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698)

作品数:11 被引量:93H指数:7
相关作者:胡小平杨家荣白应文张吉光杨继娟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棉花
  • 4篇黄萎病
  • 3篇苹果
  • 3篇苹果黑星病
  • 3篇棉花黄萎病
  • 3篇黑星病
  • 3篇病菌
  • 3篇病原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微菌核
  • 2篇轮枝
  • 2篇棉花黄萎病菌
  • 2篇菌核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矿物油
  • 2篇黄萎病菌
  • 2篇病原菌
  • 1篇新疆野苹果

机构

  • 11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伊犁职业技术...

作者

  • 11篇胡小平
  • 7篇杨家荣
  • 4篇杨继娟
  • 4篇白应文
  • 4篇张吉光
  • 3篇周书涛
  • 3篇陈婧
  • 2篇胡东芳
  • 2篇朱荷琴
  • 2篇陈婷
  • 2篇赵俊兴
  • 1篇王明霞
  • 1篇康振生
  • 1篇田雪亮
  • 1篇王保通
  • 1篇张管曲
  • 1篇杨之为
  • 1篇陈卫民
  • 1篇商文静
  • 1篇张莉

传媒

  • 5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棉花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春季流行模拟系统被引量:1
2009年
根据2001-2005年对苹果黑星病研究的田间和室内试验结果,结合1997至2005年的气象资料,构建了累积温度、苹果叶片面积、叶片数量、叶龄、子囊成熟概率、子囊孢子释放、子囊孢子着落、苹果叶片表面湿润时间、子囊孢子萌发、子囊孢子侵染概率、病斑数目、病斑面积等12个子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Borland Delphi 5.0开发出了"苹果黑星病春季流行模拟系统(SSASS)",测试了2006年该病害在渭北旱塬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灵敏度高,能较好地模拟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春季流行规律。
胡小平陈婧周书涛冯小军田雪亮杨家荣杨之为
关键词:苹果黑星病流行学
室温条件下保存于矿物油中的植物病原真菌存活力被引量:2
2010年
检测了20世纪50、60、70和80年代室温保存于矿物油中的261株植物病原真菌的存活情况,各年代段菌株存活率分别为56.9%、64.5%、72.2%和85.3%。其中1株棉花枯萎病菌的存活期达57 a,1株禾谷镰刀菌存活期达56 a,1株意大利青霉存活期达54 a,1株苹果腐烂病菌存活期达53 a,1株牡丹枝孢霉和4株棉花黄萎病菌的存活期达52 a,是迄今为止使用该方法保存最长期限的报道。同时,测定了22株保存于各年代段的棉花黄萎病菌的产孢量、菌落直径和致病性。结果表明,矿物油室温保存菌株的菌落直径、产孢量与保存年限间无相关性;77.3%的菌株丧失了致病性,其中两株保存期限超过50 a的菌株仍保持较高的致病性。
胡东芳张吉光杨继娟胡小平陈艳杨家荣
关键词:真菌棉花黄萎病菌
大丽轮枝孢微菌核的形成条件被引量:15
2011年
以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XJ2008菌株为试材,研究了培养基类型、pH值、温度等因素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确立了微菌核形成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对采自新疆、江苏、河南、陕西、山东等地的15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适合于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大量产生的培养基为基础改良培养基(BMM)、pH值为9.5-11.5、温度为20℃。在该条件下,15个大丽轮枝孢菌株在接种后第12天即可产生大量的微菌核,不同菌株产生微菌核的数量及大小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均与病菌的致病性无相关性。
白应文胡东芳胡小平赵俊兴朱荷琴杨家荣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苜蓿来源的变黑轮枝菌及其致病性被引量:3
2011年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重要的牧草和控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植被。近年来,苜蓿病害日趋严重,成为苜蓿种植的限制因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发白矮化的苜蓿病株中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变黑轮枝菌(Verticillium nigrescens Pethyhr.),可引起苜蓿叶片发白,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等症状,但发病植株维管束不变色,不形成黑白轮枝菌引起的典型"V"字型病斑。该病菌对苜蓿和茄子有一定致病性。
王明霞杨继娟白应文胡小平
关键词:苜蓿
矿物油室温保存棉花黄萎菌的ISSR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从ITS序列和ISSR分子标记水平对45株棉花黄萎菌进行遗传变异研究,共扩增到178条多态性条带,呈现丰富的多态性。依据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菌株的致病性以及ITS测序结果,可将45个菌株分为弱致病类型大丽轮枝菌、强致病类型大丽轮枝菌和变黑轮枝菌3类,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与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保存年限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所有菌株均表现出了典型的分子标记模式,仅有菌株394的ITS序列出现了单位点突变。
