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283)

作品数:36 被引量:1,424H指数:24
相关作者:莫江明方运霆李德军薛璟花彭少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6篇氮沉降
  • 16篇土壤
  • 13篇亚热带
  • 13篇南亚热带
  • 6篇森林土
  • 6篇森林土壤
  • 6篇马尾松
  • 5篇N沉降
  • 4篇亚热带森林
  • 4篇土壤动物
  • 4篇热带森林
  • 4篇模拟氮沉降
  • 4篇南亚热带森林
  • 3篇养分
  • 3篇松林
  • 3篇全球变化
  • 3篇马尾松林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凋落物分解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华...
  • 11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3篇莫江明
  • 26篇方运霆
  • 19篇李德军
  • 9篇薛璟花
  • 8篇彭少麟
  • 8篇周国逸
  • 6篇徐国良
  • 3篇孔国辉
  • 3篇李炯
  • 3篇江远清
  • 2篇李玉娥
  • 2篇肖金香
  • 2篇林而达
  • 1篇李志安
  • 1篇黄忠良
  • 1篇林琼芳
  • 1篇曹裕松
  • 1篇方华
  • 1篇蔡锡安
  • 1篇欧阳学军

传媒

  • 16篇生态学报
  • 5篇广西植物
  • 4篇热带亚热带植...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生态环境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Pedosp...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7
  • 6篇2006
  • 11篇2005
  • 12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鼎湖山主要森林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对N沉降的响应被引量:197
2004年
研究了鼎湖山森林主要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对模拟 N沉降的响应。凋落物分解速率随林分、树种和分解阶段不同而异。分解试验 3个月后 ,季风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分解物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平均分别为 0 .5 0 ,0 .80和 0 .87,且它们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p<0 .0 5 ) ;6个月后 ,这 3种林分的分解物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平均分别为 0 .4 1、0 .73和 0 .70。试验 3个月后 ,所有试验树种中凋落物分解最快的树种是季风常绿阔叶林的锥栗 (Castanopsis chinensis,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为0 .34)最慢为马尾松林中的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为 0 .87) ;经 6个月后 ,最快的树种是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华润楠 (Machilus chinensis,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为 0 .2 5 ) ,最慢为混交林中的马尾松 (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为0 .75 )。 N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也随林分、树种和分解阶段不同而异。在马尾松林中 ,N沉降仅在试验开始 3个月对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分解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 (p<0 .0 5 )。在混交林中 ,经 6个月试验后 ,低 N处理对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分解仍无明显作用 ,中 N处理则明显促进其分解 (p<0 .0 5 ) ,但在两次取样中 N沉降处理对荷木 (Schima superba)凋落物的分解均无显著影响。
莫江明薛璟花方运霆
关键词:N沉降凋落物分解南亚热带
模拟氮沉降对三种南亚热带树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01
2004年
探讨了 3种南亚热带优势树种荷木 (Schima superba)、锥栗 (Castanopsis chinensis)和黄果厚壳桂 (Cryptocarya concinna)的幼苗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对照组 A和处理组 B、C、D和 E,分别以 NH4 NO3形式人为喷施 0、5、10、15和 30g N/ (m2 · a)。研究结果表明 ,高氮处理组的幼苗生长逐渐受到抑制 ,而中氮处理则大大促进了幼苗的生长。经过 7个月的处理 ,3种树苗的净光合速率呈现出随氮处理水平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 ,即 C组的净光合速率最高 ,而 D组则开始下降。荷木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和锥栗幼苗的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一样 ,但黄果厚壳桂幼苗的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及荷木幼苗气孔导度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荷木和黄果厚壳桂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随处理水平增加而增加 ,锥栗幼苗的 Chl a和 Chl(a+b)含量以 B组最高 ,总体趋势呈现出随处理水平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 。
李德军莫江明方运霆蔡锡安薛璟花徐国良
关键词:氮沉降南亚热带树苗光合作用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和分配特征被引量:144
2004年
基于 6 1个土壤剖面的数据 ,分析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4种自然植被类型 (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山地灌木草丛 )和 4种次生植被类型 (马尾松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灌丛 )的土壤有机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如下 :(1)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但植被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除 >4 0 cm土层外 ,自然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次生植被类型。 (2 )土壤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一样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两大植被类型间比较 ,除山地灌木草丛 >4 0 cm土层外 ,自然植被类型各个土层土壤碳密度都高于所有的次生植被类型对应的碳密度。对于整个土层而言 ,各植被类型土壤碳密度在 30 .9~ 12 7.9t/ hm2间 ,总平均为 73.9t/ hm2。 (3)各植被类型的土壤厚度平均为36 .7~ 73.3cm,总平均为 5 6 .4 cm。除了山地常绿阔叶林外 ,土壤厚度基本上沿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 (4)保护区各植被类型总面积为 10 2 8.4 hm2 ,土壤总碳贮量为 72 2 87.0 t,其中 0~ 10、10~ 2 0、2 0~ 4 0 cm和 >4 0 cm四个土层分别占 32 .0 %、2 0 .6 %、2 5 .8%和 2 1.6 %。自然植被土壤碳贮量在表层 (0~ 2 0 cm)的比重比次生植被的高。所有的植被类型中 ,混交林碳贮量贡献?
