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61001)

作品数:10 被引量:296H指数:8
相关作者:沈星灿梁宏何锡文郭俊怀王新省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光谱
  • 4篇纳米
  • 3篇蛋白
  • 3篇银纳米粒子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光谱
  • 3篇相互作用
  • 3篇构象
  • 3篇光谱研究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牛血红蛋白
  • 2篇紫外
  • 2篇吸收光谱
  • 2篇可见吸收光谱
  • 2篇降解
  • 2篇构象变化
  • 2篇光催化
  • 2篇光催化降解
  • 2篇红蛋白

机构

  • 9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天津...

作者

  • 9篇沈星灿
  • 8篇梁宏
  • 2篇郭俊怀
  • 2篇何锡文
  • 2篇韦静
  • 1篇叶丽屏
  • 1篇郭为民
  • 1篇边贺东
  • 1篇卢昕
  • 1篇金涛
  • 1篇陈韵
  • 1篇于青
  • 1篇王新省
  • 1篇郑文君
  • 1篇刘新艳
  • 1篇蒋治良
  • 1篇孔祥荣
  • 1篇梁宇宁
  • 1篇王卓渊
  • 1篇陈芳

传媒

  • 2篇化学学报
  • 2篇应用化学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银胶基底研究HSA的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被引量:7
2003年
用紫外 -可见两步光化学还原法 ,合成了等离子体共振峰出现在近红外区的新型绿色银胶 .首次用该银胶作为基底研究人血清白蛋白 (HSA)的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NIR SERS) ,发现银胶中的线状银纳米粒子聚集体有较强的NIR SERS效应和生物兼容性 ,这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构象和界面作用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活性基底 .由所得到的NIR SERS光谱可发现 ,吸附在银纳米粒子表面的HSA的肽链骨架仍以α 螺旋结构为主 ,其二级构象特征基本不变 ;吸附作用诱导部分芳香氨基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发生改变 ,趋于银纳米粒子表面 .此外 ,明显观察到COO-与C—S的特征谱带说明HSA中去质子的羧基氧、二硫桥键的硫直接与银纳米粒子表面作用 .
沈星灿郭俊怀何锡文梁宏蒋治良
关键词:HSA银纳米粒子银胶
尼古丁与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尼古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荧光研究表明,尼古丁浓度的增加引起BSA 345 n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Stern-Volmer方程分析pH5.0,pH 7.4和pH 11.0体系的荧光猝灭机理发现,pH 5.0体系属动态猝灭,而pH 7.4和pH 11.0体系为静态猝灭。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pH 7.4和pH 11.0体系在温度为20和37℃条件下尼古丁和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k20℃=140.15 L.mol-1,k37℃=131.83 L.mol-1(pH 7.4)和k20℃=141.76 L.mol-1,k37℃=27.79 L.mol-1(pH 11.0),表明结合常数在pH 7.4条件下受温度的影响要比pH 11.0条件下小,推测是由于不同pH下尼古丁存在的不同形态所致。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pH 7.4条件下尼古丁浓度的增加引BSA在210 nm处吸收峰吸收强度减小且红移,说明BSA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即螺旋结构变松散;紫外二阶导数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Δλ=λem-λex=15 nm和Δλ=λem-λex=60 nm)分析尼古丁对BSA芳香性氨基酸(Trp,Tyr和Phe)残基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尼古丁使所有这些芳香性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由疏水环境转变为亲水环境。
陈韵孔祥荣沈星灿梁宏
关键词:尼古丁光谱研究相互作用BSA同步荧光光谱二阶导数光谱
Hysteresis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rum albumins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被引量:6
2003年
The mechanisms and effects ab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rum albumins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intensively studied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circular dichroism (CD) and ultraviolet-visible (UV-Vis) spectroscopy. The adsorption of serum al-bumins on the surface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s observed by TEM. The studies with the surface plasmon bands indicate that the electrostatic and hydrophilic interactions are the major forces be-tween serum albumins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the number of adsorbed monolayer serum albu-min molecules to a silver nanoparticle with the size of 60 nm is about 6.7×105. The far-UV CD spectra provide the evidence that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adsorbed serum albumins adopt a looser and more extended conformation, in which the content of -helix decreases, whereas the content of -sheet, turn and unordered coil increases. Using time-scanning UV-Vis spectra to monitor the interacting process, the particular twofold hysteresis effects are significantly found with the coverage of aggregated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the conformational transition of serum albumins, respectively. The rate constants and the thermodynamics parameters about the hysteretic processes are also calculated.
