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LT2010031)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岁元刘常升梁京刘平平李海雄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45#钢表面Ni-P-nano-SiC复合化学镀层的制备被引量:1
- 2011年
- 在优化设计的化学镀基础镀液中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SiC颗粒,研究在45#钢表面制备具有纳米SiC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及形成机理.利用SEM,XRD和显微硬度计等方法对实验样品的组织结构、形貌、显微硬度及其镀层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Ni-P,Ni-P-SiC镀层镀态时硬度分别为572 HV,649 HV,热处理后其表面硬度在400℃时达到最大值1 045 HV和1 341 HV.纳米SiC颗粒在镀液中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是与化学反应所产生的Ni和P共同沉积在镀层中起到了复合强化的作用.Ni-P-nano-SiC镀层的生长机理是按层状方式生长,生长方向垂直于钢基体表面.纳米SiC提高了复合化学镀层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复合镀层以较薄的分层方式生长.
- 陈岁元范红梁京刘常升
- 关键词:化学复合镀
- 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被引量:2
- 2012年
- 综述了硬质阳极氧化常用的电解液及电源的种类及研究进展,总结了硬质阳极氧化膜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 廖重重陈岁元刘常升梁京
- 关键词: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电解液电源
- 纳米SiC增强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7
- 2011年
- 以硫酸、草酸、氨基磺酸为基础电解液,分别添加3,8,12,15 g/L的纳米SiC颗粒,利用直流氧化电源在优化的复合共沉积工艺参数下,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纳米SiC增强的硬质阳极氧化膜.结果表明:纳米SiC颗粒弥散分布在阳极氧化膜中,形成了纳米颗粒增强的硬质Al2O3氧化膜组织结构;随着纳米SiC添加量的增加,膜的厚度由没有添加纳米SiC颗粒的42μm增加到了48μm;当SiC的添加量为12 g/L时,氧化膜的硬度最高而磨耗最低,硬度由没有添加纳米颗粒样品的400 HV左右提高到了440 HV,磨损量由25 mg降到8 mg;纳米SiC在阳极氧化过程中,通过机械夹杂、吸附作用等形式进入膜层和孔隙,从而改变了膜层的组织结构,提高了氧化膜的硬度,使氧化膜的耐磨性能提高.
- 陈岁元李海雄杨弥珺刘常升
- 关键词:硬质阳极氧化耐磨性能
- LC4铝合金表面硬质阳极氧化膜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在 LC4铝合金表面制备硬质阳极氧化膜,讨论工艺参数对膜层厚度和硬度的影响。方法对阳极氧化的时间、温度、电流密度及正负脉冲电流时间比等参数进行优化实验,通过 OM,SEM,XRD 及显微硬度计等对制备的氧化膜层的厚度、硬度、形貌等进行研究。结果工艺优化后的参数为:温度-2~0℃,正脉冲电流密度4 A/ dm2,负脉冲电流密度1 A/ dm2,正负脉冲电流时间比6:1,氧化时间50 min。得到由一系列直径约为50 nm 的管状单元结构组成的氧化膜,其厚度为36μm,硬度为420HV。结论制备的阳极氧化膜具有致密的组织结构和高的硬度值。
- 王英才陈岁元刘平平
- 关键词:LC4铝合金阳极氧化膜
- LC4表面纳米SiC和PTFE双颗粒复合阳极氧化膜的制备被引量:4
- 2013年
- 以250 g/L硫酸+15 g/L草酸为基础电解液,通过添加2 g/L表面改性的纳米SiC颗粒和15 ml/L PTFE乳液,组成双颗粒复合阳极氧化电解液,利用脉冲电源在LC4铝合金表面制备双颗粒复合的阳极氧化膜.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源频率80 Hz、占空比80%、电流密度3 A/dm2、温度0℃、氧化时间40 min等条件下,在LC4铝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厚度为20μm,硬度为4 340 MPa的双颗粒复合的Al2O3-SiC-PTFE阳极氧化膜;复合氧化膜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米级的孔隙缺陷为复合沉积双颗粒提供了复合场所,形成了具有纳米SiC颗粒增强膜的硬度和PTFE颗粒增强膜的自润滑性能的双颗粒复合氧化膜.
- 陈岁元王静梁京刘常升
- 关键词:LC4铝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