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3016)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林徐富贤郭晓艺刘茂熊洪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泸县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杂交
  • 8篇杂交中稻
  • 8篇中稻
  • 6篇冬水田
  • 6篇水田
  • 3篇氮肥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模式
  • 3篇土壤
  • 2篇氮肥后移
  • 2篇水稻
  • 2篇前氮后移
  • 2篇反酸
  • 2篇高产
  • 2篇不同栽培
  • 2篇不同栽培模式
  • 1篇氮肥运筹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地力

机构

  • 9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泸县农业局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朱永川
  • 8篇熊洪
  • 8篇刘茂
  • 8篇郭晓艺
  • 8篇徐富贤
  • 8篇张林
  • 6篇周兴兵
  • 3篇黄旭
  • 3篇蒋鹏
  • 3篇唐拴虎
  • 3篇易琼
  • 2篇黄巧义
  • 2篇杨少海
  • 2篇范青华
  • 1篇李苹
  • 1篇涂仕华
  • 1篇陈建生
  • 1篇冯文强
  • 1篇张发宝
  • 1篇陈琨

传媒

  • 4篇中国稻米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Agricu...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水田栽培模式对杂交中稻源库特征和营养吸收利用的影响
2015年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对产量、库源性状、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磷、钾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和杂交组合对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影响较大,对氮、磷、钾在各器官中含量作用相对较小;其中栽培模式的影响大于杂交组合的作用。产量和干物质量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收获指数则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氮和磷主要分配到穗部,钾主要分配到茎;3种栽培模式氮的利用效率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而磷和钾则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齐穗期叶绿素含量低和粒叶比高、成熟期千粒重和产量高的中、大穗型杂交组合,其氮、磷、钾稻谷生产效率高。
徐富贤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蒋鹏郭晓艺周兴兵
关键词:冬水田杂交中稻栽培模式养分利用效率
有机、无机添加剂改良反酸田水稻生长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添加剂对反酸田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镁磷肥+NK处理、石灰+NPK处理、自研改良剂+NPK处理的水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改良处理,且较NPK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32.2倍、22.2倍、19.5倍;株高、最长根长、根系干重及植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与NPK处理比较,株高分别增加60.4%、62.5%、56.3%,根系干重分别增加891.7%、626.4%、502.8%,植株干重分别增加1 148.0%、699.3%、573.6%。有机、无机添加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土壤pH值,尤其是添加石灰、自研改良剂和钙镁磷肥处理的pH值均高于4.5,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综上可知,钙镁磷肥、石灰与自研改良剂均能有效提高土壤pH值,显著改善水稻生长并提高稻谷产量,是改良反酸田行之有效的添加物。而腐植酸、精制有机肥、碱性有机肥、碱渣、粉煤灰及磷矿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生物学特性,但并未显著降低土壤酸度。
易琼唐拴虎黄巧义黄旭卢钰升陈建生
关键词:水稻PH值
适宜冬水田不同栽培模式的杂交中稻高产品种鉴定被引量:2
2014年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产量及库源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产量在3个栽培模式间、20个杂交组合间及栽培模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20个杂交组合在3种栽培模式的平均产量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分别筛选出了适宜3种栽培模式和同时适宜3种栽培模式的杂交组合。
胡小刚张林范青华熊洪朱永川郭晓艺周兴兵刘茂徐富贤
关键词:杂交中稻冬水田栽培模式高产品种
杂交中稻组合对冬水田不同栽培模式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产量及库源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产量及主要库源性状分别在3个栽培模式间、20个杂交组合间及栽培模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20个杂交组合在3种栽培模式的平均产量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分别筛选出了适宜3种栽培模式和同时适宜3种栽培模式的杂交组合.高密低肥模式比其他2种模式增产的杂交组合因有效穗数提高致颖花量增加,而减产杂交组合则因穗粒数明显下降致颖花量降低.结实事低于82%的杂交组合适宜于高密低肥栽培模式,高于86%的组合均适宜于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栽培模式,结实事为82%~86%杂交组合也适宜中密中肥栽培.可把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作为选择栽培模式的科学依据.
徐富贤张林熊洪朱永川郭晓艺刘茂
关键词:杂交中稻冬水田栽培模式适应性
冬水田杂交中稻品种适应氮肥后移的筛选指标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水稻采用前氮后移的施肥方式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并获得高产,但不同杂交组合是否适应尚无研究报道。为此,本文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施氮方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产量及库源结构的互作效应。【方法】在冬水田高产栽培条件下,试验设"前氮后移(底肥∶促花肥∶保花肥=6∶2∶2)"与"重底早追(底∶蘖=7∶3)"两种施氮方式,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方式为主处理,杂交组合为副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对两种施氮方式的产量差值与各施氮方式下产量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20个杂交组合分别在两种施氮方式下的产量相关性状均达极显著,方差分析F值8.89 149.08(P<0.01)。两种施氮方式下,20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及粒叶比的成对数据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前氮后移处理的有效穗数比重底早追显著降低,但其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最高苗数、穗粒数和粒叶比在两种施氮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杂交组合在两种施氮方式间的产量表现不尽相同。20个杂交组合前氮后移平均产量8981.90 kg/hm2,比重底早追增产1.62%;前氮后移处理中,内5优306、蓉18优447、内5优317和川谷优7329四个组合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均分别比重底早追法极显著增产。前氮后移比重底早追的增产效果与两种施氮方式下杂交组合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70和-0.7986(P<0.01)。其原因在于,穗粒数较少的组合,其分蘖力较强,在前氮后移情况下,仍能确保较多的有效穗数,而且穗粒数和结实率因施用穗肥有一定提高,最终表现为"前氮后移"比"重底早追"法显著或极显著增产;而穗粒数过大的组合,其分蘖力较弱,在前氮后移前期施氮量较少情况下,因最高苗数明显不够,有效穗数显著下降,加之穗粒数有所降低而减产。【结论】前氮后移增产量
