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969)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郭明辉赵西平郭平平王莹陈磊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阿木尔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气候
  • 7篇人工林
  • 4篇气候变化
  • 2篇杨木
  • 2篇生长轮
  • 2篇生长轮宽度
  • 2篇实证
  • 2篇实证分析
  • 2篇气候因子
  • 2篇响应函数
  • 2篇木材
  • 2篇管胞
  • 2篇管胞形态
  • 1篇造纸
  • 1篇造纸业
  • 1篇樟子松
  • 1篇纸业
  • 1篇青杨
  • 1篇人工林杨木
  • 1篇纤维

机构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阿木尔林业局

作者

  • 7篇郭明辉
  • 6篇赵西平
  • 3篇郭平平
  • 1篇陈建名
  • 1篇陈磊
  • 1篇胡建鹏
  • 1篇朱熙岭
  • 1篇王莹

传媒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山西建筑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6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人工林大青杨木材生长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实现人工林大青杨优质木材的定向培育,以人工林大青杨木材为研究对象,运用响应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工林大青杨木材生长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人工林大青杨木材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的影响可以达到21%;相对湿度是影响大青杨木材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最主要的气候因子,其中1月的相对湿度影响最大,回归系数为-0.367。
陈磊郭明辉
关键词:气候因子响应函数
气候因子对人工林杨木纤维形态特征影响研究
2014年
通过测定人工林杨木的纤维形态特征指标,研究了气候环境因子对纤维形态特征的影响规律,并计算了二者的相关系数,获得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人工林杨木的材质材性以及探讨优质人工林培育技术奠定研究基础。
朱熙岭郭明辉胡建鹏陈建名
关键词:气候因子人工林杨木
人工林樟子松生长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009年
应用响应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东北地区人工林樟子松生长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前1年4月至当年9月的气候变化可以解释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的44.1%。温度是影响樟子松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最主要的气候因素,其中,当年6月平均气温对其影响最大,回归系数达到-0.350。
赵西平郭平平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气候变化响应函数
人工林红松过渡带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009年
为了减少红松二次生长影响,正确设计和科学实施红松营林措施,文章运用响应函数分析,研究了人工林红松二次生长造成的过渡带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可以说明过渡带宽度径向变异的43.9%。过渡带宽度主要对温度变化响应显著,当年2、3月份最高地温升高有利于过渡带木材的形成,但是当年4月和7月最低地温升高会抑制过渡带木材的形成。另外,前一年9月和10月日照时间对过渡带木材的形成有显著的滞后影响。
赵西平郭明辉
关键词:人工林过渡带气候变化
适度间伐对人工林大青杨解剖特征和物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以适度间伐和未间伐的人工林大青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适度间伐对人工林大青杨解剖特征和物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间伐对纤维壁厚、壁腔比和长宽比,对早材导管直径、壁腔比、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对胞壁率和木射线组织比量,对生长轮密度和宽度的影响极显著;适度间伐对人工林大青杨的制浆造纸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适度间伐和未间伐的人工林大青杨都是优良的制浆造纸原料,适度间伐的大青杨单位体积木材的纸浆产量较大。
王莹郭明辉李明君
红松木材密度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协整分析对我国东北地区人工林红松木材密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木材密度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在1973~1997年,2、3月平均日照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提高早材密度,而7月份的日照时间延长却不利于提高早材密度;2月气温升高,不利于提高整个生长轮密度平均值;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证实,2月气温短期内对生长轮密度的影响存在2~3年的滞后期。人工林红松的优质培育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
赵西平郭明辉郭平平
关键词:人工林木材密度气候变化
人工林红松管胞形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响应函数分析法,研究了人工林红松管胞形态对前1年4月至当年9月的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选取的气候因子变化与红松管胞壁厚、早材管胞长度和晚材管胞直径的相关关系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是与早材管胞直径和晚材管胞长度存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气候变化对早材管胞直径径向变异的影响程度达52.8%,对晚材管胞长度径向变异的影响程度达72.2%。早材管胞直径和晚材管胞长度对气候变化响应并不一致。早材管胞直径主要对当年4~6月份的降水量响应强烈,当年4月、5月份的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早材管胞直径的形成,但是6月降水增加会抑制早材管胞直径的形成。晚材管胞长度主要对当年6月的气温和地温响应强烈,6月温度升高有利于晚材管胞的伸长。另外,前1年9月日照时间和前1年10月相对湿度对管胞的形成有显著的滞后影响。
赵西平郭明辉
关键词:人工林管胞形态气候变化
壳聚糖在林业及造纸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在简单介绍壳聚糖(Chitosan)性质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壳聚糖在林木培育、林产工业及造纸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壳聚糖在林业及造纸业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赵西平郭平平
关键词:壳聚糖林业造纸业
落叶松管胞形态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对落叶松营林措施的正确设计和科学实施提供依据,运用协整分析法分析、探讨了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与气候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除了早材管胞壁厚度外,其它指标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1973—2003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2月和3月平均气温的升高对于落叶松的管胞长度增加有显著影响,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显示:2月气温短期内对早材管胞长度增加的影响存在4a的滞后期,3月气温短期内对晚材管胞长度增加的影响存在7a的滞后期。2月和3月的日照时间减少,7月份的日照时间增加,有利于增加早材管胞直径,却不利于增加晚材管胞直径。7月份的日照时间增加也有利于增加晚材管胞壁厚,但是日照时间对管胞形态特征的滞后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降水量与管胞形态特征之间的协整关系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赵西平郭明辉
关键词:人工林落叶松管胞形态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