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13ZHFD04)
- 作品数:6 被引量:99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飞杜云素钟涨宝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弃地”进城到“带地”进城:农民城镇化的思考被引量:20
- 2013年
- 中国农民城镇化不能回避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城镇化的实质是"弃地"城镇化。计划经济时期,农民进城后拥有城市全方位的福利保障,"弃地"城镇化有其合理性。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继续采用"弃地"城镇化模式,形成"半城镇化"困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弃地"城镇化的合理性基础已经丧失,且不符合农民的实践理性。因此,有必要赋予农民明确的农村土地权利,让农民"带地"城镇化。从社会良陛运行的角度看,"带地"城镇化有利于提升进城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他们实现向上社会流动。
- 李飞杜云素
- 关键词:农民城镇化农村土地制度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家庭集中居住意愿研究——基于江苏扬州和湖北荆州的调查被引量:20
- 2013年
- 以家庭为分析单位的调查发现,农民家庭对集中居住政策了解程度不高,集中居住意愿不高。在经济理性主导下,农民家庭的非农户口人数比例、房屋结构、集中居住政策了解程度是农民家庭集中居住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区域农民家庭集中居住意愿存在显著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前者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政府对农民集中居住的政策支持力度大,满足了农民家庭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了农民家庭的集中居住意愿;后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小,农民家庭选择集中居住主要出于房屋更新的需要,集中居住意愿相对偏低。
- 杜云素钟涨宝李飞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家庭集中居住意愿
- 农民“带地”城镇化:争议及其应对被引量:3
- 2014年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顺利推动农民城镇化必须厘清农民和农地的关系。学界对农民是否"带地"城镇化存在争议,指出"带地"城镇化不利于农民享有均等的农地承包权、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本文认为这两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政策设计加以避免。具体而言,在确保农民均等的地权方面,应坚持农地集体所有,严控农户农地承包权规模,放宽农地经营权规模,同时,确认农民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农业兼业化不妨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地租亦不影响农业规模化的实现,关键是制定规范合理的农地流转制度,划定地租的最高界限,同时,应加大国家支农力度和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使各种惠农政策真正服务于农业经营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 李飞
- 关键词:农民城镇化农地制度
- 中国村落的历史变迁及其当下命运被引量:21
- 2015年
- 村落因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在家户制传统下,中国传统村落的自主性相对较低,但实质仍是共同体,形成了"国家—士绅—村落"三者互构的治理模式。自晚清现代性转型以来,村落先后经受了国家和市场力量的冲击,但并未解体,这从经验层面说明了村落共同体的功能不可替代。由此,虽然当前国家和市场对农民的影响日趋增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村落的终结,而是实现转型,从传统封闭自律的生产生活共同体走向现代开放自为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规避市场对村落的僭越,国家理应承担保护责任,但村落的未来仍取决于农民的主体实践。
- 李飞杜云素
- 关键词:村落共同体
- 农民集中居住背景下村落熟人社会的转型研究被引量:31
- 2013年
- 农民集中居住解构了传统村落熟人社会的基础,极有可能促成农民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成为一个陌生人的社会。现代社会逐渐蜕变为市场化的、陌生人的风险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由于以社区为基础的熟人社会能够满足人们本体性安全的需要、社会交换的需要,以及合作应对风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农民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中建构一个"类熟人社会"结构,重构人们新的社区身份意识和协作意识,将农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整合为居民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和意义共同体。
- 李飞钟涨宝
- 关键词:农民集中居住熟人社会
- 欠发达地区农民集中居住实现策略探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现阶段,为应对乡村普遍存在的过疏化问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必要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有序实现农民集中居住。欠发达地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主要面临农户非农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和建设资金不足3个方面的困难。为此,从长远来看,应着力提升本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大力培育二、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真正吸引农民集中居住。就近期而言,可以积极谋划,稳步有序地实现农民集中居住。
- 李飞钟涨宝
-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民集中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