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869) 作品数:11 被引量:71 H指数:3 相关作者: 吕帆 保金华 沈梅晓 瞿佳 郑志利 更多>> 相关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温州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近视儿童在低对比度状态下视敏度的表达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测量近视儿童的对比度视力,研究近视儿童对比度下降时视敏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其内在差异,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76名9~16岁的近视儿童全矫后,以多功能视力测试仪MFVA一100测量4种对比度下的(100%,25%,10%,5%)视力。入选的近视儿童的近视范围一1.12~-6.00D.对比度视力使用IogMAR视标设计和记录,分析4种对比度下视力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年龄、屈光度、散光对视敏度表达的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近视儿童在100%、25%、10%、5%对比度下的平均logMAR视力为一1.007、0.067、0.303、0.558。随着对比度的下降,其logMAR值逐渐增大(F=321,P〈0.01)。对比度视力在低对比度区间呈线性下降。②根据4个对比度视力指标.将近视儿童分为两个类别,对比度视力较低的儿童占30_3%。这类儿童同其余儿童在年龄、屈光度和散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⑧各年龄组、屈光度组及散光组问的对比度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儿童的对比度视力在低对比度区间呈线性下降。对比度视力不受年龄、低中度近视和散光的影响。其存在的内部差异,推测与近视进展的易感性相关。 林丹丹 孙艳丽 吕帆 姜琚关键词:近视 儿童 对比度视力 中文简体与繁体引起的眼调节反应和近距离工作致暂时性近视回退的比较 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近视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近视发病率高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通用文字为中文繁体字,而大陆使用的则是中文简体字,通用阅读文字的不同是否与近视发生率的差异有关,繁体字和简体字阅读状态是否与近视发生存在关联值得关注。目的检测同种字体随着字号增大所引起调节反应的量和近距离工作导致暂时性近视(NITM)回退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因中文字构架差异所诱导的调节发生的异同及其内在的关系。方法选取22名受试者,其中男15名,女7名;年龄24~29岁;等效球镜屈光度为+O.50—-6.00D,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86+2.34)D。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150字/min)(RSVP)软件提供9pt、12pt的中文简体和繁体阅读视标,GRANDSEIKO—WV5500型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受试者的调节反应;受试者配戴全矫等效球镜随机阅读眼前(角膜平面)33cm处计算机显示屏上的中文简体字与繁体字(调节刺激为3D),字号包括9pt和12pt,在阅读2min时测量调节反应,阅读每种文字10rain测量调节反应,阅读10rain后闭眼休息10s测远用屈光度数,再间隔58、10s继续测远用屈光度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字体和不同字号对于调节反应和NITM的影响。结果中文简体与中文繁体引起的调节反应量均表现为调节滞后,滞后量分别为(1.11±0.38)、(0.95±0.43)、(1.18±0.33)、(1.06±0.28)D,其中简体12pt与繁体9pt引起的调节滞后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2)。4种视标均引起一定的NITM,分别为(-0.45±0.45)、(-0.47±O.46)、(0.45±O.82)、(-0.46+0.78)D,各视标引起的NITM回退水平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P=0.99)。结论短时间阅读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因在调节滞后机制方� 杨叶 保金华 徐菁菁 王晨晓 吕帆关键词:近视 中文 角膜塑形术后眼前节形态及调节功能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近视儿童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及3个月后,调节反应及调节过程中眼前节形态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实验研究。本实验共纳入18名进展性近视青少年[(14.4±2.6)岁]作为研究对象。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及持续夜戴3个月后(摘镜后2h内),在采用Badal光学系统矫正受检者屈光不正的基础上,使用开放视野型红外验光仪分别在0D、3D和5D的调节刺激下测量眼球屈光力,并计算调节反应量。同时使用实验室自行搭建的超长深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获取不同调节刺激下眼前节形态,每种刺激均重复拍摄2次。眼前节形态参数包括瞳孔直径(PD)、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以及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LAC)。分析戴镜前及戴镜3个月后调节反应及眼前节形态变化量的差异,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在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后,调节反应在3D[(1.72±0.59)Dvs(2.42±0.84)D]和5D[(3.09±0.63)Dvs.(3.61±0.86)D]刺激下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2.12,P〈0.05)。戴镜3个月后,2种调节刺激下调节刺激前后的AACD、ALAC、APD、△LT均较戴镜前变化更为显著。AACD[3D:(-0.11±0.04)mmvs.(-0.16±0.06)mm,t=3.88,P〈0.01;5D:(-0.15±0.05)mmvs.(-0.20±0.07)mm,t=2.37,P〈0.051、ALAC[3D:(-2.60±0.79)mm vs.(-3.81±1.08)mm,t=3.96,P〈0.01;5D:(-3.57±1.14)mmvs.(-4.32±1.36)mm,t=2.08,P〈0.05]、ALT[3D:(0.22±0.13)mmvs.(0.27±0.06)mm,t=-1.94,P〈0.05;5D:(0.26±0.09)mmvs.(0.30±0.10)mm,t=-1.99,P〈0.051在戴镜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PD仅在3D[(-1.55~0.42)mmvs.(-1.71±0.37)mm]调节刺激下变化量具有统计学意义(t=1.76,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 朱伟根 张莎莎 邵一磊 袁一民 沈梅晓 瞿佳关键词:角膜塑形术 近视 眼前节 视标呈现方式和注视方式对调节及调节微波动的影响 2013年 背景研究表明,作为非光学因素,认知对调节系统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客观、准确的实验设计是评价非光学因素对调节系统影响的关键步骤之一。目的研究视标呈现方式和注视方式对调节及调节微波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认知中专注注视这一高水平注意因素对调节系统影响及近距离工作下专注注视的注视状态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平均年龄(24.80±1.98)岁,平均等效屈光度为(-1.92+--2.02)D,平均柱镜屈光度为(-0.19-+0.58)D。