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2067Y)
-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成科张建狮赵金仁刘宝峰王夫运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青海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玉树7.1级地震余震重新定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10-04-14—12-31日发生的玉树地震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表明:余震分布区随时间发生转移,与应力增长区变化有关。余震分布呈现空间非均匀性,隆宝两侧的余震在密集程度、分布带宽度以及震源深度上均存在差异。玉树地震余震主要发震构造为倾向北东、倾角近乎直立的甘孜-玉树断裂带北支。隆宝西北的高密度余震群不仅与玉树-隆宝断裂有关,更主要是与近垂直于玉树-隆宝断裂的北东向"软弱面"有关。
- 刘巧霞沙成宁杨卓欣段永红
- 关键词:玉树MS7.1地震双差地震定位法余震分布发震构造
- 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重新定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正>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37秒,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结隆乡至结古镇之间发生了Ms7.1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于33.2°N/96.6°E,震源深度14km。玉树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的甘孜...
- 刘巧霞沙成宁杨卓欣段永红
- 利用流动台网余震资料修正玉树主震及余震震源位置参数
- 2016年
- 1研究背景和立项依据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玉树地震及余震活动为研究玉树震区深部发震构造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但通过分析地震位置(以主震为例)与区域固定台站的分布关系可看出,玉树地震震区地震台站稀疏且分布不均。
- 关键词:余震活动主震震源台网
-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二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文登-阿拉善左旗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被引量:32
- 2014年
- 利用超长观测距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探测技术,获得了近东西向横穿华北克拉通不同块体的反映地壳.上地幔岩石圈结构的不同深度、不同属性地震波震相特征数据.通过对各个块体内的地震波震相特征对比分析研究,除识别出地壳内常规的Pg波、PCi波、PmP波和Pn波外,还清楚的对比出了岩石圈尺度的两组震相PL1和PL2波.经过一维、二维地震走时及波形拟合,获得了沿剖面长约1500km的不同块体的壳幔二维速度结构与构造特征.结果表明:沿剖面地壳及岩石圈自东向西加厚趋势的明显,但各组地震波反、折射界面在各个块体内又显示出局部变化明显等特征.结晶基底在各个块体内变化较大,在华北凹陷盆地内最深达到7.8km,在胶东半岛及太行吕梁地块较浅约2.0km;莫霍界面形态整体显示出东浅西深,在鄂尔多斯块体内最深达到46km,而在华北断陷盆地内显示隆起特征;L1界面仅在太行山以西区域显示,深度约为80km,变化较缓.岩石圈L2界面东浅西深在75~160km范围内变化,在太行山以西有一急剧加深趋势,形成一个陡变带.
- 王帅军王夫运张建狮嘉世旭张成科赵金仁刘宝峰
- 关键词:岩石圈
- 玉树震区及邻近地区壳幔速度结构特征被引量:8
- 2014年
- 对获得的玉树震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利用正演拟合地震测深方法进行处理与计算,获得了玉树震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和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地壳呈层状结构,研究区结晶基底界面起伏较大,玉树附近下方较厚达8km左右,在400.0km桩号向北至温泉方向基底结构逐渐减薄为2.5km.基底界面的凹陷、隆起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壳厚度由囊谦、玉树附近的72km向南、北逐渐减薄为62km.在200.0 ~ 400.0km桩号之间二维速度等值线及壳内界面起伏变化较大,在玉树附近下方莫霍面有一弧形凹陷.
- 张建狮王夫运刘宝峰王帅军赵金仁张成科李怡青刘巧霞刘兰
- 关键词:地震测深玉树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