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1BA701A55-32)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元芬李祥陈建伟高锦飚张之磊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石膏
  • 4篇煅石膏
  • 2篇光谱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药效
  • 1篇药效比较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发射
  • 1篇原子发射光谱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肉芽
  • 1篇肉芽组织
  • 1篇扫描电镜观察
  • 1篇生肌
  • 1篇生石膏
  • 1篇微量元素
  • 1篇微量元素分析
  • 1篇晶形

机构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东南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6篇刘元芬
  • 5篇李祥
  • 4篇陈建伟
  • 3篇高锦飚
  • 2篇张之磊
  • 1篇李凡
  • 1篇周一彪
  • 1篇项晓人

传媒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中南药学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石膏的不同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比较测定石膏含量的两种方法。方法:EDTA滴定法。结果:EDTA滴定中,钙黄绿素法较钙紫红素法更具有 灵敏性、准确性、可靠性。结论:石膏的含量测定应采用钙黄绿素法。
刘元芬李祥
关键词:石膏钙离子EDTA
石膏炮制前后红外光谱的特征分析与鉴定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比较石膏炮制前后的红外光谱特征差异,分析其化学组成的变化规律。方法:运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生石膏及煅石膏进行分析。结果:来自11个不同产地生石膏的红外光谱图相似度可达到96%以上;炮制前后的石膏红外光谱图有明显差异。结论: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炮制前后石膏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刘元芬李祥高锦飚陈建伟
关键词:煅石膏红外光谱分析
石膏炮制前后的生肌药效比较研究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考察生、煅石膏的生肌作用。方法于大鼠背部两侧脱毛区用手术刀切割直径约为1.5cm圆形创口2个,间距约为2cm,深达肌层,肌层伤口厚度约为0.15cm,建立大鼠肌层创口模型。将40只形成创口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贝复济治疗组、生石膏治疗组、煅石膏治疗组。然后于创口处分别撒敷生、煅石膏细粉,喷洒药物贝复济,分别于第8和第14天观察创口肉芽组织的修复状态。结果煅石膏治疗组与模型组和生石膏治疗组比较,大鼠创口成纤维细胞数、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和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面积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贝复济治疗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石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煅石膏能促进大鼠伤口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形成,加快肉芽组织增生,从而促进皮肤创口的愈合。石膏煅制后药效发生改变,具有生肌作用。
李祥刘元芬项晓人周一彪张之磊
关键词:石膏煅石膏创口肉芽组织生肌
石膏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考察石膏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变化情况。方法对各地生品、炮制品进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比较石膏炮制前后的微量元素变化。结果在各产地的石膏生品中,Al,Co,Cu,Fe,Mg,Si,Sr,Zn这几种元素全部或大部分被检出。高温煅制后,各地石膏的微量元素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只有Sr的含量相对增加,煅石膏纯度相对较高。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简便快捷,可用来考察石膏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变化情况。
刘元芬李祥高锦飚陈建伟
关键词:石膏煅石膏微量元素原子发射光谱
石膏炮制工艺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优选石膏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酥脆程度、失水率及CaSO4含量为考察指标,对石膏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煅制时将石膏粒度控制在100目~直径0.5cm^2,温度650℃,炮制1.5h,效果最佳。结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合理可行,所得煅石膏符合药典标准。
高锦飚陈建伟刘元芬李祥
关键词:石膏正交试验
生、煅石膏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鉴定不同炮制温度下的石膏晶形结构。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图谱清楚地显示了各炮制温度下的石膏晶形结构和形状区别。结论扫描电镜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可以用于鉴定不同温度炮制状态下的石膏。
陈建伟李凡刘元芬张之磊
关键词:生石膏煅石膏晶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