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70029)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渠桂萍王先明曾耀荣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社会
  • 3篇乡村
  • 3篇华北乡村
  • 2篇社会流动
  • 2篇阶层
  • 1篇中共
  • 1篇弱势阶层
  • 1篇社会分层
  • 1篇社会关系
  • 1篇声望
  • 1篇资本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资本
  • 1篇误读
  • 1篇乡土
  • 1篇乡土资源
  • 1篇象征资本
  • 1篇经济资本
  • 1篇共在
  • 1篇合法

机构

  • 2篇南开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王先明
  • 2篇渠桂萍
  • 1篇曾耀荣

传媒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试述20世纪前期华北乡村中的弱势阶层被引量:1
2010年
20世纪前期,华北村庄的弱势阶层指乡土资源的拥有量极度有限,社区地位最低的阶层,主要包括长工、普通乞丐、普通看青夫、地方等群体。他们土地资源匮乏,生活在乡土社区的边缘,被乡民"贱视",其职业行当非普通乡民所愿为,通常是村庄照顾与救济的对象。同为穷困潦倒,弱势阶层与无赖能人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普通极贫户,其贫穷因"正常"原因所致;而后者则因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而致贫,且常因霸力为乡民所惧,在村庄道德评价体系中为乡民所嫌恶。弱势阶层的形成与特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20世纪前期乡村社会变迁的一个微观缩影。
渠桂萍
关键词:社会分层乡土资源
试析富农阶层的社会流动--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华北乡村为中心被引量:12
2012年
借助于社会流动的分析路径,或可以进一步揭示特定历史时期富农阶层的动态特征和一般情状。富农阶层的总流动率和上向流动率呈下降趋势,上向流动率与下向流动率之比也是逐代下降。富农的代内流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揭示着时代进程的历史特征。革命主导下以变革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为目标的社会改造运动巨浪迭起,富农阶层由此发生结构性流动。富农的生成及其存在,对于乡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而言,始终是既具有内驱力也有着引领性的社会力量。在大的制度变迁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通过富农阶层流动的个案分析,或许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再思考。
王先明
关键词:华北乡村
试析富农阶层的社会流动——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华北乡村为中心
借助于社会流动的分析路径,或可以进一步揭示特定历史时期富农阶层的动态特征和一般情状。富农阶层的总流动率和上向流动率呈下降趋势,上向流动率与下向流动率之比也是逐代下降。富农的代内流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揭示着时代进程的历史特征...
王先明
关键词:社会流动华北乡村
文献传递
误读富农:中共在近代土地革命中打击富农的主要因素被引量:9
2013年
在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中,富农常常成为革命打击的对象,学术界过去认为是中共党内执行"左"倾错误政策的结果。我们认为,用党内"左"倾错误来解释近代富农屡遭打击,貌似合情合理,但未能很好地揭示出其根本原因。中共在土地革命中实行平均分配土地政策,这样仅仅没收地主土地财产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而一旦要没收富农土地和财产,需要为其没收政策和行为提供合法性依据,中共对富农的误读为其提供了合法性的基础,因此,误读富农是中共在土地革命中打击富农的主要因素。
曾耀荣
关键词:富农中共合法性
财富、文化、社会关系与声望的聚合体——20世纪前期华北的村庄领袖阶层被引量:3
2010年
村庄领袖阶层特指在村一级社区内占统治地位、支配地位的权威阶层。他们既是村中相对富裕的阶层,也是草根文化权威,同时,其社会资本、象征资本的拥有量在社区中也处于绝对优势。他们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象征资本等多种乡土资源的共同载体。拥有多种资源是村庄领袖区隔于其他阶层的重要指征,其领袖地位的确立也是多种稀缺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任何一种所能单独决定。
渠桂萍
关键词:经济资本文化资本象征资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