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JXQX2008Z05)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刘熙明马中元吴琼李德俊许爱华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省气象局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冻雨
  • 2篇逆温
  • 2篇环流
  • 1篇对流云
  • 1篇对流云团
  • 1篇云团
  • 1篇阵风锋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探空
  • 1篇探空资料
  • 1篇逆温层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概况
  • 1篇气候特征
  • 1篇热力
  • 1篇热力结构
  • 1篇微物理
  • 1篇微物理过程
  • 1篇物理过程
  • 1篇西风

机构

  • 5篇江西省气象局
  • 2篇江西省人工影...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贵州省气象科...
  • 1篇江西省气候中...

作者

  • 3篇刘熙明
  • 2篇李德俊
  • 2篇马中元
  • 2篇吴琼
  • 1篇支树林
  • 1篇贺志明
  • 1篇吴万友
  • 1篇许爱华
  • 1篇邹海波
  • 1篇王霞

传媒

  • 4篇气象与减灾研...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08年初江西中部冰雪风暴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三维对流云模式,对2008年2月1日江西省中部的一次冰雪风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方案分方案A和方案B,方案A云中水物质包括水汽、云水、雨水、冰晶、雪、霰共6类,方案B云中水物质包括水汽、云水、雨水、冰晶、雪共5类。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微物理过程中不包括霰粒项模拟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冰晶在雪产生的初始阶段起着主要作用,但以后时段风暴内的冰晶效应使风暴内过饱和水汽在雪片上的凝华增长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李德俊刘熙明吴万友王霞
关键词:微物理过程
江西省冻雨气候概况和环流特征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59─2008年江西省冻雨天气过程的气候概况进行归纳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其间18次典型区域性冻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热力层结、影响系统。结果表明,江西省冻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全省冻雨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间多、南北少的特征,各地冻雨分布极不均匀。在环流形势上,500hPa高纬地区有阻塞高压,以乌拉尔山阻高最多,鄂霍茨克海有深厚冷涡,咸里海为低压区,巴尔喀什湖附近有横槽;低纬地区在孟加拉湾到中国西南地区存在稳定的南支低槽;对流层中低层存在切变线,700hPa西南气流强盛,急流轴最大风速超过16m/s;850hPa锋区强盛,0℃等温线位于赣中南部到赣南北部;对流层中低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地面冷空气多从中路(河套地区)入侵,蒙古冷高压异常强大,为冻雨的产生提供了热力条件。
郑劲光吴琼刘熙明
关键词:冻雨气候特征环流热力结构
九江地区一次无降水致灾大风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使用常规地面观测、风能观测、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6月5日23时—6日01时,江西九江地区出现的一次无降水致灾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冷涡槽后强大的西北气流、925hPa波动型辐合线和异常3h变压是造成这次无降水致灾大风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和动力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在消散过程中,强烈下沉气流冲击地面形成阵风锋,即使对流云团消散后,这股下沉气流仍惯性移动,并继续影响下游长达百余千米范围;阵风锋前沿边界会造成大气折射率的改变,雷达可以从反射率和速度场上探测到这种不连续面的窄带回波。窄带回波移动速度可以定性判断地面大风级别,移速大风力大,移速小风力小。
马中元许爱华贺志明李德俊支树林
关键词:对流云团阵风锋
定量诊断2008年初南方罕见冰冻雨雪天气
根据水平分辨率为2.5°×2.5°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每三小时一次的水平分辨率为0.25°×0.25°的TRMM(热带降水测量)卫星3B42类降水观测资料,利用改进后的局地经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不用地转风...
邹海波刘熙明吴俊杰吴珊珊袁卓建王四化
关键词:经向环流西风急流逆温层
文献传递
基于探空资料的江西典型冻雨天气过程垂直结构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1959—2008年发生在江西的典型冻雨天气过程的大气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冻雨的形成与大气饱和层、冰晶层、暖层、逆温层、冷层及特征物理量等因素的关系密切。对流层中下层的大气呈饱和或准饱和的逆温状态,饱和层顶位于暖层之上是冻雨发生的主要层结特征。冰晶层底部的平均高度为675hPa,平均厚度为2309m;暖层底部的平均高度为834hPa,平均温度为4.1℃,平均厚度为1765m;逆温层的平均温差为7.5℃;冷层的平均厚度为1668m,平均最低温度为-3.9℃;平均地面最低温度为-1.2℃;冻雨发生时大气整层比湿积分指数须增大为1000以上,干暖盖强度指数须降到-5℃以下。
王华军刘熙明吴琼马中元
关键词:冻雨逆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