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常规技术和Blade技术在眼眶疾病检查中图像改善程度的对比分析,探讨Blade技术对伪影发生、影像质量的改善情况和眼眶分区、伪影程度对Blade技术图像校正的影响规律。方法:选择136例患者为对比分析对象。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Trio Tim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以不同参数,在相同位置(眼球区、视神经鞘区、肌锥内区、肌锥外区和骨膜外区)对所有患者先后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和Blade技术扫描,并以常规磁共振扫描图像的图像质量分级,获取不同组2种扫描图像和Blade技术图像改善有效率。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及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结果:136例患者中,轻度、中度和重度伪影组年龄和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眼球区(χ2=22.805,P<0.05)和视神经鞘区(χ2=14.378,P<0.05)内,Blade技术的图像改善有效率均是重度伪影组高于轻度、中度伪影组;轻度伪影组Blade技术的图像改善有效率骨膜外区最高(80.0%),眼球区最低(33.3%)(χ2=28.422,P<0.05);重度伪影组Blade技术的图像改善有效率视神经鞘区最高(82.4%),肌锥外区最低(45.1%)(χ2=26.132,P<0.05)。结论:Blade技术相对于常规技术,对扫描图像有效率的改善可能受眼眶分区及伪影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臂丛神经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30例健康成人分为3组,各10例,分别采用T2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T2short inversion time inversion recovery,T2STIR)、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ifffusion weighted whole 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on,DWIBS)、扩散张量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3种方法对其双侧臂丛神经成像,并对成像质量、神经显示长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3种方法的成像能力。结果:本组30例研究对象,通过3种成像方法,均能得到有效图像,其中1例因患者躁动不安需药物镇静后重复扫描。3种成像方法的良好率分别达80%、90%、90%,卡方检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TT组显示神经束最长,达(36.99±5.5)mm,其次为T2STIR及DWIBS组,分别为(31.01±6.5)mm及(28.18±4.1)mm。组间t检验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2STIR、DWIBS及DTT均能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DTT成像追踪神经束更完整、图像分辨率更高,对远端神经束显示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