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348)
-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 相关作者:曹铁生王臻袁丽君段云友杨勇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呼吸影响心功能的力学原理-室间隔摆动影响因素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 2013年
-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研究呼吸影响心功能力学模型室间隔摆动幅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前期研究制作的室间隔摆动等效力学模型,改变模拟左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压力差及模拟心包腔压力,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这些压力对室间隔摆动幅度的影响。结果在恒定的模拟呼吸性胸压变化(respiratory intrathoracic pressure change,RIPC)下(0~-4mmHg,1mmHg=0.133kPa),模拟室间隔摆动幅度随着模拟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差的减低而增加(2.2~17.6mm)。随着模拟心包腔压力的升高,模拟右心室和模拟左心室先后发生塌陷,室间隔摆动幅度逐渐增加,最大幅度可达22.4mm。结论室间隔摆动作为RIPC引起呼吸性心功能变化的直接原因,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RIPC的幅度、左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压力差以及心包腔的压力。
- 邢长洋杨勇曹铁生袁丽君段云友刘瑗玲王臻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室功能
- 波强法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波强法(wI)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可重复性,并与传统平面压力波法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仪的波强分析系统,测量110例门诊志愿者右侧肱动脉和胫后动脉Rw,时间,由此计算右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用压力波法(VP1000)测量该值;然后再随机选取其中30例受检者重复上述检查。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测值的差异,并分析其直线相关性;最后应用Bland Altman法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各自观察者内部的可重复性。结果baPWV的均值分别为波强法中RW1段(13.03±1.93)m/s,压力波法(12.05±2.02)m/S,两种方法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差值平均为(o.98±1.1)m/s,其95%一致性界限为(-1.18m/s,3.14m/s)。波强法中R—W,段和压力波法具有较高的直线相关性(r=0.85,P〈0.001);其各自观察者内部的重复测量变异率分别为8.2%和7.0%。结论瞬时波强法可为临床测量PwV提供一种简便无创的新方法,并与标准压力波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 杨勇刘杰曹铁生段云友王臻杨一林许磊赵联璧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动脉僵硬度动脉弹性脉搏波传导速度
- 异性医患诊治的伦理探讨被引量:9
- 2011年
- 性别伦理研究和教育的缺失、医院对异性医患诊治伦理问题的忽视、部分医务人员异性医患诊治伦理意识的淡漠导致了异性医患诊治伦理问题长期存在。对此提出建议:加强异性医患诊治伦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加强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异性医患诊治伦理的教育和继续教育;医疗机构要重视异性医患诊治伦理的实践;医务人员要重视自身伦理素养的提升。
- 王臻赫光中王刚曹铁生杨勇
- 关键词:女性患者医患关系医学伦理学
- 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在动脉导管未闭分型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在动脉导管未闭(PDA)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分别采用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与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扫查65例PDA患者,测量未闭导管的主动脉侧与肺动脉侧内径,进行分型诊断并与血管造影结果比较。结果胸骨旁切面、胸骨上窝切面及血管造影显示PDA主动脉侧内径分别为(8.31±2.76)mm、(10.87±3.26)mm及(11.15±3.29)mm,肺动脉侧内径分别为(5.69±2.82)mm、(5.75±2.63)mm及(6.09±2.78)mm。胸骨旁切面、胸骨上窝切面及血管造影检出漏斗型PDA分别为12例、19例和19例,胸骨上窝切面检出率高于胸骨旁切面(x2=5.14,P〈0.025)。结论经胸骨上窝切面探测PDA,对主动脉侧内径测值相对准确,有利于PDA的分型诊断。
- 张小用曹铁生袁丽君陈升侯娜段云友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造影术
-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Valsalva动作对正常人左室扭转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Valsalva动作对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的影响,探讨其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VVI技术对30例正常人初始时与40 mmHg乏氏动作张力期10s时左室短轴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旋转(ROT)、扭转(TW)及扭矩(TO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初始时比较,40 mmHgValsalva动作张力期10s时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及每搏量(SV)减低(P<0.001)而心率增快(P<0.001),射血分值(EF)没有变化(P>0.05);左室心尖部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均减低(P<0.05),而基底部ROT无明显变化(P>0.05),导致左室TW减低(P<0.05)而TOR没有变化(P>0.05)。结论:40 mmHg Valsalva动作可影响正常人左室ROT及TW。临床上Valsalva动作应尽量减少负荷压及持续时间,避免其对心脏功能的不利影响。
- 张昌云陈小龙丁鹏张小用曹铁生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法VALSALVA动作左心室扭转速度向量成像
- 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双模式技术定量测定和矫正心脏多普勒血流测量低估值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PW/TDI)双模式技术定量测定多普勒心脏血流速度的低估值,探讨其矫正方法.方法 利用双模式技术同步记录40例健康志愿者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跨瓣血流及瓣环组织同方向多普勒运动速度,测量速度并计算低估值.结果 PW/TDI双模式技术可以获得相对于瓣膜的真实血流速度,常规超声多普勒测得的血流速度明显低估了真实的血流速度(P<0.001),其中主动脉血流速度被低估(8.5±1.2)%,肺动脉血流速度被低估(6.6±1.1)%,二尖瓣E峰、A峰血流速度分别被低估(13.4±1.7)%、(16.7±3.4)%,三尖瓣E峰、A峰血流速度分别被低估(18.7±1.9)%、(26.0±16.1)%.结论 多普勒超声测量的心脏血流速度明显低估了真实的血流速度,这种低估可以利用PW/TDI双模式技术根据运动相对性基本原理进行定量测定和矫正.
