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46)

作品数:51 被引量:498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锡喜卢家楣刘昊周敬山贺雯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文化科学
  • 10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2篇艺术

主题

  • 11篇德育
  • 11篇教育
  • 8篇政治
  • 8篇社会
  • 8篇思想政治
  • 8篇课程
  • 7篇政治理论
  • 7篇政治理论课
  • 7篇思想政治理论
  • 7篇思想政治理论...
  • 7篇主义
  • 7篇理论课
  • 7篇价值观
  • 6篇高校
  • 5篇大学生
  • 5篇社会主义
  • 5篇社会主义核心
  • 5篇社会主义核心...
  • 5篇社会主义核心...
  • 5篇教学

机构

  • 12篇上海师范大学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上海市教育科...
  • 3篇上海体育学院
  • 3篇上海外国语大...
  • 3篇上海市教育委...
  • 2篇巢湖学院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上海对外经贸...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上海立信会计...
  • 2篇黄山学院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陈锡喜
  • 3篇卢家楣
  • 2篇周敬山
  • 2篇闫志英
  • 2篇龚正伟
  • 2篇夏正江
  • 2篇王亚南
  • 2篇姚本先
  • 2篇陆烨
  • 2篇鲍金
  • 2篇汪海彬
  • 2篇胡庆芳
  • 2篇赵勇
  • 2篇庞维国
  • 2篇贺雯
  • 2篇刘昊
  • 2篇蔡广
  • 1篇胡涵锦
  • 1篇陈宁
  • 1篇唐晓晨

