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438)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王真王燕蒋建东邵荣光申佳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细胞
  • 2篇肿瘤
  • 2篇肿瘤作用
  • 2篇哇巴因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腺癌细胞
  • 2篇抗肿瘤
  • 2篇抗肿瘤作用
  • 2篇癌细胞
  • 1篇代谢
  • 1篇氧自由基
  • 1篇药物
  • 1篇人乳
  • 1篇人乳腺癌
  • 1篇人乳腺癌细胞
  • 1篇糖酵解
  • 1篇能量代谢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王真
  • 2篇蒋建东
  • 2篇王燕
  • 1篇邵荣光
  • 1篇司书毅
  • 1篇沙明泉
  • 1篇赵晓丽
  • 1篇张晶
  • 1篇申佳佳

传媒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哇巴因诱导MCF-7自噬作用与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哇巴因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发生自噬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哇巴因对MCF-7细胞增殖活力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吖啶橙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测细胞内形态的变化及FL3/FL1荧光强度比值,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抗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ight chain 3,LC3)-Ⅱ及p6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变化。结果哇巴因处理MCF-7细胞24h后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7.1±9.0)nmol/L。25nmol/L哇巴因处理12、24、48和72h后细胞存活率组间F=12.787,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哇巴因处理2周后给药组较对照组相对克隆形成率降至(6.03±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5.800,P<0.001。吖啶橙染色及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经25nmol/L哇巴因处理48h后,胞质中出现呈亮红色荧光的酸性囊泡,并伴随LC3-Ⅱ呈时间依赖性的蓄积及p62表达的下降;在12、24和48h时,相对FL3/FL1比值组间F=62.226,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哇巴因能同时引起细胞内ROS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0.5、1、2、4、6、12和24h时ROS水平组间F=112.901,P<0.001;与对照组比较,除0.5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给药同时使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后,联合给药组较给药组相对ROS水平降低至(101.2±17.5)%,与给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870,P<0.001;并且LC3-Ⅱ表达水平随之下降,而IC50值增加为(81.4±4.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10,P<0.01。结论哇巴因能够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自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内ROS生成有关。
占跃晨张晶沙明泉赵晓丽司书毅王真
关键词:哇巴因人乳腺癌细胞自噬抗肿瘤作用活性氧自由基
强心甙类药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强心甙类药物作为强心剂在临床上一直被广泛应用。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该类药物也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机制研究显示,除其作用靶点Na+-K+-ATP酶外,诱导细胞凋亡与自噬、调节细胞周期以及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对该类药物抗肿瘤活性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其复杂的抗肿瘤机制进行综述。
王燕邵荣光蒋建东王真
关键词:强心甙类药物抗肿瘤作用
哇巴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检测哇巴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初步探索相关作用机制。方法联合使用ATP检测系统及海马生化分析仪检测哇巴因作用后细胞内ATP水平及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变化;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哇巴因对MCF7细胞葡萄糖吸收水平的影响;使用AMPK活性检测探针检测AMPK活性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初步检测哇巴因对MCF7细胞内相关激酶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哇巴因能够时间依赖性地降低MCF7细胞内ATP水平,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线粒体呼吸作用,同时25~50 nmol/L的哇巴因作用24 h后能够促进葡萄糖吸收。该化合物可激活AMPK活性,在12 h表现出最佳活性。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证实哇巴因能够升高AMPK和底物蛋白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水平,抑制Na+/K+-ATP酶α1亚型(NKAα1)的表达。结论哇巴因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呼吸作用,促进糖酵解。哇巴因对肿瘤代谢的影响可能与其调控AMPK活性有关。
申佳佳占跃晨王燕李会英蒋建东王真
关键词:哇巴因糖酵解乳腺癌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