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NDJC172YB)
-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巍郭本禹李恒威张静陈波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具身-生成的认知科学:走出“战国时代”被引量:24
- 2014年
- 具身-生成取向正在引领当代认知科学加速发展,然而学术界在理解"具身-生成"的内涵上却正陷入"战国时代",这严重影响了该取向的理论效力。通过分析来自交叉学科的相关证据,发现"具身"与"生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互支撑。具身认知主要考察嵌入在社会情境中的身体结构、活动、内容与形式对认知活动的影响。"生成"强调认知结构在大脑、身体与环境的结构性耦合中涌现出来的动态机制,尤其是知觉-行动环路的作用。未来,具身-生成的认知科学只有在应对来自经典认知科学的挑战过程中才有可能走出"战国时代"。
- 陈巍郭本禹
- 关键词:自治
- 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的关系:毕生发展的视角被引量:1
- 2013年
- 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的关系是当代发展心理学与社会认知心理学考察的热点话题。当前的实证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紧密且复杂的关系。基于毕生发展的视角,本文系统回顾了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并分析了该领域最新的实验范式,最后指出未来考察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关系的研究需要重视实验的内部效度,丰富研究对象的选择性并辅以纵向设计,寻找影响的共同因素及其神经机制,从而深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 金林杉陈巍
- 关键词:心理理论道德判断毕生发展实验范式
- 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历史、模型及展望被引量:1
- 2014年
- 非暴力是一种旨在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某一目的,同时排除了直接伤害那些妨碍实现该目的的反对者的行动。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并伴随和平心理学的兴起而备受关注。目前具有影响力的非暴力的心理学理论模型主要包括:Kool的非暴力的三维模型、Teixeira的整体的非暴力模型以及Brenes的和平自我模型。未来研究应加强跨领域的整合,重视方法论多元主义,编制本土化的非暴力测量工具,将实证研究的结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强调生态与文化批判意识。
- 陈巍潘威黄家裕
- 关键词:非暴力
- 空虚、饱和与可能:自我的叙事心理学转向被引量:1
- 2014年
- 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在将“自我”作为一种知识结构或体验活动加以描绘方面依然遗留下大量工作有待开展。我们对自己而言是“陌生人”,生活世界中存在诸多与自我有关的“谜”。因此,对自我的跨学科探索已成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焦点话题。基于叙事心理学实践与方法论立场,系统考察自我这一概念在当代的历史演变,可以将这一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现代主义催生的“空虚自我”、后现代主义孕育的“饱和自我”以及叙事心理学萌发的“可能自我”。在此进程中,自我最终走向一种摒弃理性中心主义话语,超越社会性饱和的无限可能性特征。
- 陈巍
- 关键词:叙事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可能自我
- 现象学的自然化运动:立场、意义与实例被引量:2
- 2013年
- 自然化的现象学是一个尝试将现象学的描述、分析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技术结合起来探索意识的跨学科运动。该取向发现了现象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某种一致性,并主张"悬置"认知神经科学与现象学的本体论承诺,在方法论上形成第一人称方法与第三人称方法的互惠约束。以上主张在加拉格尔的"前载现象学"对自主感研究的指导中得到了初步兑现。虽然自然化的现象学还面临许多问题,但该领域内实体理论的积累将会推进其发展。
- 陈巍
- 关键词:本体论承诺
- 自闭症儿童手势的心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手势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交流方式,在儿童语言与社交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自闭症儿童显示出与普通儿童不同的手势特征,主要体现在:手势发展迟缓;手势与言语的跨通道融合障碍;不同类型手势发展与使用缺陷以及手势模仿障碍。探索某类代表性手势与该群体手势特异性发展之间的关系,考察其手势发展与使用缺陷的基因、脑与神经基础将是未来研究的焦点。
- 徐慧艳陈巍单春雷
-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手势言语模仿
- 胡塞尔时间意识结构的神经现象学重释被引量:7
- 2014年
- 时间意识(Zeitbewuβtseins)及其分析曾被胡塞尔冠以“整个现象学工作中最重要领域”,以及“最困难的现象学问题”。胡塞尔本人相继在《内在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讲座》(1904—1905)、《贝尔瑙手稿》(Bemau Manuscripts)与《C手稿》(1929—1935)中对时间意识进行了艰涩卓绝的现象学分析。
- 陈巍李恒威
- 关键词: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胡塞尔手稿
- 具身认知与读心被引量:2
- 2013年
- 近期,哲学家与心理学家都相当拥护具身认知的研究,以反驳读心是社会理解的普遍模型。具身认知的论证有两类:挑战读心的发展性图景的论证和挑战其普遍性的论证。如果成功的话,这两类论证将一起向人类社会理解的常规解释发起挑战。最终,研究者考查了具身认知论中最为激进的部分并论证了读心实际上可以抵抗来自具身认知最强烈的攻击。
- 香农·斯鲍丁陈巍庄文旭李恒威
- 关键词:社会认知心理理论现象学交互主体性
- “镜像”的内涵与外延:围绕镜像神经元的争议被引量:11
- 2015年
- 镜像神经元被认为是改变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发现,它的发现为迄今为止许多行为实验难以检验的心智或认知现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研究视角。然而,镜像神经元在社会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却引起了研究者的激烈争论。系统回顾镜像神经元研究中的争议,可以尝试以争论焦点出现的逻辑关系和性质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镜像"内涵"的争议,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是否存在及其起源的争议。另一类则主要围绕镜像"外延"的争议,即有关镜像神经元系统和镜像机制的争议。未来的研究必须摒弃将镜像神经元视为"认知科学圣杯"的神经还原主义倾向,将之视为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并将焦点转向关注镜像机制。
- 陈波陈巍张静袁逖飞
-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
- 投射性认同的三次转向:内涵演变与概念比较被引量:8
- 2015年
- 投射性认同发端自Freud的投射概念,后由Klein正式提出,经过Bion,Resenfeld,Grotstein等人的发展,已经成为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内涵演变经历了从单向投射到双向互动,从内心幻想到现实交流,从母婴关系到咨访关系的三次重要转向。投射性认同较投射而言是一种更成熟复杂的防御机制,与移情的差异则体现在起因、内容和结果等方面。近年来,神经精神分析的兴起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理解投射性认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基础。
- 陈劲骁陈巍
- 关键词: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