所有测量在屈光全矫下进行。采用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受试者双眼注视400F11处随机呈现的不同视标注视状态下右眼的调节反应。视标设计为专注注视状态和放松注视状态。结果受试者在专注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反应均值为(1.86±0.26)D,放松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反应均值为(1.27-+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52,P=0.000)。受试者在专注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微波动均值为(0.17±0.06)D,放松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微波动均值为(0.28±0.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P=0.001)。结论视标的呈现方式和注视方式可影响调节反应,专注注视这一高水平注意因素使调节系统的调整更加精确、稳定。 马翠侠 吕帆 保金华 郑志利 瞿佳近距外隐斜近视儿童的个性化近附加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研究在平衡双眼调节与集合的基础上,最适合近距外隐斜近视儿童的近附加度数.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6~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纳入30例近距外隐斜近视儿童,采用Grand Seiko红外电脑验光仪测量受试者右眼在不同近附加下的近距调节反应;采用VonGraefe法测量受试者不同近附加下的近距外隐斜量;通过综合验光仪测量受试者不同近附加下的BO值(正融像性聚散).结果 随着近附加度数的增加,调节反应量及外隐斜量逐渐增加,二者在不同近附加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O值无明显变化.不同近附加下的调节反应量与近附加度数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15,P<0.01),不同近附加下的近隐斜量与近附加度数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36,P<0.01);在最适近附加(即个体调节反应与调节刺激相等时的近附加度数)与初始调节反应量之间,未能建立有统计学意义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 调节反应和近距隐斜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近距外隐斜近视儿童验配渐变镜时,更需要在尽量减少患者调节滞后的基础上,保持良好地双眼视觉及聚散平衡. 吕文汇 保金华 余新平 吕帆关键词:近附加 外隐斜 近视儿童 立体显示中深度线索对调节反应及其微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评估绘图深度线索和视差深度线索对调节反应的影响,分析线索冲突对调节及其微波动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采用开放视野的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30例被检者双眼注视50cm处不同视标下右眼的调节反应。视标分为无绘图深度线索和有绘图深度线索,并且分别以2D和3D的形式呈现(视标1:无绘图深度线索无视差深度线索;视标2:仅有绘图深度线索;视标3:仅有视差深度线索;视标4:既有绘图深度线索又有视差深度线索)。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视标1~4的调节反应均值分别为(1.35±0.24)D、(1.42±0.27)D、(1.40±0.27)D和(1.36±0.25)D,4种视标的调节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有无视差深度线索或绘图深度线索对调节反应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两个线索组合时对调节反应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眼视差深度线索和绘图深度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被检者的调节反应,但当两者结合同时作用时,对人眼调节反应的影响不是简单叠加作用,可能与调节所接受的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复杂性有关。与平面图像相比,短暂3D视觉刺激,调节微波动相对比较稳定,可能与短期内3D丰富的画面比较吸引专注注视和视觉系统积极适应有关。 王瑞琚 吕帆 保金华 郑志利 瞿佳自动化分割算法分析RTVue100 OCT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厚度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视网膜各层厚度的检测和评估对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监测至关重要,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目前常用的测量工具。以往的测量方法采用软件分析法,但关于视网膜自动分层软件可靠性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估自动化分割算法分析RTVue100 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厚度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正常受试者18人18眼,用RTVue100 OCT拍摄受试者右眼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6mm扫描区的视网膜各层厚度图像,采用自动化分割算法将视网膜图像分割成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L+IPL)、内核层(INL)、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光感受器内节(IS)、光感受器外节(OS)、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并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将自动探测得到的相邻两条边界相对应的位置相减获得结果。每个受检眼先由一位操作者连续拍摄2次,然后由另一位操作者拍摄1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重复性系数(COR)分析测得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RTVue100 OCT测量得到水平方向视网膜全层厚度为(303.22±14.10)μm,垂直方向为(306.68±13.32)μm。视网膜各层结构中,最厚的为GCL+IPL以及ONL。同一检查者测量2次的重复性结果和不同检查者之间的再现性结果均表明,无论在水平方向还是在垂直方向,OPL、IS和OS的ICC和COR均〈0.60,而RNFL、GCL+IPL、INL、ONL和RPE层的ICC和COR均〉0.70。