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441)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1
相关作者:宫念樵李幸戴晓敏汪晶姜汉英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移植物
  • 2篇源性
  • 2篇树突
  • 2篇髓源性
  • 2篇细胞
  • 2篇分化
  • 1篇短发夹RNA
  • 1篇修饰物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红素氧合酶
  • 1篇血红素氧合酶...
  • 1篇氧合
  • 1篇氧合酶
  • 1篇移植物排斥
  • 1篇移植物排斥反...
  • 1篇移植物血管病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移植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海军工程大学
  • 1篇珠海市妇幼保...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6篇宫念樵
  • 3篇戴晓敏
  • 3篇李幸
  • 2篇赵波
  • 2篇姜汉英
  • 2篇汪晶
  • 1篇黄斯娜
  • 1篇戚小兵
  • 1篇陈知水
  • 1篇伍平
  • 1篇周平
  • 1篇何莹
  • 1篇曾怡
  • 1篇郭胜男
  • 1篇王浩
  • 1篇张冬梅

传媒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珠海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了解珠海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趋势及分布特点,并对出生缺陷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制订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珠海市2011~2013年所有监测机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珠海市2011~2013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23‰,有逐年上升趋势( P<0.01);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并指(趾)、马蹄内翻足、唇裂合并腭裂;男性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围产儿的发生率(P<0.01);城镇人口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乡村(P<0.01)。产妇年龄大于35岁和小于20岁年龄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2.81‰、17.21‰。出生缺陷儿活产率为83.88%。临床诊断和超声诊断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其中产前诊断所占比例为18.76%。结论珠海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应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三级预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贝伟红戚小兵伍平黄斯娜于春荣郭胜男
关键词:围产儿干预措施
Axl-siRNA核转染对髓源性DC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
2013年
目的 将Axl(Anexelekto)-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序列核转染于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前体细胞中,观察转染效率、细胞生长及分化情况.方法 构建Axl-siRNA序列,用核转染法将此序列转染于小鼠骨髓原代细胞并诱导向DC分化;根据是否转染Axl-siRNA,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Axl-siRNA核转染组;转染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水平以评估转染效率;通过锥虫蓝染色观察细胞的存活情况;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记录细胞的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转染后第8天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面标志CD11c+.结果 转染后1~3 d荧光表达率分别为(70.5±6.3)%、(72.6±7.3)%、(68.8±6.5)%,而后荧光逐渐减弱并淬灭;核转染后细胞的死亡率为(21.2±5.4)%;空白对照组细胞在培养的前3d内的生长曲线呈对数增长,第4至6天,细胞数稳定在(2.38~2.47)×10^6/孔,培养后第7、8天细胞数略有下降,为(2.23~2.31)×10^6/孔;Axl-siRNA核转染组细胞生长曲线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每阶段的细胞计数略有减少;细胞培养8 d后,空白对照组和Axl-siRNA核转染组CD11c+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0.28±6.13)%和(67.53±7.45)%.结论 Axl-siRNA核转染法对髓源性DC前体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不影响DC的生长和分化;Axl-siRNA核转染法是研究DC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李幸王浩戴晓敏马俊磊汪晶姜汉英宫念樵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Blimp1基因干预调控诱导耐受态DC下调同种移植免疫反应
【目的】通过反义抑制造血干细胞(HSC)Blimpl基因和蛋白表达,调控HSC源DC分化过程,诱导耐受态DC生成,降低同种免疫反应强度。【方法】获取Balb/C小鼠骨髓成分,免疫磁珠法分离获得HSC,建立DC定向分化体系...
