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97)

作品数:17 被引量:194H指数:7
相关作者:刘茂松徐驰王笑梅康昕郑阿宝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江苏省林业局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水质
  • 3篇湿地
  • 2篇社会消费
  • 2篇社会消费品
  • 2篇社会消费品零...
  • 2篇社会消费品零...
  • 2篇生境
  • 2篇水质指标
  • 2篇太湖
  • 2篇农业
  • 2篇人工湿地
  • 2篇污染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消费品零售额
  • 2篇消费品零售总...
  • 2篇零售
  • 2篇零售额
  • 2篇零售总额
  • 2篇GM(1,N...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江苏省林业局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9篇徐驰
  • 9篇刘茂松
  • 2篇盛晟
  • 2篇杨雪姣
  • 2篇陶婷婷
  • 2篇王笑梅
  • 1篇万云
  • 1篇田颖
  • 1篇池婷
  • 1篇侯嫦英
  • 1篇张明娟
  • 1篇安树青
  • 1篇温腾
  • 1篇王莹莹
  • 1篇郭青海
  • 1篇唐金艳
  • 1篇郑阿宝
  • 1篇曹培培
  • 1篇洪超
  • 1篇许丽丽

传媒

  • 4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无锡商业职业...
  • 1篇湿地科学
  • 1篇常州工程职业...
  • 1篇阿坝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湿地水处理效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等特点,但其净化效率及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该文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境内构建的人工湿地对总固体悬浮物(TSS)、总氮(TN)、总磷(TP)、氨氮、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等几种主要水质指标的去除率效应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对不同水质指标去除率及其稳定性存在一定差异,对物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TSS、TP以及容易生物降解的BOD的去除率较高且相对稳定,而对相对复杂的化学和生物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氨氮、COD和TN等指标的去除率相对较低,稳定性也相对较差;(2)单一类型湿地中,垂直潜流对TN、氨氮、BOD和COD去除率较高,水平潜流对TP去除率较高但对TN去除率较低,自由表流对TSS去除率较高但对TP、氨氮、BOD和COD去除率较低,复合湿地去除效果总体较好;(3)人工湿地对入流浓度高的水体去除率较高且稳定,随着污染浓度的提高,人工湿地对各类污染物去除率有上升的趋势。根据入流水质污染程度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复合人工湿地可有效利用各类湿地的相对处理优势及处理成本,达到最佳净化效果。
龙闹刘茂松
关键词:人工湿地去除率META分析污染浓度
水生植物腐烂分解对水质的影响被引量:72
2013年
对6种水生植物进行64d的腐烂分解试验,对比不同水生植物腐烂分解过程中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水生植物的腐烂分解速率差别较大,浮叶植物分解速度最快,沉水植物次之,挺水植物最慢.不同水生植物腐解过程对水质影响不同,并与植物生物量密度相关.挺水植物芦苇腐解过程中的水体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浓度最低;在茭草分解后期,水体化学需氧量和总氮浓度上升,水质变差.浮叶植物荇菜和莲腐解过程中,水体化学需氧量和总氮浓度高于其他植物.沉水植物菹草和狐尾藻腐解过程中,水体铵态氮、硝态氮和总磷浓度最高.对于同一种植物,不同生物量密度处理下,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相似.适量的植物残体的存在可以有效促进水体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循环,一定程度上去除硝态氮,降低水体氮负荷.
唐金艳曹培培徐驰刘茂松
关键词:水生植物腐烂分解营养盐水质
江苏省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运用极值熵值法对2006—2015年江苏省城市经济韧性进行测算,研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江苏省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经济韧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在研究时段内,江苏省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整体上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空间格局,南京和苏州一直是江苏省城市经济韧性较高等级区,而宿迁一直是城市经济韧性低度等级区。近年来,苏北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增长迅速,"苏南>苏中>苏北"的空间格局有转变为"苏南>苏中=苏北"空间格局的可能性。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值是江苏省城市经济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张婷婷
中国农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宏观影响因子被引量:12
2017年
农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可以反映农业社会中人类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割方式。本文在全国尺度上进行系统采样,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我国东部农村聚落信息,通过空间分析和多元回归定量研究了宏观尺度上自然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与农村聚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聚落密度、聚落间最近邻体距离以及基于聚落点生成的泰森多边形等聚落格局特征与气候、地形等宏观环境变量具有显著的关联关系;聚落密度主要受地形要素的限制,水热通量较高、地形复杂的地理区域,聚落间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割倾向于表现出较小的空间单元,同时分割的空间异质性相应升高;总体上,农村聚落的空间结构受到土地资源供给量与土地利用的难易程度(地形限制)共同影响,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宏观尺度上的人地关系。本文研究内容有助于在宏观尺度上理解农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陶婷婷杨洛君马浩之郭青海韩善锐刘茂松徐驰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土地资源高分辨率遥感
太湖流域河流与湖泊间主要水质指标的空间关联特征被引量:18
2014年
基于2006--2012年太湖流域主要观测断面水质监测资料,应用冗余分析法,研究分析了流域上游入湖河流、下游出湖河流与太湖湖体间水质在5、10、20、40和80km等不同观测尺度上的关联性。研究表明,2006--2012年,太湖流域水质总体较差,但不同观测尺度内主要水质指标超标率存在较大差异,太湖湖体水质好于上游入湖河流,上游入湖河流水质总体好于下游出湖河流;上游入湖河流是太湖湖体营养盐输入的主要来源,其溶解氧、总磷和氨氮对太湖湖体相应指标超标率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均超过50%,分别达到75.9%、67.4%和57.4%;在单尺度上,太湖湖体水质主要对上游0—5km内环湖河流水质变化的响应较显著,而对其他尺度河流水质无明显响应。在下游出流区,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对出湖河流相应水质指标超标率的累计尺度和单尺度方差贡献率均低于7%,河流水质受太湖湖体水质的影响总体较小,且尺度效应不明显,下游出流区河流主要水质指标的高超标率更多受陆源污染的影响。