方运霆莫江明Sandra Brown周国逸张倩媚李德军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密度碳贮量碳分配
土壤动物与N素循环及对N沉降的响应被引量:53
2003年
以主要的生态过程之一—— N循环为对象 ,论述了土壤动物不仅对凋落物的分解有重要影响 ,而且在 N素矿化和植物对 N的吸收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 ,日益严重的全球变化问题之一—— N沉降对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另还对土壤动物与 N循环研究的方法、土壤动物在 N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热带地区的需求及 N沉降下土壤动物的响应作了探讨 ,并提出 ,开展大尺度的专类研究及长期定位研究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需要。
徐国良莫江明周国逸彭少麟
关键词:土壤动物N循环N沉降
森林土壤氮素转换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140
2004年
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 ,并引起大气氮沉降也成比例增加。目前 ,氮沉降的增加使一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甚至衰退。近 2 0 a欧洲和北美有关氮沉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 ,而我国少有涉及。森林土壤氮素转换是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其核心过程 ,氮沉降作为驱动因子势必改变森林土壤氮素转换速度、方向和通量。根据国外近 2 0 a有关研究 ,首先介绍了森林土壤氮素转换过程和强度 ,论述森林土壤氮素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然后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途径 ,探讨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矿化。
方运霆莫江明Per Gundersen周国逸李德军
关键词:氮沉降森林土壤矿化硝化反硝化
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49
2005年
综述了国外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现状,主要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等方面对氮沉降的响应进行了综述,并从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模式及碳分配状况,pH值的变化方面初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对过量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过量氮沉降会给土壤微生物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负影响:首先,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表现为土壤真菌细菌相关丰富度发生改变,真菌生物量的减少,真菌/细菌生物量比率的减少,土壤微生物量的减少,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其次,改变微生物功能,表现为减少土壤呼吸率,土壤酶活性的降低,改变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模式等等。此外,文章还指出了未来该方面研究重点和方向。
薛璟花莫江明李炯王晖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微生物
鼎湖山苗圃和主要森林土壤CO_2排放和CH_4吸收对模拟N沉降的短期响应被引量:70
2005年
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苗圃(幼苗)、马尾松、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林)土壤CO2 排放和CH4 吸收的一些特征及其对模拟N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CO2 日(白天)平均排放量的大小顺序为(平均值±标准误) :苗圃(2 5 8±6 2mg·m- 2 ·h- 1 ) >季风林(177±4 2 mg·m- 2 ·h- 1 ) >马尾松林(16 2±39mg·m- 2 ·h- 1 ) >混交林(12 6±30 mg·m- 2 ·h- 1 )。土壤CH4 日(白天)平均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林(- 0 .15±0 .0 2 mg·m- 2 ·h- 1 ) >季风林(- 0 .0 8±0 .0 1mg·m- 2 ·h- 1 ) >混交林(- 0 .0 7±0 .0 1mg·m- 2·h- 1 ) >苗圃(- 0 .0 5±0 .0 1m g·m- 2·h- 1 )。低N(5 0 kg N·hm- 2·a- 1 )和中N(10 0kg N·hm- 2·a- 1 )处理对苗圃、马尾松林和混交林样地土壤CO2 日平均排放量的影响均不明显,高N(15 0 kg N·hm- 2·a- 1 )处理对苗圃土壤CO2 的日平均排放量也无显著影响,但倍高N(30 0 kg N·hm- 2 ·a- 1 )处理显著促进苗圃样地土壤CO2 的排放。然而,所有N(低N、中N和高N)处理均显著促进季风林土壤CO2 日平均排放量,且这种促进作用随N处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N处理显著促进季风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对CH4 吸收速率,但对混交林土壤CH4 吸收则无明显的影响。在苗圃样地,除倍高N外,N?
