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4091)

作品数:27 被引量:151H指数:6
相关作者:李业学费文平刘建锋邓建辉秦丽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襄樊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理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建筑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4篇理学
  • 3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分形
  • 5篇围岩
  • 4篇应力波
  • 4篇节理
  • 3篇电站
  • 3篇施工期
  • 3篇水电
  • 3篇维数
  • 3篇节理岩石
  • 2篇地下厂房
  • 2篇地下洞室
  • 2篇地震
  • 2篇洞室
  • 2篇堆石
  • 2篇堆石坝
  • 2篇心墙
  • 2篇岩石力学
  • 2篇岩体
  • 2篇声发射
  • 2篇石坝

机构

  • 25篇四川大学
  • 12篇襄樊学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作者

  • 13篇李业学
  • 7篇费文平
  • 5篇刘建锋
  • 3篇肖梦倚
  • 3篇秦丽
  • 3篇邓建辉
  • 2篇杨晓娟
  • 2篇崔华丽
  • 2篇郑俊
  • 2篇吕洪旭
  • 1篇李碧雄
  • 1篇尹贤刚
  • 1篇高明忠
  • 1篇甘立刚
  • 1篇谢向东
  • 1篇谭升魁
  • 1篇况磊强
  • 1篇余世孝
  • 1篇张建美
  • 1篇吴宇雷

