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90313)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少兵唐伟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从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反思高校道德教育被引量:6
- 2012年
- 高校德育课程的尴尬现状主要表现为:德育知识之界限模糊不清,德育实践之修养流于形式,德育信仰之超越渐行渐远。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没有从德育自身的特殊规定性即理性、信仰与德育的内在关系入手进行本真意义的德育。所以需要从理性与信仰关系即德育之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信仰源泉这一基础性的理论层面进行反思。德育在善知识意义上是理性的科学,在心性教化意义上体现为修养的实践,在道德根基与源泉意义上诉诸于神圣的信仰。
- 李少兵唐伟
- 关键词:信仰道德教育
- 莱布尼茨自然正义理论的内涵——从本质形而上学、存在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看
- 2011年
- 莱布尼茨从本质形而上学出发探讨的正义,是知识形态的正义,即名词意义上的正义,类似于必然真理的正义。建立于矛盾原则之上的,这种"知"或"知道"意义上的正义,对应于主体的"能够"和"可能性",关键在于主体的内在认知能力。从存在形而上学出发探讨的正义,是存在和行动样态的正义,即形容词和副词意义上的正义,是偶然真理或事实真理的正义。建立于偶然原则或存在原则基础之上的,"做"或"行动什么"的正义,对应于主体的"应当",关键在于主体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从道德形而上学出发探讨的正义,则是道德、意义、信仰语境中的正义,即感叹词意义上的正义,是基于幸福原则的正义,这种"信"或"愿望什么"的正义,对应于主体的"至善"和"信仰",关键在于主体之外超出主体支配的神圣信仰。
- 李少兵
- 关键词:正义道德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