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263)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梁玲玲袁进廖洪斐幸正茂陈家祺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角膜
  • 7篇细胞
  • 7篇内皮
  • 7篇内皮细胞
  • 7篇角膜内皮
  • 7篇角膜内皮细胞
  • 3篇凋亡
  • 3篇高压力
  • 2篇兔角膜
  • 2篇兔角膜内皮细...
  • 2篇微环境
  • 2篇细胞凋亡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眼压
  • 1篇移植术
  • 1篇人角膜
  • 1篇人角膜内皮细...
  • 1篇细胞损伤

机构

  • 6篇南昌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南昌大学第三...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作者

  • 6篇梁玲玲
  • 5篇廖洪斐
  • 5篇袁进
  • 3篇幸正茂
  • 3篇陈家祺
  • 2篇周世有
  • 1篇林晓蕾
  • 1篇黄薇岚
  • 1篇李星仪
  • 1篇粱玲玲
  • 1篇石浔

传媒

  • 3篇眼科
  • 3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角膜内皮细胞压力调节培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模拟前房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后弹力层撕除联合酶消化法分离及纯化角膜内皮细胞,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板内,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的无压力培养;B组为压力仿生培养,压力设为2.0 kPa(14.66 mm Hg).倒置显微镜定期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规律,神经元烯醇化酶免疫法鉴定细胞来源;苏木素-伊红染色及扫描和透射电镜分析细胞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检测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情况.结果 获取的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抗体表达阳性,证实为角膜内皮细胞表型,无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污染.两组细胞分别培养120~144 h后,压力仿生培养组见细胞扁平,胞质丰富,细胞排列紧密,呈铺路石状,六边形细胞居多;常规培养组细胞在形成单层的时间上与压力仿生培养组并无差异,但细胞以多角形为主,大小不一,细胞中颗粒样物质较多.扫描电镜下压力仿生培养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成连接紧密的单层,形态为多边形,表面微绒毛丰富,细胞间伸出足突相连,与底物贴附紧密,而常规培养组细胞脱片现象较明显.压力仿生培养组荧光标记的磷酯结合蛋白-碘化丙啶(Annexin V-FTTC/PI)细胞凋亡检测示细胞存活率为98.2%,早期凋亡率为0.7%,末期凋亡率为1.0%,死亡率为0.1%,而常规培养组细胞相对应上述检测值分别为92.2%,5.2%,2.3%及0.3%,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94.0,P<0.01).培养96 h后压力培养组角膜内皮细胞间ZO-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低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生物学活性有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表现为时间敏感性,建立了全新的角膜内皮细胞压力仿生培养模式,为体外进行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与损伤修复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袁进粱玲玲胡晓琴周世有陈家祺幸正茂
关键词:膜蛋白质类
角膜内皮细胞压力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随着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构建工程化角膜内皮细胞移植膜,置换病变或受损的角膜内皮,恢复角膜透明性已成为可能。正常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正向调控作用;高压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梁玲玲袁进廖洪斐石浔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细胞凋亡
高压力培养下角膜内皮细胞凋亡的启动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压力培养下角膜内皮细胞凋亡的启动机制。方法原代兔角膜内皮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后,在50mm Hg(1 k Pa=7.5 mm Hg)压力条件下,培养1 h、2 h、24 h,另设正常压力(15 mm Hg)作为正常压力组,培养24 h。第一代兔角膜内皮细胞融合达70%~80%后,细胞在加压前1 h分别使用浓度均为10^(-6)mol·L^(-1)抗Caspase-8和抗Caspase-9预处理,然后置于压力装置中,压力设定为50 mm Hg,培养24 h后检测蛋白Bcl-2和P53表达,并且以无抑制剂处理的50 mm Hg压力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各组培养的细胞均经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P53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兔角膜内皮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的含量。结果 50 mm Hg压力组角膜内皮细胞,加压1 h、2 h、24 h P53的表达量分别为0.651±0.007、0.805±0.006、0.839±0.011,较正常压力组(0.033±0.004)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50 mm Hg压力组随着加压时间的延长,角膜内皮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各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50 mm Hg压力组中加压1 h、2 h、24 h Bcl-2的表达量分别为0.590±0.009、0.724±0.005、0.314±0.016,较正常压力组(0.081±0.013)反应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50 mm Hg压力组各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实验发现正常压力组培养24 h后,细胞核呈蓝色,胞浆中无细胞色素C释放;50 mm Hg压力组培养1 h可见部分细胞胞浆呈红色,提示细胞色素C释放进入到胞浆内,随着加压时间延长荧光强度增加,加压24 h见胞浆内出现广泛红色强荧光。抗Caspase-9和抗Caspase-8预处理组的角膜内皮细胞P53表达量分别为0.535±0.007、0.703±0.010,较对照组(0.727±0.021)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抗Caspase-9和抗Caspase-8预处理组中Bcl-2的表达量呈抑制性下降,分别为0.312±0.003、0.442±0.011,较对照组(0.501±0.011)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梁玲玲袁进幸正茂廖洪斐
关键词:高压力角膜内皮细胞凋亡
压力仿生培养对兔角膜内皮细胞调控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体外压力仿生培养系统下不同梯度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调控作用。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兔角膜内皮细胞。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第一代兔角膜内皮细胞分为五组:A组为无压力常规培养(空白对照),B组为正常压力仿生培养(15 mmHg),C组为压力波动组,将压力设为15mmHg、25 mmHg、20 mmHg、10 mmHg,D组30 mmHg压力培养,E组50 mmHg压力培养。细胞均培养24h,免疫法鉴定原代角膜内皮细胞,HE染色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主要指标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存活率。结果获取的所有细胞证实为角膜内皮细胞表型,无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污染。五组细胞分别培养24h后,经HE染色和电镜检测发现正常压力微环境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排列紧密,六边形细胞居多,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细胞核染色质丰富,而高压力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差,细胞间隙加大。经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正常压力组、30 mmHg组、压力波动组、50 mmHg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8.16±0.45)%、(78.83±1.65)%、(70.2±3.54)%、(41.33±0.25)%(P=0.016)。高压力培养组中随着压力的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细胞活性显著下降。结论正常压力微环境培养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高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损伤性,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