结论自动化分割算法分析RTVue OCT图像是一种可靠的工具,可提供重复性的OCT视网膜厚度资料,有利于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沈梅晓 刘新婷 冷林 陈思思 吕帆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 生物测量 ZERNIKE ASTIGMATISM AND VISUAL PERFORMANCE IN MYOPIC EYES BY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ES WEAR 2012年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igid-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wear on Zernike astigmatism and visual performance in myopic eyes.Methods:A wavefront sensor was used to evaluate Zernike astigmatism for 21 eyes with minimum astigmatism and 18 eyes with moderate astigmatism under three different modes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the RGP-CL,spectacle lens correcting spherical equivalent(SL)and spectacle lens fully correcting spherical error and astigmatism(fSL).Contrast visual acuity was assessed with a VA tester at four contrast levels and two luminance backgrounds.Results:Compared to the SL wear,RGP-CL wear changed the main axis astigmatism(Z_(2)^(2))from0:09-0:34 to 0.34-0.22 for the minimum astigmatism group,while the contrast VA was improved about 0.05 LogMAR(F=8:06,p<0:01).For the group with moderate astigmatism,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Z_(2)^(2)was found for both fSL wear(t=4:78,p<0:001)and RGP-CL wear(t=6:29,p<0:0001).The changes in astigmatism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between the fSL and RGP-CL wears(r=0:897,p<0:0001 for Z_(2)^(-2);and r=0:643,p=0:004 for Z_(2)^(2)).Contrast VA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or both fSL and RGP-CL wears and the improve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between each other for all four contrast levels and two backgrounds.Conclusion:RGP-CL wear induces astigmatism for the eyes with minor astigmatism probably due to a correction of corneal astigmatism and thus a manifesting of the lens astigmatism.For the astigmatic eyes,RGP-CL wear has similar effect on correcting astigmatism as the spectacle lens wear with spherical-cylinder correction and also produces similar visual improvement. JINHUA BAO XINJIE MAO HAIRONG WANG JI CHE FAN LU应用超长扫描深度谱域OCT评估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配适状态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使用超长扫描深度谱域OCT(UL-OCT)评估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镜片在位时的偏心量及配适特点。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本研究共纳入33例(33眼)被检者,其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22-37岁,平均(26.0±3.2)岁。被检者双眼戴角膜塑形镜1夜。分别在戴镜前及戴镜后对被检者进行镜片在位时的UL-OCT图像拍摄,应用自行编写程序量化分析镜片偏心量。同时,使用裂隙灯显微镜照相系统进行荧光素染色镜片配适评估。采用Kappa检验比较2种评估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并且观察镜片与眼表的断层关系。结果以UL-OCT成像方式进行评估的镜片平均偏心量为(0.62±0.31)mm.其中42%(14/33)为理想配适,42%(14/33)为可接受的中等偏心状态,15%(5/33)为严重偏心。以荧光素染色进行评估则显示有58%(19/33)的被检者为理想配适。33%(11/33)为可以接受的中等偏心状态,9%(3/33)为严重偏心。对2种方法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结果为0.647。镜片与眼表的关系可在OCT罔像上得以显示。镜片配适不良时可见角膜上皮的异常变形。结论OCT可以量化角膜塑形镜在眼时的镜片偏心程度,与传统荧光素染色评估有中等程度一致性。 连燕 姜珺 沈梅晓 王耀增 黄胜海 王建华 毛欣杰 吕帆关键词:角膜塑形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不同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43 2014年 目的比较中国近视儿童配戴单光框架眼镜(SV)、角膜塑形镜、RGPCL以及渐变多焦点眼镜(PAL)2年后眼轴及屈光度变化,评估不同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104例近视儿童人选,年龄9-15岁,近视度-O.50-4.50D,散光低于-2.00D,分别选择SV(21例)、角膜塑形镜(24例)、RGPCL(30例)和PAL(29例)作为矫正方式,随访2年,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ZeissIOLMaster测量眼轴、MedmontE300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形态等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戴镜前,4组的年龄、角膜曲率值、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效球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0,P〈0.01),其中RGPCL组等效球镜度均值为(-3.04±0.79)D,高于其他3组。2年后,各组眼轴均有明显增长(F=315.912,P〈0.01),SV组、角膜塑形镜组、RGPCL组和PAL组分别增长了(0.57±0.23)mm、(0.31±-0.20)mm、(0.51±0.30)mm和(0.61±0.27)mm。4组眼轴的增长量在随访时间与不同矫正方式间的交互作用、不同矫正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75,F2=6.599,P均〈0.01),角膜塑形镜组眼轴增长量最小,SV、RGPCL、PAL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RGPCL、PAL组近视度随着时间均有增长(肚121.840,P〈0.01),分别增长了(-1.23±0.64)D,(-0.82_+0.69)D和(-1.12±0.53)D。3组的屈光度增高量在随访时间与不同矫正方式问的交互作用、不同矫正方式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1.300,R=2.987,P均〉0.05)。结论临床常用的4种矫正方式SV、PAL、RGPCL及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的控制及延缓作用以角膜塑形镜效果最佳,其他三者之间无差异。 姜珺 陈云云 吴戈 保金华 毛欣杰 吕帆关键词:角膜塑形术 接触镜 硬性透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