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4-5121)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宗兆锋郭小芳韩立荣刘冰王记侠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春晖计划”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生防放线菌
  • 3篇生物防治
  • 3篇物防
  • 2篇葡萄
  • 2篇灰葡萄孢
  • 2篇粉红聚端孢
  • 2篇病害
  • 2篇病害生物防治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原生质体融合
  • 1篇质体
  • 1篇融合子
  • 1篇土壤
  • 1篇霉病
  • 1篇灰霉病
  • 1篇合子
  • 1篇放线菌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宗兆锋
  • 2篇赵华
  • 2篇顾彪
  • 1篇韩立荣
  • 1篇郭小芳
  • 1篇王记侠
  • 1篇刘冰

传媒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几种生防放线菌离体颉颃作用测定
采用菌饼对峙法测定4种放线菌对7种病原真菌的离体颉颃作用。结果发现,SC1,SC11和SE2菌株对所有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SC11对各供试靶标菌均有良好稳定的抑制作用,接种后5 d测量靶标菌菌落半径均小于4...
顾彪宗兆锋赵华
关键词:生防放线菌灰葡萄孢粉红聚端孢病害生物防治
文献传递
重寄生链霉菌F46与生防放线菌SC11融合菌株的筛选被引量:15
2006年
利用重寄生链霉菌F46和生防放线菌SC11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及颜色的差异分离获得8株融合菌株。皿内实验结果表明,包括F-S5,F-S8,F-S12,F-S15和F-S16在内的5个菌株保留了亲本 SC11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F-S8只对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60%;F- S12对粉红聚端孢(T.roseum)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抑菌作用,抑菌率接近60%;而其他3个菌株对5种靶标病原真菌皆有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可达70%左右。在受抑菌丝再生能力测定中发现,菌株F-S15对粉红聚端孢(T.roseum)有永久抑菌作用;菌株F-S5对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以及菌株F-S15对大丽轮枝菌(V.dahliae)的永久抑菌作用比较显著。显微观察发现,受融合菌株抑制的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畸变。
刘冰宗兆锋王记侠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子
诱捕分离土壤中的生防放线菌被引量:24
2004年
 以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和黄枝孢(Fulviafulva)2种病原真菌作为靶标菌,利用皿内诱捕法从土壤中分离获得22株放线菌,经对7种靶标真菌进行皿内拮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其中8株放线菌对部分病原真菌有很强抑制作用,占到分离菌株总数的47.1%,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放线菌有7株。有45%的菌株可以抑制苹果炭疽菌、茄子黄萎菌和大豆腐霉菌。菌株SC1,SC11和A1的发酵液对4种靶标菌的抑制作用最强,75%菌株的发酵液对灰葡萄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SC1,SF1和A3的发酵液对苹果灰葡萄孢的控制作用超过80%。
宗兆锋郭小芳韩立荣赵克刚
关键词:土壤放线菌生物防治灰霉病
几种生防放线菌离体颉颃作用测定被引量:8
2005年
采用菌饼对峙法测定4种放线菌对7种病原真菌的离体颉颃作用。结果发现,SC1,SC11和SE2菌株对所有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SC11对各供试靶标菌均有良好稳定的抑制作用,接种后5 d测量靶标菌菌落半径均小于4 mm,菌丝日生长速率低于0.75 mm/d。菌株SE2对粉红聚端孢、立枯丝核菌、番茄叶霉菌的抑制作用比其它3种放线菌要好,抑制率高达100%。在所有测定的靶标菌中,番茄灰霉菌、粉红聚端孢菌、西瓜枯萎菌、立枯丝核菌是较易于被放线菌抑制的靶标菌。显微观察发现受,SC1,SC11,SE2抑制后,靶标菌菌丝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
顾彪宗兆锋赵华
关键词:生防放线菌灰葡萄孢粉红聚端孢病害生物防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