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D107)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胡晓航杨炎轩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教育
  • 2篇教育教学
  • 2篇教育教学活动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活动
  • 1篇道德
  • 1篇学校管理
  • 1篇师道
  • 1篇教师
  • 1篇教师道德
  • 1篇管理活动

机构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作者

  • 2篇杨炎轩
  • 2篇胡晓航

传媒

  • 2篇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学校改进的基本内容、空间次序与群体策略被引量:1
2014年
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活动与治理活动是学校改进的基本内容。教育教学群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力量,管理群体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力量,治理群体是治理活动的主体力量;先治理群体,再管理群体,后教育教学群体,是学校改进的空间次序。从相对重要性的角度讲,治理群体在学校改进中要起到引领作用,管理群体在学校改进中要起到示范作用。在专家团队中培养热诚者,在工作团队中梯次推进,是学校改进的群体策略。
胡晓航杨炎轩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活动
教师道德成长的三大机制与策略被引量:6
2014年
师德建设是指在教师道德成长机制认识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教育或管理策略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在不同时期探索并实践了三大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策略:以知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教育修养式的教育策略、以管理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制度设计式的管理策略、以生活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教育教学活动改进式的教育和管理策略。教师道德成长的三大机制与策略,都符合教师道德成长和学校管理的规律,三者并用是未来师德建设努力的方向。
胡晓航杨炎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