- 王臻曹铁生袁丽君杨勇刘杰赵联璧段云友
- 关键词:血流速度脉冲波多普勒组织多普勒显像
- 肢体加压后外周动脉多普勒血流速度曲线变化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利用肢体加压实验,通过观察外周动脉多普勒血流速度曲线变化,阐明外周动脉血流特征,进一步了解外周血管血流动力学状态,更好地为动脉病变超声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40例健康成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记录静息及远端分级加压状态下肱动脉(BA)、桡动脉(RA)、股总动脉(CFA)和腘动脉(POA)及近端加压后BA、RA血流速度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早期反向血流峰值(PRV)及阻力指数(R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静息状态下外周动脉多普勒血流速度曲线呈三相波形.远端及近端加压前后PRV变化显著,PSV变化不显著;近端加压后RI值变化不显著,远端加压后RI增大.结论 正常外周动脉呈现与心动周期相对应的复杂“步进式”脉动血流模式,并随肢体加压后呈现规律性变化.
- 任华日王坤邢长洋杨勇袁丽君段云友曹铁生
- 关键词:外周动脉血流动力学
- 呼吸对右心衰竭患者三尖瓣反流速度和肺动脉压测定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平静呼吸对右心衰竭患者三尖瓣反流速度和肺动脉收缩压测定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右心衰竭患者(病例组)和28例右心功能正常而三尖瓣反流患者(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三尖瓣反流速度,根据反流法计算肺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吸气相与呼气相之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三尖瓣反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吸气相均小于呼气相(P<0.001);对照组三尖瓣反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吸气相与呼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时,应注意平静呼吸对右心衰竭患者三尖瓣反流速度和肺动脉收缩压测定的影响,尽量在呼气末或呼气末屏气状态下进行。
- 张小用熊华强杨勇丁育增曹铁生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肺动脉收缩压
- 胎儿肺静脉血流频谱在心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中晚期胎儿肺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及其在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正常孕23~41周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肺静脉,测量指标包括:右上肺静脉舒张期峰值速度(D)、D波减速时间、D波减速度(Ddec),右上肺静脉收缩期峰值速度(S)、S波加速时间、S波加速度(Sacc),计算Sacc/Ddec值.计算左室Tei指数.结果 D波峰值速度、减速时间及Ddec与孕周呈正相关(P <0.05);S波峰值速度、S波加速时间及Sacc与孕周无明显相关性.以孕28周分组,孕龄小于28周Sacc/Ddec比值多小于1,大于28周多大于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系数为0.88.Tei指数与孕周呈正相关(P<0.05).结论 右上肺静脉D波血流速度,D波减速时间及Ddec与心脏整体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Sacc/Ddec可以作为反映心脏整体功能与肺组织发育程度的新指标.
- 赵联璧袁丽君曹铁生段云友王臻许磊
- 关键词:胎儿肺静脉血液动力学现象
- 胸压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胸腔压力变化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机制,为临床无创测量心室内压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通过Valsalva和Mueller动作达到改变胸压的目的,借助超声心动图技术分别测量记录平静呼气末期和不同程度阻力呼吸时[胸腔压力变化为:-20mmHg、-10mmHg、+10mmHg和+20mmHg,1mmHg=0.133kPa]心脏每搏量的变化和室间隔曲率半径的变化。阻力呼吸需维持10S以上,重复3次取均值,每次取相邻5个心动周期平均值。结果胸腔压力在-20mmHg、-10mmHg、0mmHg时(平静呼气末期)、+10mmHg和+20mmHg时,室间隔曲率半径依次为(2.35±0.24)cm、(2.25±0.23)cm、(2.14±0.21)cm、(2.02±0.21)cm、(1.93±0.19)cm,相邻组间比较P值分别为0.006、0.031、0.005、〈0.001。当-20mmHg、-10mmHg、0mmHg时,每搏量依次为(71.54±8.81)ml、(73.20±9.52)ml、(78.81±14.61)ml,相邻组间比较P值分别为0.674和0.135;当胸腔压力在0mmHg、+10mmHg和+20mmHg时,每搏量依次为(78.81±14.61)ml、(68.28±9.28)ml、(59.69±7.52)ml,相邻两组之间比较,P值分别为0.029和0.037。结论当胸腔压力变化时,会在室间隔两侧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导致在室间隔两侧形成一个受胸压影响的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在舒张末期会改变室间隔的形态和位置,从而影响心室的充盈和前负荷,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改变心脏的收缩功能。
- 丰杨王臻邢长洋张贵恒张宇新李晗曹铁生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室间隔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