杨继娟张吉光胡小平朱荷琴杨家荣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ITSISSR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1
2010年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陕西的危害严重,发病率在50%以上。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杨凌地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标样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estrain)CP001。初步确定适合丁香假单胞杆菌CP001菌株生长的最佳pH为6~8,最适温度为22~29℃。
张吉光陈璐张管曲胡小平王保通
关键词: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鉴定RDNA
我国苹果黑星病发生概况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Cooke)Wint]是世界各苹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具有流行速度快、危害性大、难于防治等特点。近年来苹果黑星病在我国有逐步蔓延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分布、初侵染来源、病害发展过程、症状特点、主要防治措施及研究历史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提出了我国苹果黑星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苹果黑星病的防治、深入开展相关研究等提供参考。
胡小平周书涛杨家荣
关键词:苹果黑星病发生历史症状特点抗病性
苜蓿黄萎病菌中国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为了解我国苜蓿黄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于2007-2008年间对苜蓿黄萎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苜蓿黄萎病标样中分离到一种真菌(VA001),依据Koch′s法则,并结合形态学、培养特性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rthold)。适合该菌生长的培养基有甜瓜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适合产孢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甜瓜培养基、梅干培养基。在碳源和氮源中,麦芽糖(Maltose)、乳糖(Lactose)、甘露醇(Mannitolum)、赖氨酸(Lysine)、牛肉膏(Beef extract)、氨基乙酸(Aminoacetic acid)、组氨酸(Histidine)有利于病菌的生长;蔗糖(Sugar)、果糖(Fructose)、乳糖(Lactose)、硝酸钠(Sodium nitrate)、丙氨酸(Alanine)有利于病菌的产孢。苜蓿黄萎菌生长和产孢的适宜pH值为7.0-9.5,温度为25℃。
陈婧白应文杨继娟陈卫民张莉胡小平
关键词:苜蓿黄萎病生物学特性
PEG介导的棉花枯萎病菌原生质体转化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8
2012年
通过酶解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FOV1和FOV4菌株幼嫩菌丝的细胞壁产生原生质体,PEG8000介导外源DNA随机插入的方法,分别获得具有抗潮霉素及荧光信号的转化子27个和39个,转化效率(以单位质量的DNA的转化子数计)分别为1350 mg-1和1950 mg-1。选取FOV1和FOV4菌株的代表性转化子各3株,经过5代继代培养后,其产孢量、荧光稳定性和致病性均无明显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棉花枯萎菌原生质体的这种转化方法是一种比较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
徐齐君胡小平陈婷赵俊兴
关键词:GFP尖孢镰刀菌原生质体
新疆野苹果和秦冠的抗黑星病特性被引量:8
2010年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苹果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新疆野苹果和秦冠叶片的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富士和嘎啦的;同一品种不同龄期叶片的角质层厚度随着叶龄增长而增厚,且黑星病严重度与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苹果品种抗病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的病害严重度最低,约为嘎啦的1/22,潜育期最长,为嘎啦的2.0倍,无(或少有)病斑出现,不产孢。秦冠的严重度约为嘎啦的1/14,潜育期约为嘎啦的1.5倍,产孢量约为嘎啦的1/26。黑星病菌在新疆野苹果和秦冠叶片上的侵染概率及病斑扩展速率均显著低于富士和嘎啦。因此,新疆野苹果和秦冠对黑星病的抗病性表现在抗侵入和抗扩展两个方面。
胡小平张吉光陈婧周书涛杨家荣康振生
关键词:苹果黑星病秦冠新疆野苹果抗病性角质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