沈星灿袁琦梁宏闫海刚何锡文
关键词:SERUMHYSTERESISPLASMON
POLYSACCHARIDE MEDIATED SHAPE-SELECTIVE SYNTHESIS OF NANOSCALE CdS
<正> Nanoscale cadmium sulfide (Cd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emiconductor nanomaterials which have the po...
LAIJUN ZHANG
文献传递
牛血红蛋白与纳米雄黄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牛血红蛋白(bovinehemoglobin,简称BHb)与纳米雄黄的相互作用。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观察到,随着纳米雄黄浓度的增加,牛血红蛋白406nm附近的特征Soret吸收带红移至413nm,且强度逐渐降低。强度的降低表明纳米雄黄可能使部分血红素辅基逐渐从它们的键腔中脱离出来。特征峰位的红移推测为纳米雄黄中的砷结合了血红蛋白中的氧,诱导血红蛋白脱氧,变成脱氧血红蛋白,其构象由R态转变成T态。由荧光光谱研究可以得出随着纳米雄黄浓度的增加,牛血红蛋白338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Stern-Volmer方程分析表明,纳米雄黄静态猝灭牛血红蛋白的内源荧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的计算结果均表明,牛血红蛋白与纳米雄黄的结合常数k的数量级达到109。
韦静沈星灿梁宏梁宇宁
关键词:血红蛋白纳米雄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显微Raman光谱研究纳米粒界面诱导血红素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近年,纳米材料潜在的负面生物效应(毒理作用),已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是当前倍受关注的研究前沿。本文利用显微 Raman 光谱分别研究了几种纳米粒(CdS 荧光量子点,FeO 纳米粒,纳米雄黄)界面诱导含有血红素...
叶丽屏沈星灿王卓渊韦静金涛
文献传递
荧光法研究偏钒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9
2006年
本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偏钒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研究了紫外灯(253.7nm)照射对偏钒酸钠与BSA结合的影响。紫外吸收光谱显示,加入偏钒酸钠后,牛血清白蛋白的紫外吸收降低,表明偏钒酸钠与BSA形成了缔合物。荧光猝灭光谱显示偏钒酸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机制。缔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Ks=0.357×104(25℃),Ks=0.667×104(30℃),Ks=1.437×104(35℃)。Forster偶极一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确定了偏钒酸钠在牛血清白蛋白中与第214位色氨酸残基之间的距离R=1.0695nm(25℃),R=1.0782nm(30℃),R=1.0806nm(35℃)。
边贺东李梅于青梁宏
关键词: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牛血清白蛋白
牛血红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被引量:29
2006年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研究牛血红蛋白(BovineHemoglobin,简称BHb)与银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Hb能吸附在银纳米粒子的表面,使其415nm处的特征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强度下降,峰位红移.随银纳米粒子的浓度增大,BHb分子中Soret带的吸收持续降低,说明银纳米粒子可能使部分血红素辅基从它们的键腔中脱离出来.Stern-Volmer方程分析表明,银纳米粒子静态猝灭BHb的内源荧光.由UV-Vis和荧光光谱的变化,计算BHb与银纳米粒子的结合常数,其数量级达到109~1010.同步荧光光谱的蓝移说明,银纳米粒子扰动BHb分子内部的酪氨酸、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使之包埋于疏水腔中.拟合计算远紫外CD数据发现,银纳米粒子诱导BHb产生轻微的二级结构改变,α-螺旋含量降低.FTIR光谱结果提示,BHb中半胱氨酸残基的硫、羧基氧、酰胺及氨基酸残基中的氮原子与银纳米粒子可能有表面键合作用.
沈星灿刘新艳梁宏卢昕
关键词:血红蛋白银纳米粒子构象变化微环境
圆二色光谱分析蛋白质构象的方法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73
2004年
介绍了远紫外圆二色光谱数据计算蛋白质二级结构 ,辨认蛋白质三级结构类型的原理、拟合方法、实验技术。对近紫外圆二色作为光谱探针 ,研究蛋白质中芳香氨基酸残基、二硫键微环境的变化作了简单介绍。
沈星灿梁宏何锡文王新省
关键词:构象分析圆二色光谱光谱探针二硫键
血清白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的滞后效应被引量:12
2003年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圆二色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血清白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效应.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到血清白蛋白对银纳米粒子的包覆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研究表明, 静电力和亲水力是血清白蛋白与银纳米粒子之间主要的作用力之一; 血清白蛋白对平均粒径为60 nm的银纳米粒子单层包覆比为6.7×105. 拟合计算远紫外圆二色光谱数据发现,银纳米粒子诱导血清白蛋白中?-螺旋含量减少,而?-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等结构含量增加; 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在作用后变得更为松散和伸展. 通过时间扫描吸收光谱跟踪研究发现, 在血清白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银纳米粒子的包覆与聚集、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具有双重滞后效应,并对此过程的速度常数及热力学参数进行了估算.
沈星灿袁琦梁宏梁宏何锡文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银纳米粒子相互作用构象变化包覆Β-折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