宫念樵戴晓敏李幸
文献传递
Blimp1-短发夹RNA基因转染对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以慢病毒为载体转染B淋巴细胞诱导蛋白-1(Blimp1)-短发夹RNA对小鼠骨髓原代细胞向树突状细胞(DcC)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Blimp1-短发夹RNA。在Balb/c小鼠骨髓原代细胞定向分化为DC的8d培养体系中,于培养第2天用慢病毒载体将Blimp1-短发夹RNA转染入细胞中。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培养体系中不加入任何慢病毒载体,空载体对照组培养体系中进行空载体慢病毒干预,实验组培养体系中进行lenti—Blimp1-短发夹RNA干预。转染1周内观察转染效率,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记录细胞的生长曲线;于培养第4、5天收集细胞,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Blimp1信使RNA和Blimp1的表达情况;检测培养第8天CD11c^+、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病毒转染后第3天细胞出现荧光,其后荧光持续存在;培养过程中出现典型DC形态,接受病毒转染的细胞有形态受损表现。空白对照组细胞在培养的前3d内呈对数增长,第4天细胞数目达到峰值,为(2.45±0.26)×10^6/孔,第8天为(2.27±0.19)×10^6/孔;空载体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在病毒侵染后细胞增殖停滞,细胞数目稳定在(1.69±0.39)×10^6/孔。空载体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Blimp1信使RNA及Blimp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76%和1%以及105%和74%。在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实验组中CD11c^+细胞分别占(69.2±5.0)%、(68.6±5.9)%和(72.8±5.5)%(P〉0.05);CD86^+细胞分别占(51.1±4.9)%、(49.5±4.3)%和(50.2±6.0)%(P〉0.05);MHC-Ⅱ^+细胞分别占(56.3±7.3)%、(69.4±4.5)%和(46.5±5.7)%,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基因治疗是调控骨髓源性DC�
李幸戴晓敏姜汉英周平陈知水宫念樵
关键词:树突细胞慢病毒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治疗减缓移植物血管病及机制
2012年
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治疗减缓同种移植物血管病的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以BN—Lewis大鼠血管移植为对象,依据基因治疗方案分为4组:同系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载体对照组、腺病毒介导的HO-1(AdHO-1)组。移植后2个月,观察各组移植物纤维化和内膜增生,检测T细胞(CD3+)、B细胞(CD45RA)和巨噬细胞(CD68+)浸润数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移植物HO-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的浓度。结果同系对照组无移植物血管病表现,空白对照组和载体对照组大量纤维沉积,AdHO-1组纤维沉积轻微。血管内膜/(内膜+中膜)百分比4组分别为7.6%、81.4%、85.9%、15.9%。每400倍视野浸润细胞数4组分别为T细胞(9.2±1.6、92.3±11.6、89.6±17.8、39.3±10.1)、B细胞(3.6±1.1、72.6±11.8、66.6±10.9、30.6±9.9)、巨噬细胞(7.5±1.2、78.5±21.7、72.5±19.8、34.5±18.7)。血清IL-10浓度4组分别为(50.2±20.1)、(40.2±11.1)、(38.6±19.3)、(481.2±69.1)ng/L。AdHO-1组与空白对照组和载体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O.1基因治疗增高了移植血管HO.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AdHO-1基因治疗减缓同种移植物血管病,移植物纤维化和内膜增生明显减轻。AdHO-1基因治疗下调了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移植物中的浸润,增加了HO-1和IL-10的表达,IL-10-HO-1通路的活化可能是移植血管得到保护的重要原因。
赵波宫念樵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治疗移植物血管病白细胞介素-10
小鼠胰岛移植模型的系列改进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改进小鼠胰岛的分离、纯化及移植方法。方法基于传统小鼠胰岛移植模型,优化胶原酶消化液配方,标准化胰腺组织的消化过程,改用Histopaque 1077作为纯化胰岛的离心介质,改进胰岛制备物输送至肾包膜下的方法;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所获胰岛的形态,用双硫腙(DTZ)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并计算胰岛产量及纯度;采用吖啶橙-碘化丙啶(AO-PI)染色法观察胰岛活性;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设计胰岛移植组(10只)及假手术对照组(10只),检验胰岛移植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结果健康胰岛有完整包膜,DTZ染色后呈猩红色,平均每只小鼠可收获(200±30)个胰岛团,终纯度(90±5)%;荧光显微镜下,AO-PI染色后,正常胰岛显示绿色,死亡胰岛显示红色,胰岛存活率为(93±3)%;糖尿病小鼠接受同系胰岛移植后,90%的小鼠逆转糖尿病,对照组小鼠的血糖无改善。结论成功改进胰岛移植模型,简化和标准化小鼠胰岛的分离、纯化及移植过程,有助于该模型成为胰岛移植研究的常规方法。
马俊磊曾怡张冬梅姜松李幸戴晓敏汪晶宫念樵
关键词:胰岛纯化小鼠胰岛移植
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动态变化及SUMO1表达
2014年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小泛素相关修饰物1 (SUMO1)在此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在小鼠背部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中,分别建立同系移植组(C57 BL/6-C57 BL/6)和同种异体移植组(BALB/c-C57 BL/6).在术后第7、14、30天,每组取6只动物获取移植物,动态检测排斥反应病理学变化、移植气管管腔阻塞率、有核细胞计数和SUMO1阳性细胞表达及计数.结果 同系移植组气管仅有轻微损伤并于术后14d修复;同种异体移植组术后7d气道上皮严重损伤伴大量的单核细胞浸润,术后14 d上皮坏死伴纤维增生,术后30 d,上皮细胞完全消失,管腔填塞.同系移植物术后管腔阻塞率为2.8%~4.3%,同种异体移植物在3个时间点分别为(3.5±0.4)%、(29.8±3.5)%和(92.5±3.1)%.同系移植组SUMO1主要在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同种异体移植组SUMO1第7.天在黏膜下层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第14天在浸润的单核细胞和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中高表达,第30天表达更为明显.术后第7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每组织切面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94.5±83.1)、(299.5±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1.8±59.2)、(237.3±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617.3±70.1)、(774.6±1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20.0±33.9)、(489.0±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76.3±119.0)、(875.0±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5.6±92.1)、(781.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经历了典型的急排期、过渡期和慢排期的动态过程,是研究急性�
何莹马俊磊宫念樵赵波
关键词:急性排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