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9003)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林强李嘉诚邱学青杨东杰岑桂秋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恒温低能量乳化法制备水包油纳米乳液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25℃下用恒温低能量乳化法在水/复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生物柴油的系统中,制备了稳定的水包油纳米乳液。通过体系的相行为研究得到了纳米乳液的形成条件;用动态光散射(DLS)与透射电镜(TEM)测试纳米乳液的颗粒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并通过DLS测试纳米乳颗粒粒径随时间的变化,探索了纳米乳不稳定机制。结果表明:纳米乳液是通过双连续微乳液稀释得到,颗粒粒径主要被双连续相结构所控制,而与乳液中最终水的质量分数无关;纳米乳液体系的颗粒为球形,多分散系数小于0.2,粒径分布主要在20 nm^35 nm;纳米乳液不稳定机制符合絮凝作用。
- 唐仕李嘉诚张学良岑桂秋林强
- 关键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纳米乳液
-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微乳液的相行为及热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P)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根据测定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复配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及分子交换能,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温度等因素对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微乳液形成过程的相行为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组分(PEP+SDS)及(PEP+CTAB)复配体系在胶束中和表面吸附层中的都存在较强的增效作用,体系的能量降低,且前者的增效作用大于后者。(PEP+SDS)/正己醇/正庚烷/水微乳液的W/O微乳区域面积最大,温度对该微乳液的相行为影响很小。在此微乳液形成的过程中,助表面活性剂醇从连续油相进入微乳液界面层的标准自由能变化ΔGs<0;标准焓变-ΔHs=0,为无热效应过程,ΔGs是由醇分子的混乱度熵变ΔSs决定的。
- 李嘉诚邱学青杨东杰林强
- 关键词:微乳液相行为热力学性质
- 嘧霉胺氯乙酸盐的晶体结构及杀菌活性被引量:2
- 2009年
- 为寻找高活性的嘧啶类杀菌剂,由N-(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嘧霉胺)和氯乙酸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嘧霉胺氯乙酸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对其杀菌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嘧霉胺氯乙酸盐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4(2)/n,晶胞参数为:a=(1.9604±0.0004)nm,b=(1.9604±0.0004)nm,c=(0.7542±0.0003)nm,β=90°,V=(2.8986±0.001 3)nm^3,D_c=11 324g·cm^3,Z=8,F(000)=1232,μ=0.27mm^(-1);嘧霉胺氯乙酸盐晶体结构中,氯乙酸根阴离子和N-(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基阳离子之间通过N—H和O形成的氢键连接在一起;在阳离子中,嘧啶环和苯环形成的二面角是(7.59±0.04)°;该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
- 李嘉诚邱学青杨东杰林强
- 关键词:晶体结构杀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