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A790070)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翔朱绍华王翔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手工业
  • 2篇冀南
  • 1篇档案
  • 1篇地方志
  • 1篇地方志书
  • 1篇战争
  • 1篇志书
  • 1篇市场网络
  • 1篇市民
  • 1篇市民生活
  • 1篇潜流
  • 1篇历史档案
  • 1篇棉纺
  • 1篇棉纺织
  • 1篇棉纺织业
  • 1篇明清
  • 1篇甲午战争
  • 1篇纺织
  • 1篇纺织业
  • 1篇蚕丝

机构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学院

作者

  • 4篇王翔
  • 1篇朱绍华
  • 1篇王翔

传媒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历史档案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财经论丛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近代农家兼业经济的演化——以长三角地区蚕丝生产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从世界市场的导向作用、新兴工业的双重效应、农民出于经济效益的选择等方面,论述了近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蚕丝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传统农家兼业经济的新情况和新特点,证明农家兼业经济是一种能够发挥小生产方式的生产能力,从而也能增强其生存能力的经济模式。
王翔
关键词:蚕丝业
近代冀南棉纺织手工业的蜕变与延续被引量:4
2007年
王翔
关键词:棉纺织业手工业地方志书历史档案
传统市场网络的近代变形——近代冀南与西北“土布换皮”贸易初探被引量:3
2011年
绵延日久的冀南与西北之间"土布换皮"贸易,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市场网络的构造及其在近代的延续与变形,以及城乡手工业生产与这种市场网络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以邢台、邯郸为中心的冀南地区,长期以本地出产的土布交换西北省区出产的皮毛,形成了一条重要的长途贸易商路。鸦片战争以后,这一传统商业网络仍继续存在,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在国内外机制棉纺织品的冲击下,冀南土布除满足当地农村部分需求外,开始"专以西北为销场",西北市场成为冀南土布生产赖以维持的关键。另一方面,冀南土布换来的西北毛皮支撑了邢台毛皮制作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促使邢台成为近代中国毛皮生产和集散的中心之一。"土布换皮"的主体是冀南的农民皮毛商贩,他们遵循传统的交易方式进行活动,却同样承担着与近代经济体系相关联的商品运销,从而把近代商业体系无法触及的边地农村同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土布换皮"贸易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浸染上近代资本主义关系的特征。
王翔
关键词:市场网络冀南
“僭礼逾制”:明清江南市民生活的潜流被引量:7
2006年
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了解那一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钥匙。本文以江南市民生活为观照对象,从衣、食、住、游等方面,考察明清时期“僭礼逾制”的生活潜流及其透露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信息。
朱绍华王翔
关键词:市民生活明清
甲午战争后中国传统手工业演化的不同路径被引量:1
2006年
中国手工业历史悠久,门类众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社会商品生产的主要形式,构成了传统经济的重要一翼,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历史发展中占有显著的地位。近代中国在国际性商品竞争和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刺激下,传统手工业奋争图存、力求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演化的轨迹与类型。
王翔
关键词:手工业甲午战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