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30110)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张亚平李英潘登蒙世杰门正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基因
  • 2篇自然选择
  • 2篇基因家族
  • 2篇基因组
  • 1篇调控网络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研究
  • 1篇遗传学
  • 1篇英文
  • 1篇正选择
  • 1篇人类基因
  • 1篇人类基因组
  • 1篇人类学
  • 1篇受体
  • 1篇受体2
  • 1篇似然
  • 1篇啮齿
  • 1篇啮齿目
  • 1篇群体遗传学
  • 1篇种群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云南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张亚平
  • 3篇李英
  • 1篇符云新
  • 1篇杨晖
  • 1篇胡鸿兴
  • 1篇谢海兵
  • 1篇门正明
  • 1篇吴东东
  • 1篇蒙世杰
  • 1篇潘登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1篇Journa...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鼠基因组中犁鼻器受体V2R基因的分布和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犁鼻器受体1(V1R)和犁鼻器受体2(V2R)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犁鼻器中执行信息素感受功能的两个多基因受体超家族,它们编码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大鼠和小鼠中已经发现了3个V2R基因家族.本研究对最近更新的小鼠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得63个可能的V2R功能基因,其中新发现了3个V2R基因,并且这3个基因构成V2R超家族中的一个新家族.此外,对这些基因在基因组上的分布以及序列保守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为V2R的功能域研究提供了部分线索,并将对信息素受体的功能研究和全面揭示信息素感知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帮助.
杨晖张亚平
关键词:小鼠基因家族
人类基因组中保守二级结构的纯净化选择及其在转录调控网络中的作用
保守基因组序列是一些在远源物种基因组间仍保持着高度相似性的 DNA 序列。因为与人类遗传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保守基因组序列的研究是近年来比较基因组学的一个热点。保守二级结构是一类自身能折叠形成二级结构的特殊的保守基因组...
谢海兵David M.Irwin张亚平
关键词:SNPDAF转录调控网络
文献传递
啮齿目泌乳刺激素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在大鼠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得到两个泌乳刺激素基因家族的新成员。进一步分析显示该基因家族起源于啮齿目和其他哺乳动物分歧之后,而且大部分基因座位的重排在大、小鼠分歧之前已经完成。但PL-I和PL-II基因簇却是例外,它们在基因树上以物种特异的方式聚类。结合基因转换的检验、染色体上相对位置比较和基因重复时间估计的结果,认为啮齿目PL-I和PL-II基因是物种特异的,它们由一系列在大、小鼠分歧之后发生的基因重复事件形成。结果还揭示了在啮齿目泌乳刺激素基因家族进化过程中持续不断的发生了基因重复和基因分化事件。
李英张亚平
关键词:啮齿目
川金丝猴群体的微卫星多态性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前人在对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群体的44个核基因座位的蛋白质电泳的研究中未检出多态,从而造成对其核基因组的遗传多态性水平仍然知之甚少.为了获取足够的信息并进一步研究川金丝猴在核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检测了来自于3个川金丝猴主要栖息地的32个样本的14个微卫星座位.同预期的一样,在这些微卫星座位上检测到了多态.所有地方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均大于0.5.3个地方群体间存在着显著的分化,其中秦岭和神农架群体之间的基因流最弱.岷山群体和秦岭群体在近期可能均经历了瓶颈效应.对地方群体间有效群体大小比率的估计和群体大小比率的野外观测值非常接近.通过比较线粒体数据,推测川金丝猴的社群结构对其群体的遗传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结果表明,川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不高于其他的濒危动物,因此仍然需要采取有效的遗传保护措施.
潘登李英胡鸿兴蒙世杰门正明符云新张亚平
关键词:川金丝猴微卫星
Evolution of cd59 gene in mammals被引量:1
2007年
The CD59-coding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from 5 mammals by PCR and BLAST, and combined with the available sequences in GenBank, the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rates of mammalian cd59 were calcu- lated. Results of synonymous and nonsynonymous substitution rates revealed that cd59 experienced negative selection in mammals overall. Four sites experiencing positive selection were found by using "site-specific" model in PAML software. These sites were distributed on the molecular surface, of which 2 sites located in the key functional domain. Furthermore, "branch-site-specific" model detected 1 positive site in cd59a and cd59b lineages which underwent accelerated evolution caused by positive selection after gene duplication in mouse.
GONG YuanYing1,2, PENG MinSheng1,2, ZHOU WeiPing1,3,4 & ZHANG YaPing1,4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netic Resources and Evolution,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China
关键词:POSITIVESELECTION
灵长类泌乳刺激素基因的插曲式进化
2005年
采用PCR方法从4个灵长目物种中获得了泌乳刺激素(Prolactin, PRL)基因的第2~5外显子的序列, 结合GenBank中已有的序列, 计算了PRL基因在灵长目中的氨基酸替换速率. 对异义替换速率和同义替换速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 在灵长目进化的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一个枝系有正选择作用的迹象. 此外, 用最大似然(Maximum-Likelihood, ML)法没有检验到任何一个受到正选择作用的位点; 在快速进化时期内发生的所有32个氨基酸替换中, 只有2个位点包含在功能重要的40个氨基酸之内, 提示所发生的氨基酸替换主要集中在功能上并不是很重要的位点上. 此外, 在PRL基因的快速进化过程中, PRL的部分功能被胎盘泌乳刺激素(placental lactogen, PL)所替代. 基于以上原因, 推测发生在灵长目PRL基因的快速进化很可能是选择压力的放松, 而不是正选择作用的结果.
李英段子渊贾璐张亚平
关键词:灵长类GENBANK灵长目最大似然PRL
人类群体中的达尔文正选择被引量:6
2008年
概述了现代人群中存在的大量受达尔文正选择作用的基因,如大脑发育相关基因、免疫基因、生殖相关基因及感觉受体基因等.这些基因的进化特性将会为人类进化、各种疾病机理等研究提供重要线索.随着群体遗传学数据以及比较基因组数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达尔文正选择作用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还介绍了检测正选择作用的常用方法,分析了所面临各种干扰因素,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吴东东张亚平
关键词:自然选择正选择群体遗传学比较基因组学
Positive Darwinian selection in human population:A review被引量:1
2008年
This paper reviews a large number of genes under positive Darwinian selection in modern human populations, such as brain development genes, immunity genes, reproductive related genes, perception receptors. The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ary property of these genes will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 into human evolution and disease mechanism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comparative genomics data, more and more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positive Darwinian selecti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human beings. This paper will also summarize the methods to detect positive selection, analyze the interference factors faced and mak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positive selection.
WU DongDong1,3 & ZHANG YaPing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netic Resources and Evolution,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China
关键词:自然选择达尔文进化论人类学种群遗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