传媒

  • 5篇矿业研究与开...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实验力学
  • 2篇人民长江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数学进展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力学进展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形截距在试验研究中的局限性探讨
2009年
通过计算10个混凝土试样断裂表面和随机选取的37条剖切线的分形截距值,剖析了分形截距在表征波形坡度时的固有缺陷———对粗糙表面波形坡度的改变"不敏感",这一缺陷容易在试验研究过程中引发试验结果违背理论的错误。因而,提出了在试验研究中采用曲面平均倾斜角(研究曲面时)或曲线平均倾斜角(研究曲线时)替代分形截距的设想,这两参量不仅能较好地描述曲面(线)的坡度特征,而且有效地克服了分形截距描述波形坡度时的不足。探讨了这两类倾角与分形截距间的函数关系,并指出,两个函数关系能以A=αLnθ+β的形式统一起来。
李业学秦丽
关键词:斜角混凝土
地下厂房围岩变形的分形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依据地下厂房围岩各点位移在时域上的变化特征,剖析了围岩各点变形的分形特性,探讨了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与趋势。研究发现,仪器各测点的位移时域曲线分形维数的极大值均出现在被裂缝穿越的厂(横)0+115.60断面上,究其原因,是该断面相对其他部位存在更多引发围岩变形的因素,导致所测位移时间曲线的不规则程度增大,使其存在更多精细结构,因而量测出的维数将更大。位移时间曲线维数达到极大值极有可能是仪器埋设处围岩开裂的迹象与先兆,这可作为围岩开裂与否的判据。
李业学
关键词:维数围岩变形开裂
图像维数计算方法及其实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颜色单元体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间接量测表面形貌的新方法——真彩图像维数计算方法,并通过激光表面仪扫描实验对此进行了验证。该计算方法的提出,使在表面形貌的实验研究中用拍摄数码照片方法取代激光表面仪扫描成为可能。比较研究显示,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直观和扫描范围大等优势,是表面形貌实验研究手段上的一大改进。本文还分别探讨了二值化图像,灰度图像,真彩图像的分形特性,剖析了三类图像维数的物理实质。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同一试样,真彩图像维数最大,灰度图像次之,二值化图像维数最小,其维数在区间[1,2]内。以此说明,二值化图像维数是曲线维数,灰度图像维数仅考虑了颜色明度值的影响,只有真彩图像维数充分考虑了色彩、色饱和度和明度值的"贡献",该维数才是"全局"意义上的图像维数。
李业学刘建锋
关键词:表面形貌分形真彩图像
应力波穿越节理时能量耗散过程与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SHPB对含节理岩石的动力加载试验,详细剖析了应力波穿越节理岩石时的能量耗散过程和能量耗散机理,研究显示:波型的多样化与应力状态的复杂性是导致系统发生能量耗散的根本原因;对SHPB冲击加载过程中系统能量耗散方式的探讨结果表明,能量耗散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是塑性势能、表面能以及热能,并从微观层面解释了上述3种能量耗散应力波能量的机理。
李业学
关键词:SHPB节理岩石能量耗散应力波
猴子岩水电站右坝肩卸荷岩体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猴子岩水电站右坝肩边坡由于发育有大量断层和节理裂隙,存在影响边坡稳定的潜在不利块体。分别采用二维、三维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分析边坡在天然工况和开挖工况下的稳定性,模拟分级开挖边坡的应力以及塑性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右岸边坡的潜在不稳定块体经加固后处于稳定状态,分级开挖过程中应力大小和分布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且岩体的水平及竖向位移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整个开挖过程边坡的塑性区尚未贯通,即右坝肩卸荷岩体边坡在天然工况和开挖工况下是稳定的。研究成果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夏天费文平肖梦倚
关键词:岩质边坡卸荷岩体刚体极限平衡法稳定性分析
基于分形损失理论的粗糙节理岩体中应力波波速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从损伤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推导了应力波在节理岩石中传播波速的解析解,建立了节理面图像分形维数与波速间的关系。为了从数值角度探讨节理面图像维数对波速的影响规律,基于图像每一像素颜色可表示为一个三维空间矢量的基本假定,构建了节理面图像的粗糙"颜色表面"模型,计算了该"颜色表面"的分形维数,此维数即为节理面图像维数,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方法探讨了波速随图像维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显示:随着节理面图像维数增大,节理面粗糙程度的增加,应力波波速相应减小,且在不同的图像维数区间里,波速减小的速率也有所不同。
李业学谢向东秦丽
关键词:应力波波速节理岩石
瀑布沟大坝砾石土心墙施工期拱效应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施工期高堆石坝心墙内部出现过高的拱效应,容易使蓄水期大坝发生水力劈裂而引起集中渗漏,分析评价高心墙坝施工期拱效应特征,对后期蓄水进度以及后续的国内高心墙坝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以瀑布沟大坝施工期砾石土心墙应力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实际变形监测资料,从实际施工过程和现场填筑进度出发,分别分析时间和空间对砾石土心墙施工期拱效应特征,发现施工期拱效应是伴随填筑和固结的发展而逐渐表现出来的,随着填筑高程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拱效应越明显;心墙拱效应最强烈的部位在1/3坝高上下;除了心墙和砂壳两种介质接触面附近,心墙坝轴线处也表现出较强的拱效应。为降低心墙施工期拱效应,填筑过程中上下游坝壳应常洒水,并尽量保持心墙填筑高程略高于坝壳,河谷部位填筑高程略高于岸坡附近。
陈向浩邓建辉李鹏柯虎
关键词:水电工程砾石土心墙竖向土压力拱效应水力劈裂
德泽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及抗震措施
2012年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及安全评价的方法,分析了德泽面板堆石坝在正常蓄水位和地震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包括加速度响应、应力响应和位移响应,进而分析了坝体的抗震安全性;采用动力时程线法和动力等效值法分析了面板及下游坝坡在地震作用下的边坡抗滑稳定性;在动力反应成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大坝抗震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德泽面板堆石坝在设计地震作用下整体是稳定的,但在强震作用下有局部损坏,可修复使用,采用相应抗震措施可减轻震害,确保大坝的整体安全.地震响应分析成果及相应的抗震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梅伟杨超林费文平李蜀杨帆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抗震措施
某水电站坝前右岸拉裂变形体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拉裂变形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分离体,其稳定性评价方法尚不成熟。以某水电站坝前右岸拉裂变形体为例,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方法分析了各运行工况下边坡治理前后的稳定性。基于外部变形、测斜仪和滑动测微计的监测成果,结合具体地质情况,对边坡的可能滑面位置和滑动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破碎带"的错动是边坡变形的主要原因,施工期拉裂变形体总体趋于稳定。
况磊强杨晓娟费文平陈科文崔华丽
关键词:测斜仪滑动测微计
瀑布沟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监测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包括6条引水隧洞、地下厂房、主变室、尾调室和2条尾水隧洞,布置于大渡河左岸花岗岩山体中。本文在简介洞室群布置、工程地质条件、监测设计和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地下厂房、主变室和尾调室等三大洞室的变形量级与变形特征,评价了洞室群的稳定性。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质量整体较好,变形一般小于40 mm,但是局部受结构面影响变形较大,最大变形可达105 mm。变形较大部位一般出现在侧墙的上部,如主厂房的岩锚梁部位附近。结构面对围岩变形的控制作用显著,其上下盘的差异变形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的岩锚梁开裂现象。因此,洞室群监测设计和岩锚梁结构设计均需要考虑这类局部差异变形现象。围岩变形的时效特征不显著,开挖施工结束后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应力收敛速度较快,位移变化速率基本在1 mm/月以内,应力变化速率基本在5MPa/月以内,洞室群稳定状况良好。
郑俊邓建辉谭升魁杨晓娟黄秋香吕洪旭
关键词: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结构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