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20063272)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涂正波甘启芦吴景文夏文胡茂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水体
  • 1篇污染状况调查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霍乱
  • 1篇霍乱弧菌

机构

  • 1篇南昌市疾病预...

作者

  • 1篇胡茂红
  • 1篇夏文
  • 1篇吴景文
  • 1篇甘启芦
  • 1篇涂正波

传媒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南昌市水体、水(海)产品中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水体、水(海)产品中霍乱弧菌的系统监测,了解南昌市水体水(海)产品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制订霍乱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霍乱可能发生流行的季节按月定期在南昌市范围内开展水体、水产品霍乱弧菌的监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检出的霍乱弧菌的毒力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菌株的生物学性状,是否为产毒株,是否有致病力,采用核酸脉冲电泳场技术(PFGE)对水体、水产品中O139型分离株和同一年的霍乱病人及带菌者中的O139型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了解其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散发病例中的分离株均为非产毒株,同样有致病力,与外环境的水体、水(海)产品中的分离株无关联,暴发疫情的病例中的分离株均为产毒株,与常规监测的水(海)产品中的分离株有一定相关性,常规监测水体中的分离株均为非产毒株,在表型及基因水平上与病例中的分离株差异较大,不是病例发生的致病菌。结论霍乱疫情输入区散发病例具有偶然发生的特点,常常表现为"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被产毒株污染的水(海)产品是导致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吴景文涂正波夏文胡茂红甘启芦
关键词:水体霍乱弧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