钟晶晶刘茂松王玉杨雪姣姜旭娟徐驰
关键词:方差贡献率
宏生态尺度上景观破碎化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生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宏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景观尺度上的生境破碎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作用是否足以在宏生态尺度上对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产生显著影响。利用中国大陆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物种分布数据,在100 km×100 km网格的基础上生成了这两个类群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进一步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了物种丰富度与气候、生境异质性、景观破碎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景观破碎化因子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都具有显著的关联关系,其方差贡献率可达约30%—50%(非空间模型)和60%—80%(空间模型),略低于或接近于气候和生境异质性因子。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景观破碎化因子与气候和生境异质性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的重叠部分达20%—40%。相对鸟类而言,景观破碎化对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具有更高的解释率。
邱廉陶婷婷韩善锐杨文宇栾夏丽邱燕宁刘茂松徐驰
关键词:景观破碎化物种多样性景观指数气候生境异质性
江苏省“四化”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演化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以江苏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3-2012年10年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各指标数据,建立耦合度模型,研究江苏省"四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并利用经典回归分析模型对"四化"协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1)江苏省信息化指数在不断地增长,整体趋势按照苏南、苏中、苏北呈现阶梯式地下降;工业化水平整体上较其他三化增长缓慢,苏北地区工业化指数变化最大,虽然在研究前期苏北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增长速度很快;城镇化水平总体上较其他"三化"起点较高,发展速度快,发展程度也较高,从三大区域的发展水平来看,这10年间增长速度均很快,在发展前期苏中的城镇化遥遥领先,但是在发展后期,其速度有所减慢,城镇化的程度低于苏南地区。(2)从耦合度来看,在这10年间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均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且苏南地区的耦合性是比较稳定的,苏北和苏中均经历了磨合阶段向耦合阶段的跳跃,但是从协调发展度来看,这10年间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还处于低水平状态。(3)就空间角度而言,协调发展度逐渐由2003年的"南高北低"的格局向2012年的"中间低四周高"的格局转变,在这10年,协调发展度逐渐由南向北由内陆向沿海转移。(4)各个系统对综合发展度的作用方向均为正,即起着促进作用,但是作用的强度在不同的年份有所差异,总的来说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作用在不断下降,而信息化的驱动作用在不断提升,城镇化对协调发展度的作用很低。
杨彩萍汤茂林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
基于残差修正GM(1,N)的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测
2018年
介绍了灰色GM(1,N)模型基本原理和改进措施,提出了残差修正GM(1,N)模型。运用残差修正GM(1,N)模型对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额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均预测误差为7.86126%,比非残差修正的灰色GM(1,N)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11.85207减小了33.6672%,近期预测误差更小,2017年预测误差仅为3.0%。研究还发现,对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为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人口数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王洪平
关键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M(1,N)
近30年来江苏省滨海淤长型湿地景观动态被引量:8
2013年
以4期(1975、1990、2002、2010年)Landsat影像为基础数据,研究了近30年来江苏省滨海淤长型湿地景观组成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75—2010年,江苏省滨海淤长型湿地面积从2100.18km2增长到3686.31km2,增长了75.52%;其中人工湿地(农业/渔业用地及盐田)面积增长了2.46倍(从514.97km2至1795.18km2),而以芦苇(Pragmites communis)、碱蓬(Saueda spp.)、茅草(Aeluropus littoralis)、米草(Spartina spp.)为主的盐生植物群落及光泥滩构成的自然湿地略有增长,但占湿地总面积比例从74.59%下降至50.30%。湿地宽度迅速从1975年的8.64±1.64km增长至2010年的(13.89±2.86)km,其中,人工湿地在多数地段均向海面有所延伸,而自然湿地在不同时期和地点消长互现。近30年来,湿地景观演化方向为光泥滩→盐生植物群落→农业/渔业用地;其中,农业用地多以围垦芦苇滩涂为主,而渔业用地大多以围垦碱蓬滩涂为主。
张明娟王磊刘茂松徐驰
关键词:农业景观动态
林木个体大小差异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植物个体大小差异在植物种群中普遍存在,研究其与群落生产力及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对天然次生林的生态抚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林场选取7块有一定代表性的天然次生林样地作为研究对象,对群落中立木高度、立木径级的变异系数与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立木高度的变异系数总体上小于立木胸径的变异系数,但其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总体上高于立木胸径差异性的影响;(2)郁闭度较低的松-阔混交林中林木个体大小的变异系数与群落地上生物量水平呈正相关,而在郁闭度较高的落叶阔叶林及杉-阔混交林中呈负相关;(3)立木个体大小的差异性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但在郁闭度相对较小的群落(松-阔混交林)中相关性较小。总体上,个体大小差异性的增加有利于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对郁闭度较小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康昕王笑梅侯嫦英郑阿宝张存宽徐驰刘茂松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次生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