒"U"型的成长曲线;(3)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两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状况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的耦合协调情况相对较差,是未来亟待加强和优化的重点方向;而"经济发展-环境演变"整体上处于较高的耦合协调状态;"空间开发-环境演变"耦合协调的上升幅度较快。
高琳轩管卫华夏四友乔文怡杨星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演变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从全省及市域层面,通过老龄化系数与人均GDP间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以及数学四象限图,分析2000-2012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表明:全省老龄化系数与人均GDP相关性明显(相关性系数为0.923),但各市差异较大,可分为高度相关型、较高相关型、中度相关型和不相关型4种类型;各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也可划分为"高—高型"、"高—中型"、"中—高型"和"低—低型"4种类型。其中:高度相关型对应于"高-高型"和"高-中型",表明这些地区经济是影响老龄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较高相关型对应于"中-高型"和"低-低型",表明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但生育观念、人口迁移等因素也有重要影响;较低相关型和不相关型对应于"低-低型",表明在经济水平较低阶段与老龄化相关性较小,生育观念、人口迁移等是影响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赵媛吴连霞杜志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山东省耕地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1999-2008年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通过Tobit模型分析影响耕地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山东省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883,耕地生产效率较高;将山东省各地区耕地生产效率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地区耕地生产效率最优,分布范围较广,集中分布于山东省中部。第二类地区纯技术效率低下,分布较分散,主要包括济宁、德州、青岛和潍坊;第三类地区规模效率较低,分布于山东省东部沿海,主要包括滨州、东营、威海;有效灌溉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单位功耗率等因素对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同方向和不同强度的影响,其中耕地复种指数对耕地生产效率的影响作用最大且显著,单位耕地功耗率与有效灌溉面积对耕地生产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二、三产业比重对耕地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是很大;耕地生产效率的提高应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既要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投入比列,又要改善耕地生产的外部环境。
李在军管卫华臧磊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TOBIT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