徐富贤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郭晓艺
关键词:冬水田杂交中稻前氮后移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Micro-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 Purple Soil被引量:2
2012年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urple soil at the 0-20 cm topsoil in a long-term fertilizer experiment. [Method] Soil micro-morphology was observed and analyzed under a single polarizing microscope. [Result] For the CK (no fertilizer) treatment, soil structure was dense with little porosity developed. Its soil microstructure was poor, sandy fabric-granular fabric. After continuously applied chemical fertilizers only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the soil particles did not evolve into soil structures and formed little porosity. The microstructures of soil in N, NP and NPK treatments were porphyroskelic fabric-fine sandy granular fabric,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oil in CK treatment. Adding manure obviously improved the quantity of groundmass and endowed the soil a loose structure and plenty porosity, enriched animal and plant residues, and well-formed iron-manganese nodules and humus ma- terials, all resulting in better micro-aggregates development. The type of soil microstructures in MNPK treatment was pectized-compacted takyric fabric-intertextic fabric, the best among all the treatments. [Conclusion]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oth or- 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the purple soil, enhance soil fertility and achieve soi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秦鱼生涂仕华冯文强陈琨樊红柱
关键词:MICROSTRUCTUREMICRO-MORPHOLOGY
前氮后移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前氮后移与重底早追两种施氮方式下,研究了前氮后移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有助于提高杂交中稻组合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且高于重底早追施氮方式,但各杂交组合间表现各异。其中,内5优306、蓉18优447、德香4103、内5优317和川谷优7329这5个组合前氮后移处理头季稻比重底早追处理显著或极显著增产,乐优198、宜香优800、蓉优1808、冈比优99、冈优725、德香4103、炳优900、F优498、内5优317这9个组合的再生稻产量前氮后移处理比重底早追处理高。综合考虑头季稻产量和再生力,两季总产较高的组合为宜香优800、内5优317和蓉18优447。
刘明星张林范青华熊洪周兴兵朱永川蒋鹏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关键词:杂交中稻前氮后移头季稻再生稻
冬水田杂交中稻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2011年和2012年,以杂交中稻川香优9838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和后移比例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呈正相关,对米粒长宽比的作用不显著;氮肥后移比例对垩白度的作用年度间表现不一致,对蛋白质的影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徐富贤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郭晓艺周兴兵蒋鹏
关键词:冬水田杂交中稻氮肥运筹稻米品质
西南地区氮肥后移对杂交中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24
2014年
2011、2012年,以杂交中稻高产组合川香优9838为材料,在西南稻区的5~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氮肥管理方式,研究了氮肥施用量与氮后移比例对稻谷产量及其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氮后移比例对稻谷产量的影响试验点间表现各异,取决于试验地点的土壤肥力。氮后移的增产效果及高效施氮量分别与地力、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当空白试验产量超过7000kg/hm^2时,氮后移没有增产作用。氮后移增产的处理表现为施氮量不高、氮后移比例小,并在保持一定有效穗数基础上,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增产。提出了西南区杂交中稻氮肥的高效管理途径。
徐富贤熊洪张林周兴兵朱永川刘茂郭晓艺
关键词:杂交中稻氮肥后移土壤地力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高产组合的库源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3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分别在3类冬水田(夏旱田、普通田和囤水田)种植下,研究了稻谷产量与库源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产量受稻田类型影响极大,30个杂交组合在不同稻田类型的产量变异趋势一致,筛选出7个杂交中稻组合在3类稻田均能获得高产。冬水田杂交中稻高产栽培的目标是在保证较高颖花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理论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与穗粒数和库容充实度呈抛物线关系,在3类稻田均可获得高产的杂交中稻组合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200粒、最高苗332.98~360.98万/hm2、有效穗200.14~225.24万/hm2、结实率77.56%~82.38%、千粒重29.06~30.32 g、颖花量3.61~3.98朵/m2、叶面积指数5.69~6.59、粒叶比0.55~0.70朵/cm2、单穗重4.00~4.51 g。为水稻育种者鉴定高产组合和生产部门筛选适宜冬水田区不同类型稻田的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徐富贤阎运德熊洪张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
关键词:冬水田杂交中稻高产组合库源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