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630011)

作品数:8 被引量:179H指数:7
相关作者:何建坤齐晔滕飞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低碳
  • 6篇低碳发展
  • 6篇能源
  • 3篇应对气候变化
  • 3篇能源战略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减排
  • 2篇CO2排放
  • 1篇低碳经济
  • 1篇第三次工业革...
  • 1篇新型能源
  • 1篇应对全球气候...
  • 1篇再生能源
  • 1篇生产率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能源发展
  • 1篇能源强度
  • 1篇能源生产

机构

  • 8篇清华大学

作者

  • 8篇何建坤
  • 1篇滕飞
  • 1篇齐晔

传媒

  • 4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开放导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科学与社会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我国“十二五”低碳发展的形势与对策被引量:7
2011年
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但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要努力改变以增加投资和扩大出口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较大幅度地降低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同时要适当控制GDP增长速度,实现"十二五"合理控制能源需求总量的设想。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何建坤
关键词:转变发展方式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强度
新型能源体系革命是通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兼评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被引量:23
2014年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新型能源体系变革,其特征是将以互联网技术与新型可再生能源相融合的分布式智能能源体系,取代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集中化能源体系,从而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实现由不可持续的现代工业文明向未来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过渡,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地球生物圈循环规律相协调和有机融合。以新型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革命推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引发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并伴随新的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同时也将促进国际和区域间的广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建设。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制约、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挑战,粗放的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当前全球新型能源体系革命的趋势和潮流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何建坤
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生态文明可再生能源低碳发展
新气候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向探讨被引量:16
2014年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面临新转折,当前德班平台谈判将建立2020年后国际新减排制度框架。国际学术界出现"新气候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进程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能源体系的根本变革,人类社会文明形态也将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新气候经济学将探索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和相应的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方法,寻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减排CO2保护全球气候的双赢路径。新气候经济学不仅关注国别之间减排责任和义务的分担,更重视各国在共同目标下创造和扩展合作共赢的空间和机会,探索各国合作共赢的机制和运作方式,分享低碳发展的经验、技术和机会。同时更加关注新国际机制对各国低碳转型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使之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内在动力。实现控制温升不超过2℃目标,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排放空间不足的挑战,碳排放空间成为越来越紧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大幅度提升碳生产率,即成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减排CO2双赢的根本途径。新气候经济学将关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碳生产率变化的规律以及提升碳生产率的方法和手段,研究新兴发展中国家CO2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体系变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战略选择,并已成为世界趋势,新气候经济学关注碳价对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激励作用,关注能源体系变革对各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能源安全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关注碳价机制对国际技术合作与技术转移中利益扩展和共赢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和公众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实现社会低碳转型的关键,因此,新气候经济学也关注生态文明下的财富观、福利观�
何建坤滕飞齐晔
关键词:低碳发展碳生产率
CO_2排放峰值分析:中国的减排目标与对策被引量:91
2013年
一个国家CO2排放峰值一般出现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之后,经济呈内涵式发展,GDP增速趋缓,能源消费弹性下降,能源消费增长缓慢,且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满足消费,化石能源消费不再增加。CO2排放达峰值时,其GDP的CO2强度年下降率要大于GDP年增长率,单位能耗的CO2强度年下降率大于能源消费的年增长率。因此,合理控制GDP增速,强化节能以大幅度降低GDP能源强度,改善能源结构,降低单位能耗的CO2强度是促使CO2排放尽快达到峰值的重要措施。到2030年前后,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趋于内涵式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单位GDP能源强度仍可争取保持年均3%以上的下降速度。届时,非化石能源比重在已达20%-25%的基础上,争取仍以年均6%-8%的速度增长,其新增供应量可满足总能源需求1.5%的增速,单位GDP的CO2强度年下降率可达4.5%以上,可支持GDP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增长,并使CO2排放达到峰值。这与届时潜在的经济增长率相当,实现CO2排放峰值目标不会对经济发展形成刚性制约,而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CO2峰值排放量可控制在110亿t,比2010年增长幅度控制在50%左右。人均峰值排放量不超过8 t,低于欧盟、日本人均CO2排放峰值约9.5 t的水平,更低于美国人均20 t的水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实现上述CO2排放峰值目标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关键取决于当前和今后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和力度。如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达不到预期,CO2排放达峰值时间将相应延后,而峰值排放量也会进一步提高。因此要统一思想,超前部署,突出低碳发展目标的战略地位和优先权重,制定相应的能源发展中长期战略,制定和完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法律、政策体系�
何建坤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低碳发展
中国的能源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被引量:31
2011年
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既受到资源环境的瓶颈性制约,也受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严峻挑战。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和减缓CO2排放,GDP的CO2强度下降速度为世界瞩目,但由于工业化阶段GDP快速增长,CO2排放仍呈增长快、总量大的趋势。我国把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相协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加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节能;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的含碳率,中近期以大幅度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CO2强度为主要目标,到2030年前后要努力使CO2排放达到峰值,到2050年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以适应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长期减排目标下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和形势。"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强化措施,进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建立CO2排放统计、核算和考核体系,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机制,这也将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何建坤
关键词:气候变化能源战略CO2减排低碳经济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思路
2013年
我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使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几近极限,空气质量日益恶化尤为明显。煤炭消费总量大、地区分布不均衡、消费结构不合理及技术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了改善城市及区域的空气质量,需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实施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加强节能降耗,在重点区域有效实施煤炭消费问题控制,支持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发展。
何建坤
关键词:能源生产空气质量能源消费煤炭消费消费结构污染问题
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与公平的国际制度建设被引量:21
2012年
在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及改革是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里约+20"峰会的两个主题。首先,绿色经济是体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以低的自然资源消费、低排放、低污染,达到高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实现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高的生活水平和优良的生活环境。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将引发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虽然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但也必须探索新型的绿色低碳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在实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应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新的经济、贸易、技术竞争规则和格局的变动,加强先进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低碳竞争力。其次,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代际公平",又要关注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别公平"、"人际公平"。因此,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框架的建设和改革,要体现世界各国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全面均衡地反映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国家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公平享有全球环境空间、公平获得现代优质能源服务、公平适应全球环境变化、公平承担责任义务及公平的国际制度和机制。中国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走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最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又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在�
何建坤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低碳发展公平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思考被引量:11
2013年
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国内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局面,也面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CO2排放的严峻挑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因此,要积极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公平和公正的国际制度建设,积极应对全球低碳发展潮流下政治、经济、贸易和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国内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制定并实施煤炭等化石能源和相应CO2排放的总量控制目标和峰值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能源体系的转型,顺应世界潮流,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跨越。
何建坤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发展能源战略CO2排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