莫江明方运霆徐国良李德军薛璟花
关键词:N沉降CO2排放全球变化南亚热带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状况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三种森林表层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顺序为 :Fe >Zn>Mn>B >Cu >Mo,马尾松林的含量顺序为 :Fe>Zn>Cu >B >Mn >Mo,混交林和阔叶林与平均含量一致。三种森林有效Fe的含量均极高 ,表现出富铁状况 ,而有效Mn含量甚微 ,表明该区森林均严重缺Mn,有效Cu和Zn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均高于其临界值。但处于演替初期阶段的马尾松林还缺B和Mo,混交林也略缺Mo。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pH值与所考察的所有微量元素有效量之间均呈负相关 ,且与有效B、Cu和Fe相关极显著 (P <0 .0 1 ) ,与有效Mo相关显著 (P <0 .0 5 ) ;有机质与所考察的所有微量元素有效量之间均呈正相关 ,且与有效B和Fe相关极显著 。
李德军莫江明方运霆薛璟花
关键词:马尾松林森林土壤演替阶段铁状况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林下层3种优势树种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22
2006年
报道了林下层3种优势树种光叶山黄皮(Randia canthioides)、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和厚壳桂(Cryptocaryachinensis)叶片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并探讨这3种植物中重要氨基酸对氮沉降的指示作用,以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变化对植食性动物的可能影响,为揭示氮沉降对森林植物生理生态影响及其机理,以及监测氮沉降对植被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试验21个月后,3个树种叶片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总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而言,光叶山黄皮和厚壳桂对氮处理的响应相似,氮处理样地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并且中氮处理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两者在高氮处理下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黄果厚壳桂随着氮处理强度的增加,游离氨基酸总量呈现下降趋势。对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来说,光叶山黄皮、黄果厚壳桂和厚壳桂在氮处理下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黄果厚壳桂和厚壳桂增加尤为明显。找出了对氮沉降响应敏感的指示剂。游离氨基酸丝氨酸、精氨酸和γ-氨基丁酸,特别是精氨酸,可以用来作为光叶山黄皮对氮沉降响应的指示剂;γ-氨基丁酸可以作为黄果厚壳桂对氮沉降响应的指示剂;丝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可以作为厚壳桂对氮沉降响应的指示剂。个别游离氨基酸的积累情况可被用来监测氮沉降对植被的影响。
鲁显楷莫江明彭少麟方运霆李德军林琼芳
关键词:氮沉降游离氨基酸季风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
鼎湖山退化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比较被引量:19
2005年
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浓度的变化随林型和季节不同而异,总的来说,其大小顺序为:季风常绿阔叶林> 混交林>马尾松林(林型);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季节),有效磷浓度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季 节)。收割林下层和凋落物这种人为干扰活动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具有显著 的影响。在试验开始时(1990年5月),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浓度在马尾松林保护样地(停止人为干扰)和处理样 地(按当地习惯继续收割林下层和凋落物)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经七年多的试验后,土壤全磷浓度在保护样地 和处理样地间仍十分相似,但土壤有效磷浓度在保护样地显著高于处理样地,说明保护样地在停止人为干扰 后相对于继续受干扰的处理样地其林地条件得到了改善,从而使土壤有效磷含量也得到提高。只要停止人为 干扰,鼎湖山退化马尾松林土壤有效磷供应力是可以自然恢复到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水平。
莫江明
关键词: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全磷混交林磷浓度有效磷含量林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