传媒

  • 7篇思想理论教育
  • 4篇现代教学
  • 3篇心理学报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思想政治课研...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课程.教材....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外国中小学教...
  • 1篇地理教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探索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25篇2015
  • 4篇201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2015年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必须厘清三个思路:确立"理直气壮"讲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突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当代价值的认识,自觉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立场",并把"气壮"置于"理直"的基础上;发挥"资政"和"育人"相结合的实践功能,面向社会实践问题,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握"照本"而"不宣科"的基点,提高理论思维和价值评价能力的重点,以及"浅入深出"的切入点;把"固本外联"作为必要前提,凝练学科建设方向,把队伍建设的重点转向经典著作研读及其联系实际的思考,把研究的重点转向重大现实和理论难题,同时加强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交流。
陈锡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理直气壮资政育人
大中小学体育德育一体化实践探索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大中小学体育德育一体化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上海的部分大中小学在分析体育德育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意趣设计教育内容,开展了大中小学体育德育一体化试点探索。对试点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当下推进大中小学体育德育一体化有三个关键环节:研制大中小学体育德育一体化育人目标、实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体化改革以及开展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一体化培训。
王从春杨琼
关键词:一体化
艺术德育目标的评估与践行——基于高校调研数据之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课堂教学容易出现德育和美育缺乏。针对这一情况,作者尝试从不同方面分析艺术德育目标,并于2015年对全国96所高校的近5 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对艺术德育目标的认同度分析入手,探讨它的评估意义和践行路径。
宋欣阳刘昊徐佳琪
关键词:高等教育认同度
学生素质发展视野中的课程衔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素质是指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征,是探讨课程衔接的一个重要视角。课程衔接在思路上要考虑多个维度,衔接的主体是结构性衔接。从学生素质发展角度实现课程衔接的步骤有三:从素质发展角度构建课程衔接的主轴;以持续发展的思路大致设计各个学段的课程;寻求课程衔接的精细化。
丁念金
关键词:课程衔接维度
德育过程中的关键教育事件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关键教育事件在相关教育目标达成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事件。它具有主题鲜明、事件典型、效果显著等基本特征。呈现需要包括背景介绍、创意设计、事件描述、反思总结等要件。评价关键教育事件使用效果,需要关注学生认知、情感及行为方面的积极变化。
胡庆芳
关键词:德育关键教育事件
上海市普通高校艺术活动的美育实施路径及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近年来,上海市各高校深入开展校园美育,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在校园仪式中融入艺术活动、校内艺术团或艺术类社团的展演、思想主题性校园艺术活动、才艺选拔、与社会联动、参与国内外交流和比赛等多方面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和社会影响。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问卷调查,也可以证实这一点。但同时,调查数据经过分析也反映出高雅与通俗活动互为消解、民族文化类艺术活动开展相对不足、学校与院系活动之间缺乏整体衔接和设计、新媒体的运用水平与监督工作还有上升空间等情况。对此,高校艺术活动决策者、艺术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应进一步深化合作,纠正部分校园艺术活动的"过度娱乐化"倾向,鼓励大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创新意识并突出中国时代精神,加强对仪式类艺术活动的重视,并继续扶持民族性艺术元素。
刘昊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生艺术活动美育
感戴情绪的发生条件:认知评价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感戴情绪是指个体在接受他人帮助后所体验到的感激心情,这种情绪是伴随着个体对帮助情境的评价而产生的。为了揭示感戴情绪发生的认知条件,研究以自编8种不同实验条件的情境故事为刺激材料,采用2×2×2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考察被试对动机、代价、价值三个变量的认知评价,揭示感戴情绪产生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对施恩者动机、施恩者付出的代价以及恩惠价值的评价是受惠者产生感戴情绪的认知条件;施恩者动机、施恩者付出的代价、恩惠价值各自独立地对感戴情绪的发生产生影响;知觉到的利他动机、高代价和重要价值能产生更为明显的感戴情绪。
张敏张萍卢家楣
“社会与情绪学习”的理论基础与课程形态被引量:7
2016年
"社会与情绪学习"是一个旨在帮助儿童和成年人发展和提高有效生活所需技能的过程,具体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技能、负责任的决策等五项核心技能。"学术、社会和情绪学习协作组织"一直致力于将"社会与情绪学习"列为美国学校教育必修课程,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140个国家的教育部发布了实施"社会与情绪学习"的十大基本原则,开始在全球范围推广,中国也开始探索各个层面的"社会与情绪学习"项目。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本文探讨"社会与情绪学习"的理论基础与课程形态,从脑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其合理性进行论证,并探究实践中的"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形态。
许苏夏正江赵洁
关键词:课程形态
随迁儿童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5
2015年
元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或看法,消极元刻板印象的激活会导致群体成员的一种社会心理困境和认知不平衡状态,诱发压力和害怕体验,并损害其行为表现。研究采用工作记忆的N-back范式,对随迁儿童的元刻板印象威胁效应进行探讨。实验通过让被试根据不同指导语写形容词的方式,操纵了"威胁"和"无威胁"的条件,并考察不同条件对群际焦虑和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如下:(1)威胁组被试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无威胁组;(2)在工作记忆的3个任务难度中,威胁组被试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无威胁组;随着难度的增加,威胁组和无威胁组被试的正确率都显著下降;(3)在工作记忆的3个任务难度中,威胁组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威胁组;随着难度的增加,威胁组和无威胁组被试的反应时都显著增长,且组别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显著;(4)群际焦虑在元刻板印象与工作记忆任务的正确率(中等难度任务)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元刻板印象与工作记忆任务的反应时(中等难度任务)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在激活随迁儿童的消极元刻板印象后,产生了明显的元刻板印象威胁效应。
孙亚文贺雯罗俊龙
关键词:工作记忆中介作用
作为活动系统的教师师徒带教研究——文化历史活动的视角被引量:3
2015年
"一对一/多"、"多对一/多"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师师徒带教的基本形态。"院—校—基地"协作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新兴的带教模式,是院校协作中延伸的新方向,因应了国际教师教育中对专业学习社群的吁求,促进了对传统带教模式的改进。利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分析框架,探索不同教师师徒带教模式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内部、要素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加深对师徒带教这一活动体系运作机制以及变革的认识。基于CHAT理论本身的不足,提出了跨文化比较、实证调研等"师徒带教"未来的研究方向。
刘胜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