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693)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2
- 相关作者:瞿涤王文逸龙健儿秦智强张炜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市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 mRNA的测定及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鸭IFN γ(DuIFN γ)在感染及控制病毒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基于β actin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通过RT PCR方法获得了 β actin的部分cDNA为看家基因 ,然后构建DuIFN γ靶片段的竞争性内参照 ,建立检测DuIFN 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 PCR方法。结果 建立了检测DuIFN 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 PCR方法 ,并检测了在PHA刺激下鸭外周血单核细胞IFN γmRNA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PHA刺激 2 4~ 36h ,DuIFN γmRNA转录量最高。以此方法对用DHBVpreSDNA或与IFN γDNA共免疫DHBV感染鸭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IFN γ表达质粒作为DNA免疫佐剂 ,可以增强宿主IFN γ的应答。结论 IFN γ表达质粒为DNA疫苗的有效佐剂。DuIFN 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 PCR方法为研究鸭IFN γ在DHBV感染及清除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 龙健儿黄莉娜秦智强王文逸陈敏婕瞿涤
-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RNA乙型肝炎病毒
-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DNA疫苗诱导小鼠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动态变化和动态分布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g)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用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N端1 4 4个氨基酸的重组质粒DNA(简称pHBc1 4 4 ) 1 0 0 μg免疫C5 7BL 6小鼠 ,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检测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 :pHBc1 4 4免疫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逐渐增多 ,在初次免疫的第 1 4天出现第一个免疫应答高峰 ,此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进入免疫记忆期并在 1年内维持在稳定水平。加强免疫后在第 1 0天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达到高峰 ,约是初次免疫应答高峰的 2倍 ,此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 ,但下降的速度比初次免疫应答减缓。结论 :pHBc1 4
- 张炜董生福孙淑惠汪垣李光地瞿涤
- 关键词:乙肝病毒核心抗原DNA疫苗
- IL-15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对乙肝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的IL 15真核表达质粒对乙肝蛋白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构建IL 15真核表达质粒 (简称pIL 15 )和含有IL 12信号肽的IL 15真核表达质粒 (简称pIL 2s 15 ) ,CTLL 2细胞增殖实验验证两种质粒真核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将这两种质粒分别与HBsAg共免疫BALB/C小鼠 ,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 HBsIgG及IgG1、IgG2a亚类的效价。结果 :与HBsAg蛋白疫苗共免疫时 ,pIL 15可使HBsAg诱导的抗 HBsIgG效价升高 ,显著高于载体pcDNA3 1与HB sAg共免疫对照组 ,pIL 2s 15对HBsAg诱导抗 HBsIgG效价没有明显影响。与HBsAg +pcDNA3 1组相比 ,HBsAg +pIL 2s 15组和HBsAg+pIL 15组诱生的抗HBsIgG2a亚类均升高 ,但前者IgG2a/IgG1比值最高 ,与HBsAg +pcDNA3 1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 ;HBsAg+pIL 15组IgG2a/IgG1比值与HBsAg +pcDNA3 1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pIL 15真核表达质粒可增强蛋白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pIL 2s 15真核表达质粒则主要使免疫应答趋向Th1型。
- 张炜王文逸陈敏婕瞿涤
- 关键词:白介素-15抗体形成
- 利用动物模型评估亚甲蓝光化学法红细胞病毒灭活效果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评估亚甲蓝光化学法 (MB P) (亚甲蓝浓度 5 μmol/L ,光照时间 1h ,光照强度 380 0 0lux)红细胞病毒灭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①建立Beagle犬急性失血性贫血模型 ,观察经MB P处理的Beagle犬自体纠正贫血的效果、体内溶血情况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②将含不同基因组拷贝数的鸭乙肝病毒 (DHBV)的人红细胞经静脉感染 1日龄雏鸭。采用同位素核酸杂交法检测鸭血清中DHBVDNA ,计算病毒灭活前后人红细胞中DHBV的半数致死量 (ID50 ) )。结果 ①经MB P处理的犬自体红细胞输入Beagle犬体内未发生溶血 ,输血前后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尿素、肌酐等与输血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②经MB P灭活处理后 ,含DHBV红细胞的ID50 由 1 0 3 .3 5变为 1 0 8.3 5拷贝。结论 红细胞MB P病毒灭活是安全有效的。
- 陆萍凌冰钱开诚王文逸瞿涤吕美铭
- 关键词:红细胞病毒灭活BEAGLE犬
- IFN-γ基因对表达DHBV preS/S蛋白质的DNA疫苗诱生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利用DHBV感染鸭模型 ,研究鸭IFN γ真核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对DNA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和预防DHBV感染的作用。方法 用DuIFN γ真核表达质粒与DHBpreS SDNA疫苗共免疫 ,或用DHBpreS SDNA疫苗单独免疫正常幼鸭 ,检测经免疫前后鸭PBMC表达DuIFN γ的mRNA水平 (半定量竞争性RT PCR)、诱生的抗体水平 (ELISA)、病毒攻击免疫鸭后血清和肝脏中的病毒DNA变化 (斑点和Southern印迹核酸杂交 )。结果 IFN γ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 ,可以增强DNA疫苗诱导的鸭PBMCIFN γ的mRNA表达水平。用大剂量病毒攻击免疫鸭的结果显示 ,用DuIFN γ表达质粒和DHBpreS SDNA疫苗共免疫鸭清除DHBV的速度 ,明显比仅用DHBpreS SDNA疫苗免疫鸭清除病毒的速度快 ,肝脏中DHBV总DNA和共价闭环DNA(cccDNA)的量也低于DHBpreS SDNA单独免疫组。结论 IFN γ真核表达质粒作为免疫调节佐剂在DNA免疫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龙健儿黄莉娜秦智强王文逸瞿涤
- 关键词:干扰素-Γ乙型肝炎病毒RT-PCR法DNA疫苗
- 氧化苦参碱在鸭原代肝细胞中抗鸭乙肝病毒(DHBV)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4
- 2006年
- 通过建立鸭原代肝细胞-DHBV感染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抗DHBV的作用。分别在DHBV感染前、感染同时以及感染后给药,利用打点杂交、Southern印迹核酸杂交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及细胞内病毒核酸,观察氧化苦参碱在病毒感染的各个环节所起的抗病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mg/mL氧化苦参碱处理细胞后,鸭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内的DHBV核酸明显低于病毒感染对照组,病毒抑制率达91.6%;在病毒感染同时加药对病毒的抑制率可达98.5%;感染后持续用药能使不同培养天数的鸭肝细胞内的DHBV核酸降低60.5%~96.6%;氧化苦参碱与DHBV共孵育后,可以使病毒感染力下降69.6%。结果说明氧化苦参碱可以在DHBV感染鸭原代肝细胞的多个环节,包括病毒吸附、进入细胞及细胞内复制等方面发挥抗病毒作用。
- 许斌周双宬黄玉仙瞿涤
- 关键词:鸭乙肝病毒氧化苦参碱抗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