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FJ-0612)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黄晓晶江山蔡志宇闫福华钟声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生物膜
  • 2篇球菌
  • 2篇显微镜
  • 2篇激光
  • 2篇激光共聚焦
  • 2篇激光共聚焦扫...
  • 2篇共聚焦
  • 2篇胞外多糖
  • 2篇变异链球菌
  • 1篇葡聚糖
  • 1篇微镜观察
  • 1篇显微镜观察
  • 1篇聚糖
  • 1篇标准株

机构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江山
  • 2篇黄晓晶
  • 1篇钟声
  • 1篇陈帅
  • 1篇闫福华
  • 1篇蔡志宇

传媒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生物膜状态变异链球菌临床株合成胞外多糖能力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不同致龋力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593号高致龋力临床株和18号低致龋力临床株)在生物膜状态不同时间段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差异。方法:①在聚苯乙烯塑料片上分别形成3、12、20 h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标本,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伴刀豆球蛋白A对其中的胞外多糖进行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②采用静置法培养形成粘附生长的细菌,蒽酮法测定3~24 h其合成胞外多糖的量。结果:①胞外多糖与染料结合后发出绿色荧光,各时间段593号临床株绿色荧光的分布较18号临床株更致密和广泛。②3~20 h 593号临床株合成水溶性葡聚糖能力强于18号临床株(P<0.05);3~16 h 593号临床株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强于18号临床株(P<0.05);其他时间点二者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两菌株合成胞外多糖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593号临床株在生物膜形成早期3~16 h更强的合成胞外多糖能力(含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可能是其具高致龋力的原因之一。
黄晓晶江山蔡志宇闫福华钟声
关键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胞外多糖葡聚糖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变异链球菌高致龋力临床株与标准株合成胞外多糖能力差异
2011年
目的了解变异链球菌(简称变链菌)593号高致龋力临床分离株在生物膜状态不同时期与标准株ATCC25175(均为血清型c)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差异。方法在聚苯乙烯塑料片上分别形成3、12、20 h变链菌生物膜标本,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伴刀豆球蛋白A对合成的胞外多糖进行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采用静置法培养形成黏附生长的细菌,蒽酮法测定3~24 h其合成胞外多糖的量。结果胞外多糖与染料结合后发出绿色荧光,各时间段593号临床株绿色荧光的分布较ATCC 25175标准株更致密和广泛。3~20 h 593号临床株合成水溶性葡聚糖能力强于标准株(P<0.05);3~16 h 593号临床株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强于标准株(P<0.05);其他时间两者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两菌株合成胞外多糖的模式相同,均随时间延长而合成量增加,但在生物膜形成早期(3~16 h)高致龋力临床株表现出不同于标准株的胞外多糖合成模式,其更强的合成胞外多糖能力可能是其具高致龋力的原因之一,提示研究致龋机制时使用临床株作为研究样本较标准株更为敏感。
黄晓晶江山陈帅
关键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胞外多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