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329) 作品数:7 被引量:97 H指数:4 相关作者: 张水兴 梁长虹 陈文波 张斌 梁龙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省人民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的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对比剂急性肾损伤肾功能动态变化的可行性 被引量:14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DWI技术评估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肾功能动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27只雄性SD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泛影葡胺成功制作CI-AKI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6只SD大鼠,分别在注射对比剂前24h及注射对比剂后30min、12h、24h、48h、72h、96h行肾脏IVIMDWI检查。测量肾皮质、内髓、外髓各参数,包括真实扩散系数(D值)、ADC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在对应MRI检查的7个时间点任意分别选取3只大鼠,处死后获取右肾标本观察病理表现。采用两个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时间点MRI参数的差异,并与病理表现对照。结果注射对比剂前24h,肾皮质ADC值、D值分别为(1.74±0.06)×10^-3、(1.63±0.05)×10^-3mm2/s,注射对比剂后30min,分别降至(1.59±0.06)×10^-3、(1.58±0.06)×10^-3mm2/s,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D值轻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皮质D值、ADC值于12~48h持续下降,至72h回升;内髓及外髓D值、ADC值下降持续时间更长,至96h回升。肾皮质、内髓及外髓D*值在注射对比剂后30min即有不同程度下降,24h达最低值,而后于48h回升;在皮质及外髓,f值下降(12h)稍晚于D。值,回升(72h)亦稍晚于D*值。注射对比剂后不同时间的病理切片显微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萎缩甚至坏死,以及间质充血、毛细血管扩张等。结论IVIMDWI技术可有效评估对比剂急性。肾损伤肾功能动态变化过程。 张斌 陈文波 梁龙 刘官树 Kannie W.Y. Chan 李宇国 郑君惠 梁长虹 张水兴关键词:肾病 造影剂 碳酸氢钠预防对比剂肾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进一步评估碳酸氢钠是否能够降低肾替代治疗和死亡的风险。方法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同时辅以手工检索等,搜集碳酸氢钠预防CIN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参考修订后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2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5295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碳酸氢钠组CIN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化钠组[优势比(OR)=0.59,95%可信区间(CI):0.43~0.82,P=0.001]。然而两组在肾替代治疗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等渗对比剂(OR=0.65,95%CI:0.37~1.15,P=0.14),使用低渗对比剂(OR=0.50,95%CI:0.32~0.79,P=0.003)时碳酸氢钠保护肾脏、预防CIN发生的疗效更明显。和择期检查(OR=0.67,95%CI:0.48~0.94,P=0.02)相比,急诊检查(OR=0.13,95%CI:0.05~0.35,P〈0.0001)使用碳酸氢钠,其预防作用更明显。肾功能正常(OR=0.36,95%CI:0.17~0.76,P=0.007)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OR=0.67,95%CI:0.47~0.96,P=0.03)相比,前者碳酸氢钠预防效果更为明显。联合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OR=0.23,95%CI:0.12~0.46,P〈0.0001)比单独使用碳酸氢钠(OR=0.69,95%CI:0.51~0.94,P=0.02)更有优势。全程持续输注结合造影前短时间内团注碳酸氢钠溶液(OR=0.15,95%CI:0.04~0.54,P=0.004)比单纯全程持续输注(OR=0.64,95%CI:0.47~0.88,P=0.005)更有效。结论碳酸氢钠可有效预防CIN的发生,其疗效一定程度上受对比剂类型、输注方式、患者肾功能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预防应用碳酸氢钠不能降低肾替代治疗和死亡的风险,不能改善CIN患者的临床预后。 张斌 梁龙 陈文波 郑君惠 李新云 梁长虹 张水兴关键词:碳酸氢钠 氯化钠 对比剂肾病 META分析 含钆对比剂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关联度变化趋势的Meta分析及因果解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含钆对比剂(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s, GBCAs)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 NSF)二者之间是否为因果相关以及关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材料与方法检索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采用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OR值及95%CI,并进行累积Meta分析,采用希尔标准(Hill’s criteria)证明是否为因果相关。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6398例患者,其中3篇由于NSF发生例数为0而未能纳入最后的定量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钆对比剂暴露可能会增加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发生的风险(OR=16.50,95%CI:7.46~36.53,P<0.01),其中包括钆双胺(OR=20.04,95%CI:3.72~107.78,P<0.01)。希尔标准相关证据基本达到,表明二者之间为因果关系。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2007年之后OR值呈减小趋势。结论钆对比剂暴露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之间较强相关,且该相关性为因果关系,其关联强度在2007年之后较明显减弱。 张斌 梁龙 陈文波 李新云 郑君惠 梁长虹 张水兴关键词: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肾功能不全 钆 META分析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的扩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与炎性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62 2013年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理论MRDWI技术在鼻咽癌(NPC)应用的可行性,进一步探讨真实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在首发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临床怀疑鼻咽癌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中位年龄52岁。患者均行3.0TMR扫描,IVIMDWI采用13个b值(0、10、20、30、50、80、100、150、200、300、400、600、800s/mm2)。