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9205)
-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洪松杨静付同刚王克林王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喀斯特小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4
- 2015年
- 土壤剖面饱和导水率(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s)的垂直分布对土壤水文过程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在地质背景特殊的喀斯特地区其研究还相对匮乏。通过测定典型喀斯特小流域内 23 个土壤剖面(0~10、10~20、20~30、30~50、50~70、70~100 cm)土壤 Ks及土壤碎石含量(Rock fragment content, RC)、容重(Bulkdensity, BD)、毛管孔隙度(Capillary porosity, CP)、非毛管孔隙度(Non-capillary porosity, NCP)、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 carbon, SOC)等土壤性质,并结合各样点的坡位(Slope position, SP)、坡度(Slope gradient, SG)、坡向(Slopeaspect, SA)、裸岩率(Bare rock, BR)、土地利用类型(Land-use type, LU)等环境因素,应用偏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小流域 Ks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Ks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并可用对数函数模拟(R2=0.848)。20~100 cm 各层 Ks变幅较小且变异接近,因此在水文模型中可用 20~30 cm 土壤 Ks代替深层。土壤性质中,RC 与 Ks的相关系数(0.484)最大。而环境因素对 Ks垂直分布的影响依次为SP 〉 SG 〉 SA 〉 LU 〉 BR。由此可知,RC 是影响 Ks最重要的土壤性质,而 SP 则是影响 Ks垂直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该结果有利于弄清喀斯特地区降雨入渗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小流域植被恢复及水文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 付同刚陈洪松王克林
- 关键词:饱和导水率典范对应分析
- TDR测定喀斯特地区石灰土含水量的标定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土壤含水量是气候、水文、土壤侵蚀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TDR法因具有方便、快速、精确且不扰动土壤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因受土壤质地、容重、温度等物理因素的影响而必须对其进行标定。本研究采用室内标定(壤土)和田间标定(粗、中、细质土以及三者的组合)相结合的方式,对用TDR法测定的喀斯特地区不同质地石灰土含水量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1)TDR法测定的土壤含水量比烘干法测定值要小,两者最大绝对偏差在室内标定条件下为10.6%,田间标定为12.2%;相应的相对偏差最高分别可达60.3%和32.8%。因此,必须在使用前对TDR进行标定。(2)标定后TDR法测定的土壤含水量精度明显提高,平均绝对偏差低至1.4%~3.1%;室内标定曲线精度略低于田间标定曲线。(3)不同质地组合的TDR法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的标定精度较高(平均绝对偏差为1.5%~2.6%),可用于不同质地土壤含水量标定。本研究结果可用于修订校正研究区及类似区域TDR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结果。
- 杨静陈洪松王升王发傅伟
-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TDR石灰土
- 不同时间尺度喀斯特小流域溪流水文水化学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通过野外定位监测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2013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溪流不同时间尺度(昼夜、次降雨、季节)主要水文水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日尺度无雨条件下,溪流水化学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波动规律,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昼夜间的相互转换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次降雨尺度下,溪流水文水化学过程的日尺度效应被掩盖,水文水化学过程主要受控于前期无雨天数和降雨强度;从季节尺度看,溪流对降雨表现出较快的响应,雨季响应快于旱季,降雨季节分配差异和温度是影响溪流水文水化学变化的主要因素.
- 刘春杨静聂云鹏陈洪松付智勇
- 关键词:降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