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02300410197)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杰鲍林林李冬李相昆李晓凯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新乡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改良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除磷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改良氧化沟试验装置处理生活污水。为了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对改良氧化沟的曝气量进行了优化,在氧化沟的前三个廊道设置缺氧区,将其运行方式改变为缺氧—厌氧—缺氧好氧,在提高氮磷去除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试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阶段,二沉池出水COD_(Cr)、TN、NH3 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7 mg/L、8.9 mg/L、0.5 mg/L和0.39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3%、99%和92%,均稳定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2002)一级A标准要求。
- 鲍林林程庆锋李冬任雪慧张杰
- 关键词:改良氧化沟脱氮除磷溶解氧
- 常温低基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及其稳定性被引量:13
- 2013年
- 以上向流生物滤池为反应器,以实验室内氧化沟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先培育好氧生物膜,后转为厌氧环境培育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常温低基质浓度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控制反应器进水pH为7.50~7.80,NH4+-N为30~40 mg/L,NO2--N为35~50 mg/L,温度为20~25℃。224 d以后,反应器启动成功。在稳定运行阶段,出水亚硝氮和氨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 mg/L和4.6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3%和90.1%,去除比例为1~1.8∶1,主要集中在1.4~1.5∶1,亚硝氮和氨氮去除的容积负荷分别为104.2 mg/(L.d)和146.0 mg/(L.d)。
- 鲍林林赵建国李晓凯李冬张杰
-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稳定性常温
- 亚硝酸盐氮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为全面评价亚硝酸盐氮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采用两个SBR系统,模拟厌氧/好氧及厌氧/缺氧(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除磷系统,分别考察亚硝酸氮对二者的影响.结果显示:亚硝酸盐氮对好氧除磷系统的影响远大于缺氧除磷系统,亚硝酸盐氮对好氧和缺氧除磷在每克挥发性悬浮固体加入0.88和6.72 mgNO 2--N时会对生物活性产生抑制.同时发现在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基础上采用逐渐增加亚硝酸氮质量浓度的方法驯化聚磷污泥,可以增加污泥对亚硝酸盐氮的适应性,并最终可以选择亚硝酸氮作为唯一电子受体吸磷,但其除磷效率低于以氧和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除磷系统.
- 鲍林林李相昆李冬孔祥吉赵焱张杰
- 关键词:生物除磷聚磷菌电子受体
- 碳源类型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1年
- 选择乙酸钠、丙酸钠和葡萄糖三类典型碳源,分别考察其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碳源的短期改变实验表明,反硝化聚磷菌对乙酸钠和丙酸钠的利用没有选择性,两者效率相近;葡萄糖作为碳源造成系统除磷能力的大幅度下降。对不同碳源系统的长期实验结果表明,以丙酸钠为碳源的除磷系统的长期运行效果与以乙酸钠为碳源的系统相近,以葡萄糖为碳源造成了系统除磷效果的恶化,聚磷菌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 鲍林林李相昆张杰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聚磷菌聚糖菌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