患者MR检查后0~11d(平均间隔3d)均行鼻咽部活检;根据不同病理结果分为2组,A组为NPC组(男17例、女9例,中位年龄54岁),B组为鼻咽慢性增生性炎症(NPH)组(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35岁)。IVIM参数值D值、D*值及f值的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法。结果40例中完成IVIMDWI的患者共36例(其中,A组26例中完成24例,B组14例中完成12例)。A组D值为(0.70±0.13)×10^-3 mm2/s,和B组(0.78±0.05)×10^-3 mm2/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5,P〈0.05)。A组的f值为(16.25±1.46)%,B组为(26.20±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16,P〈0.01);而D*值A组为(161.8±23.56)×10^-3mm2/s,B组为(55.28±17.05)×10^-3mm^2/s,A组较B组显著增高(U=13.90,P〈0.01)。结论IVIM DWI技术在鼻咽癌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不同D值对鼻咽癌及鼻咽部慢性炎症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D*值在鼻咽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 张水兴 贾乾君 张忠平 梁长虹 邱前辉 陈文波 郭牟莹关键词:鼻咽肿瘤 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头颈部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基于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计算出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头颈部鳞癌(HNSCC)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间HNSCC及良性淋巴结增生(LNH)患者46例临床资料,其中26例确诊HNSCC患者(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48岁)为A组,20例确诊LNH患者(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1岁)为B组。所有患者均进行3.0 T MR扫描,并于MR检查结束后2周通过手术或穿刺取得病理结果。IVIM-DWI采用13个b值。使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间D,D*,f和ADC值,用ROC曲线评价ADC、D和D*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共检出33个淋巴结,B组共检出22个淋巴结(最小直径均>5 mm)。A组ADC值为(1.08±0.26)×10^(-3)mm^2/s,和B组(1.25±0.19)×10^(-3)mm^2/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A组的D值为(0.57±0.12)×10^(-3)mm^2/s,B组为(0.74±0.21)×10^(-3)mm^2/s,A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1)。A组的f值为0.20±0.02,B组为0.3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D*值为(120.89±26.94)×10^(-3)mm^2/s,B组为(68.78±17.71)×10^(-3)mm^2/s,A组较B组显著增高(P<0.01)。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大于D值(0.78)和ADC值(0.67)。结论 IVIM DWI技术在HNSCC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中是可行的,恶性淋巴结中降低的D值反映了高核浆比,而升高的D*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恶性淋巴结增多的新生血管与组织灌注。 梁龙 陈文波 张斌 董羽颢 梁长虹 张水兴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头颈部鳞癌 淋巴结转移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静息态功能成像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运用REHO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GE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1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静息态功能成像(fMRI)检查,排除全脑器质性病变,运用DPARSF、REST分析软件进行全脑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志愿者比较,抑郁症患者存在多个与认知及情绪控制相关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异常,其中在左侧后扣带回、双侧颞下回、双侧颞上回、左侧到岛盖部额下回、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左侧角回、右侧杏仁核、右侧眶内额上回、右侧补充运动区、右侧小脑后叶局部一致性减低(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存在部分脑功能异常。这些脑区均与认知和情绪的控制密切相关。 郭牟莹 张水兴 许明智 胡雪玉 杨程甲 陈文波关键词:抑郁症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肝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CT和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肝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EHI)的CT、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病理活检或临床确诊为肝脏EHI且行CT和(或)MRI检查的29例患者。27例行上腹部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5例行上腹部MR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观察病灶数目、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强化特点等表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肝内病灶数目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相关性。结果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27例,共检出病灶108个。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53×10^9~40.16×10^9/L,中位数为13.28×10^9/L。病灶数目与嗜酸性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783,P〈0.05)。病灶最大径为3~61mm,中位最大径34mm,病灶边界均显示不清晰。病灶主要分布于肝包膜下(43个)或门静脉周围的肝实质(52个)内,少量位于深部肝实质(13个)。肝包膜下病灶多为楔形(28个),门静脉周围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32个),深部肝实质病灶多为不规则形(8个)或类圆形(5个)。CT平扫病灶表现为低、等密度;MRI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T2WI表现为等、高信号,以高信号为主。三期增强扫描病灶呈渐进性强化,29例均可见“门静脉穿行征”,12例可见“条带征”,16例可见“晕环征”。结论肝脏EH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渐进性强化、“门静脉穿行征”、“条带征”和“晕环征”是其主要表现。 郭保亮 欧阳富盛 张斌 董羽颢 连舟洋 罗小宁 李景雷 梁长虹 张水兴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