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积累实验资料。方法:取脐血和成人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收集粒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粒细胞纯度,RT-qPCR检测TLRs 10个成员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部分TLRs的蛋白荧光强度。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收集的脐血粒细胞CD19-CD24+为(95.66±1.73)%,CD3+为(4.27±1.22)%,成人外周血粒细胞CD19-CD24+为(95.48±2.13)%,CD3+为(4.82±1.07)%。(2)RT-qPCR结果显示:脐血粒细胞和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LR1(0.141±0.091 vs 0.691±0.447)、TLR2(0.388±0.337 vs 0.901±0.508)、TLR4(0.093±0.071 vs 0.254±0.147)、TLR6(0.056±0.045 vs 0.202±0.034)、TLR7(0.001±0.001 vs 0.004±0.003)和TLR8(0.046±0.040 vs 0.211±0.14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3、TLR5、TLR9和TLR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LR3、TLR7和TLR9在脐血和成人外周血粒细胞的相对表达水平均较低。(3)流式分析显示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LR2平均蛋白荧光强度(21.40±3.09 vs 30.50±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4平均蛋白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粒细胞TLR1、TLR2、TLR4和TLR6 mRNA及TLR2蛋白表达低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提示新生儿粒细胞识别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可能存在缺陷或尚未完全成熟。这是否与新生儿急性细菌性毒血症发病及病死率较高有直接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TGFβ1 shRNA对293细胞TGFβ1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为研究纤维化病变的基因治疗方法提供技术基础和依据。方法:针对大鼠TGFβ1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携带3条TGFβ1 shRNA和TGFβ1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载体,并设阴性质粒组和空质粒组为对照,通过脂质体包裹分别转染293细胞。转染后24、48和72 h收集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基因表达情况,并计算干扰效率。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后24、48和72 h TGFβ1shRNA质粒组细胞绿色荧光强度均明显弱于阴性质粒组细胞,空质粒载体组未产生绿色荧光;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293细胞TGFβ1mRNA表达量,转染后24、48和72 h TGFβ1shRNA质粒组TGFβ1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阴性质粒组(P<0.01),其基因干扰效率则依次递减,分别为97.2%、97.1%和67.7%。结论:本研究证明自行设计的TGFβ1shRNA转染293细胞后24、48和72 h TGFβ1shRNA均能够高效干扰TGFβ1基因的表达,其基因干扰效率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