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5121120003)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欧成华董兆雄刘洪歧夏洪泉唐海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盆地
  • 3篇柴达木盆地
  • 1篇低渗
  • 1篇低渗油藏
  • 1篇油藏
  • 1篇油气
  • 1篇深层油气
  • 1篇水泉
  • 1篇特低渗
  • 1篇特低渗油藏
  • 1篇铜质
  • 1篇中新统
  • 1篇陆相
  • 1篇勘探
  • 1篇勘探潜力
  • 1篇基于计算机
  • 1篇计算机
  • 1篇渐新统
  • 1篇阀套
  • 1篇分析技术

机构

  • 6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欧成华
  • 2篇董兆雄
  • 1篇唐海
  • 1篇曾悠悠
  • 1篇夏洪泉
  • 1篇路俊刚
  • 1篇孙瑜
  • 1篇张道伟
  • 1篇陈世加
  • 1篇刘洪歧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典型陆相特低渗油藏的系统表征方法综述被引量:6
2011年
准确评价开发潜力、确定合理的开采技术政策是特低渗油藏精细表征的根本目标。以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典型陆相特低渗油藏为对象,通过地质、测井、储层建模、油藏工程多学科研究,形成了砂体结构-储层属性-开发潜力一体化系统表征技术方法。依靠高分辨率层序结构识别及精细层序划分,以及多井对比、地质综合解释与开发动态校验等技术揭示了断裂切割薄砂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利用相标志、灰色关联和测井曲线元等方法识别的储集相类型及特征,以及基于岩心刻度综合测井模型解释获得的储层及油层参数,建立了基于三阶段互控技术的储层定量地质模型,刻划了储集砂体的属性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对比,选择两级模糊综合方法评价了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高效开采合理技术政策指标,为实现陆相特低渗油藏原油稳产高产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欧成华唐海夏洪泉刘洪歧
关键词:陆相特低渗油藏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中深层油气成藏条件
2011年
目的探究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油气的成藏条件,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层。方法充分利用野外剖面进行观测,结合室内岩心及油气样分析化验以及地震解释、测井处理等多种资料和手段,在地层沉积和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的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石油性质、油源变化和油气运聚条件。结果区内源岩较发育,生烃能力较强,储盖组合较好,具备形成中小规模油气藏的潜力。结论干柴沟构造G2号圈闭和咸水泉构造X2号圈闭是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欧成华张道伟陈世加路俊刚
关键词:勘探潜力成藏条件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成岩演化及其对储集体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分析化验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储集体岩石学特征、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成岩阶段及成岩演化序列,以及成岩作用对储集体性能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深层储集体主要由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为低—中等的各类砂岩和部分泥灰岩组成;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为主的破坏性成岩作用造成了储集体孔隙空间的大量损失,而以溶蚀作用为主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则使部分储集体恢复了储集性能;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同生成岩、早成岩和中成岩阶段,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褶皱回返引起的表生成岩阶段;受成岩作用影响,主要发育粒间孔、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孔隙结构以微细喉型为主,储集层类型以低孔—特低渗储集层为主。
欧成华董兆雄魏学斌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储集性能柴达木盆地
基于计算机分析技术的滑阀套铸造缺陷去除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计算机分析技术,利用Deform-3D软件分别模拟了压缩量和入模角对铜质筒形铸坯缩孔、缩松类缺陷整体去除的影响。对铜质滑阀套缩孔、缩松类铸造缺陷在塑性变形条件下整体去除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坯料塑性变形前后的相对密度得出了不同条件下铸件缺陷消除的效果。
孙瑜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渐新统—中新统沉积相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0年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渐新统—中新统地层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至今未获突破,沉积相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不够深入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区域地质背景、野外地质剖面、岩芯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分析该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和中新统上干柴构组岩石类型和颜色、沉积构造、古生物等相标志,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等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通过编制单井、剖面和平面沉积相分布图,揭示了沉积相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及规律并建立了沉积相模式。结果表明,沿山呈带状分布的各类滩坝和河道沉积砂体是下一步深入勘探寻求突破的主要方向。
欧成华董兆雄
关键词:沉积相柴达木盆地
吸附储层中CO_2封存与强化采气研究展望被引量:3
2011年
介绍了吸附储层中CO2封存与强化采气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煤层气/页岩气等吸附储层的典型特点,论述了CO2、CH4及其与煤岩/页岩体间的相互作用特征,探讨了吸附储层中封存CO2的前景与优势、CO2封存与强化CH4解吸动力学过程的模拟思路、CO2地下封存的评价方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欧成华曾悠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