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0812201236)

作品数:6 被引量:196H指数:5
相关作者:周际海袁颖红李丛蕾张文锋成艳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旱地
  • 3篇旱地红壤
  • 3篇红壤
  • 2篇生物修复
  • 2篇生物质炭
  • 2篇污染
  • 2篇改良剂
  • 1篇低剂量
  • 1篇氧化钙
  • 1篇养分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分布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增产
  • 1篇增产效果
  • 1篇增肥
  • 1篇生物降解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特征

机构

  • 6篇南昌工程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常州大学
  • 3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周际海
  • 4篇袁颖红
  • 3篇黄欠如
  • 3篇成艳红
  • 3篇张文锋
  • 3篇李丛蕾
  • 2篇樊后保
  • 2篇高琪
  • 2篇黄静
  • 1篇田胜尼
  • 1篇姚春阳
  • 1篇孙向武
  • 1篇李辉信
  • 1篇胡良
  • 1篇胡锋
  • 1篇濮海燕
  • 1篇李宗勋
  • 1篇吴雪艳
  • 1篇张谷雨
  • 1篇李特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改良剂对旱地红壤水分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野外旱地红壤定位试验,通过在各处理中采取土样测定土壤水分含量,用环刀分层取土测定水分物理性质,并测定作物产量,分析改良剂(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水分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月动态呈现"双峰型"曲线,11月、12月土壤含水量比较低,且随着时间推移含水量呈上升趋势,2月达到最高;然后缓慢下降,4月后开始缓慢升高,到6月份为第二峰值,6月后又开始缓慢下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即:0—10cm〈10—20cm〈20—40cm〈40—60cm,而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单施处理中,随着过氧化钙施入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而随着生物质炭输入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上升趋势;配施处理土壤含水量都高于单施,且以C2Ca1的土壤含水量最高,为16.14%~34.57%。随着改良剂的加入,土壤容重有减小的趋势,各处理从小到大的顺序为C2Ca1C1Ca1〉C2Ca2〉C1Ca2〉C2Ca0〉C0Ca1〉C1Ca0〉C0Ca2〉CK。各处理红薯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2Ca2〉C2Ca1〉C1Ca2〉C1Ca1〉C2Ca0〉C1Ca0〉C0Ca2〉C0Ca1〉CK,施入生物质炭或过氧化钙都有利于红薯产量的提高,且混施的效果更好。因此,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可作为土壤改良剂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能有效减小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并提高作物产量。
袁颖红黄静周际海李丛蕾张文锋黄欠如成艳红
关键词:改良剂旱地红壤水分特征作物产量水分物理性质
改良剂对旱地红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基于野外旱地红壤定位试验,研究改良剂(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C1Ca1、C1Ca2、C2Ca1、C2Ca2处理分别提高>0.25mm团聚体含量64.46%,75.70%,26.31%和16.06%,其中以C1Ca2(生物质炭758kg/hm2与过氧化钙121kg/hm2)处理效果最好。除单施过氧化钙外,其他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配施效果优于单施;在各级土壤团聚体中,不同处理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大致为C2Ca2>C2Ca1>C1Ca2>C1Ca1>C2>C1>CK>Ca1>Ca2。因此,改良剂能有效改善旱地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提高有机碳含量,且配施效果优于单施。
李丛蕾周际海袁颖红张文锋黄静黄欠如成艳红
关键词:改良剂过氧化钙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
秸秆及其生物质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温室气体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减少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已成为全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近10年来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炭(Biochar)施入土壤,实现固碳减排和土壤改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胡良周际海樊后保濮海燕黄荣霞吴雪艳
关键词:温室气体秸秆生物质炭微生物活性土壤酶
低剂量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增肥增产效果被引量:17
2016年
针对江西旱地红壤粘重板结、肥力低下等突出问题,基于野外旱地红壤定位试验,研究了低剂量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增肥增产效果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处理,即0(CK)、758(BC1)、1515(BC2)kg·hm^(-2)·a^(-1)3种生物质炭施用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入低剂量生物质炭(即BC1、BC2处理),旱地红壤在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0.57%~2.05%和0.87%~4.88%,土壤pH分别提高了2.51%~13.66%和8%~12%,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了3.73%~6.45%和4.91%~7.13%;施用低剂量生物质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旱地红壤有机质和N、P、K养分含量,且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呈上升趋势;连续施用低剂量生物质炭,BC1、BC2处理红薯产量在2013年分别提高了19.08%和23.68%,2014年分别提高了18.01%和22.98%。研究表明,施用低剂量生物质炭能有效改善旱地红壤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提高旱地红壤肥力,有效增加作物产量。从综合投入产出来看,低剂量生物炭的连续施用更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前景。
张文锋周际海袁颖红黄静李丛蕾黄欠如成艳红
关键词:生物质炭旱地红壤养分增产
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82
2015年
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了自然界的原有状况,为追求高产而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有机物污染日趋严重。此外,工业生产、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畜禽养殖及居民生活等也产生了大量有机污染物,使土壤有机物污染进一步加剧,土壤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日益迫切。土壤污染修复是指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吸收、降解、转移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包括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以及生物修复技术3种方式。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因其安全、无二次污染及修复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污染物修复主体的不同,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联合修复技术。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最具应用和发展前景的生物修复环保技术。文章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原理、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优缺点,并对污染土壤的动物修复技术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可为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周际海袁颖红朱志保姚春阳张谷雨高琪
关键词:土壤污染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
扑草净降解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及降解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从安徽农药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筛选扑草净(prometryne)降解菌.通过富集驯化和选择性培养筛选纯化细菌,分离到2株细菌,分别命名为P-1、P-2.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P-1为G-,鉴定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P-2为G+,鉴定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HM004554和HM004555.通过12 d液体降解实验,菌株P-1、P-2对40 mg.L-1扑草净降解率分别达到46.5%和65.4%.该研究为扑草净的生物降解与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依据.
周际海孙向武胡锋李辉信
关键词:扑草净微生物降解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4
2016年
土壤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土壤受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持续恶化,影响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由土壤污染导致的农产品的生态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因此,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活动,完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对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该文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污染场地修复中广泛使用的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结合使用的联合修复技术,并对各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最后也对未来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周际海黄荣霞樊后保田胜尼李宗勋姜伟李特高琪
关键词:污染土壤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