梁玲玲袁进幸正茂廖洪斐
关键词:微环境角膜内皮细胞
高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微观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高压力对兔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微观机制。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仿生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第一代兔角膜内皮细胞(rabbi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RCEC)分为五组:A组30 mm Hg压力组,B组压力波动组,将压力设为15~25~20~10 mm Hg,每个压力持续6小时,C组50 mm Hg压力组,D组正常压力组,E组无压力组。免疫法鉴定原代角膜内皮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蛋白Bc L-2和P^(53)表达;RT-PCR检测Fas/Fas L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主要指标兔角膜内皮细胞蛋白Bc L-2、P^(53)表达以及Fas/Fas L和Cytc的表达。结果获取的所有细胞证实为角膜内皮细胞表型,无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污染。细胞分别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高压力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而受损的细胞大部分处于凋亡状态;Western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在30 mm Hg组、50mm Hg组和压力波动组中蛋白P53相对表达量(OPTDI_(P53)/OPTDI_(actin))分别为(0.253±0.014)、(0.670±0.019)、(0.474±0.016),明显高于正常压力组(0.009±0.003)(F=1210,P=0.000);RT-PCR检测各组中各时间段Fas/Fas L的表达均为阴性;在高压力组中,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细胞胞浆中Cytc呈阳性表达。结论高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是通过细胞凋亡介导,而压力调控下细胞凋亡途径的启动是角膜内皮细胞Cyt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通过激活凋亡的内源性途径实现。
梁玲玲袁进幸正茂廖洪斐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高压力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青光眼急性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体外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方法采用后弹力层撕除联合酶消化法获取角膜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实验分两组:A组:急性压力增高组,压力为6.67 kPa;B组:压力仿生培养,压力为2.0 kPa。倒置显微镜定期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规律;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台盼兰-茜素红染色观察高压对细胞的损伤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胞浆中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主要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凋亡率及胞浆中CytC的表达。结果获取的细胞经免疫法证实为角膜内皮细胞表型。两组细胞分别培养24 hr后,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高压力组的早、晚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40±0.95)%和(41.37±1.29)%;而正常压力组早、晚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7±0.40)%和(0.7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免疫荧光检测到高压力组角膜内皮细胞胞浆CytC呈阳性表达。结论高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呈时间敏感性。
梁玲玲袁进陈家祺廖洪斐幸正茂周世有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眼压凋亡
波动的压力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波动的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第一代兔角膜内皮细胞分为两组:A组为压力波动组(压力设置为:15 mm Hg^25 mm Hg^20 mm Hg^10 mm Hg,每个压力持续6 h;1 kPa=7.5 mm Hg);B组为30 mm Hg压力组;C组为无压力组。三组细胞分别培养24 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原代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染色检测细胞活性,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获取的所有细胞证实为角膜内皮细胞表型,无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污染。三组细胞分别培养24 h后,经台盼蓝-茜素红染色和HE染色证实:两个压力培养组的细胞活性较无压力培养组明显下降,其中压力波动组的细胞活性低于30 mm Hg压力组。同时无压力组、30 mm Hg压力组和压力波动组细胞中P5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50±0.005、0.253±0.014、0.670±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证实了高压力及非生理性波动的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均具有损伤作用。
幸正茂梁玲玲袁进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微环境
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临床病程及诊断要点,评价角膜移植手术的介入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9例,均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病变角膜HE染色明确病变性质,追踪术后视力变化、植片透明性以及手术后远期疗效。结果 9例患者术前视力中位数为HM,术后末次随访视力中位数为10/200,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6~36个月)未见病变复发,植片远期透明率为90%。3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眼压升高,予降眼压药物后控制;3例患者早期发生前房出血,予止血药物,1例出血多需行前房冲洗。1例患者行再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论棘阿米巴角膜溃疡感染临床体征不典型性易导致误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及早行治疗性角膜移植联合规范抗棘阿米巴药物应用是治疗的关键。
李星仪黄薇岚袁进林晓蕾陈家祺
关键词: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疗效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